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分析葛根中葛根素和大豆苷含量色谱法的各种条件,包括TLC中展开剂与显色方法的选择、HPLC色谱分离条件及其检测特点、MEKC色谱分离条件及其检测特点等,优选出TLC,HPLC和MEKC的最佳色谱分离条件,并与葛根药典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EKC检测葛根素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比HPLC略低,对大豆苷的灵敏度较差,但由于其具有机溶剂消耗小、出峰时间更短、与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值得进一步探讨;TLC能快速鉴别葛根素、大豆苷等异黄酮物质;HPLC中葛根素和大豆苷的检测限低、检测范围宽,且稳定性、准确性和精密度较高.基于优化条件下的TLC-HPLC法能实现对葛根中葛根素和大豆苷的定性和定量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2.
葛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采自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园的野葛葛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提取葛根中的异黄酮,应用柱层析法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核鉴定。从中分离出5个结晶性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分别鉴定出化合物(1)为葛根素、化合物(2)为大豆苷。葛根中的异黄酮组分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中有吸收。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干燥方法葛根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3种主要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选用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葛根中的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总含量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葛根有效成分葛根异黄酮和黄连有效成分黄连总生物碱伍用药效优于单用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健康SD大鼠灌胃给予葛根异黄酮、黄连生物碱和葛根异黄酮黄连生物碱配比液(GH配比), 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葛根素、大豆苷、小檗碱、巴马汀和黄连碱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单用葛根异黄酮、黄连总生物碱和伍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结果:葛根异黄酮黄连生物碱配比后由于各有效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葛根素、大豆苷、小檗碱、巴马汀和黄连碱的最大血药浓度均降低,葛根素、大豆苷、巴马汀浓度达峰时间从单独给药时45 min延迟到60 min,小檗碱浓度达峰时间从单独给药时45 min缩短到30 min,,并延缓葛根素、大豆苷、小檗碱、巴马汀和黄连碱的代谢时间,使其在体内保留时间延长。结论:葛根异黄酮、黄连总生物碱配比后其有效成分代谢出现较大差异,可能在各有效成分在体内同时存在拮抗、协同或转化作用,从而导致药效差异。  相似文献   

5.
《贵州科学》2021,39(3)
目的:优选黔产葛根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晒干、阴干、烘干法对不同切制规格的葛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葛根最佳产地加工方法。结果: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葛根的内在质量影响较大,综合评分值较大的加工方法主要为趁鲜切厚片(2~4 mm)后晒干(0.81)趁鲜切块(1~2 cm)后60℃烘干(0.80)趁鲜切块(1~2 cm)后晒干(0.79);而综合评分值最低的加工方法为趁鲜切段(4~6 cm)后阴干(0.03)。同一切制规格下,晒干和烘干对葛根质量影响差异不大。结论:葛根最佳的产地加工方法为:取原鲜品药材,除去杂质泥土,刮去外皮,趁鲜切厚片(2~4 mm)或块(1~2 cm)后,晒干或60℃烘干。该方法能较好地控制葛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配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葛根及其制剂脑得生片中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含量。以未涂层弹性石英管柱(57 cm×75μm,有效长度50 cm)为分离通道,60 mmol/L硼砂-硼酸(pH9.0)为电泳缓冲溶液,分离电压为25 kV,毛细管柱温25℃,检测波长254 nm。葛根素和大豆苷元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0.2~1.2 mg/mL和0.1~0.6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分别为27.5 ng/mL和12.7 ng/mL,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可用于葛根和脑得生片的快速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7.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质谱(R-HPLC-ESI-MS-MS)方法对中药葛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离并鉴定出葛根中的葛根素、大豆甙元、大豆甙、葛甙C等4种有效成分,应用HPLC紫外和质谱检测方法测定了一种改剂型四类新药“小儿腹泻宁泡腾片”中葛根素的含量分别为2.27mg.g^-1和2.26mg.^-1,结果表明HPLC-MS可以作为葛根及其相关制剂的指纹临别和质量控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临床内分泌疾病中占比最高的疾病,其并发症可以影响全身各个器官,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经方葛根芩连汤始载于《伤寒论》,具有解表清里的功效,主治热挟表邪下利证,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且疗效显著.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本文将对葛根芩连汤全方与拆方...  相似文献   

9.
金莲花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莲花在生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和临床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金莲花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从该黄酮类可分离出牡荆苷、荭草苷等化学物质.黄酮类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多种金莲花制剂已用于临床治疗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因此,值得对金莲花进行深入研究,以得到具有更强药理活性的有效成分和发现新的药理活性.金莲花制剂可能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新药.  相似文献   

10.
葛根黄酮提取物诱导HL-60细胞凋亡调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RT-PCR技术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aspase-8和caspase-3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翻译水平的变化,以探讨葛根黄酮提取物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调控途径。结果表明,50μg/mL葛根总黄酮提取物可以上调caspase-8和caspase-3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翻译水平,且其能力分别强于葛根素和大豆甙元单体;说明葛根黄酮提取物诱导HL-60细胞凋亡可能通过经F as死亡受体和/或线粒体途径共同介导执行,葛根黄酮提取物抑制诱导凋亡能力强于葛根素和大豆甙元单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β-环糊精、γ-环糊精、2-羟丙基-β-环糊精、2,6-二甲基-β-环糊精与6-葡萄糖基-β-环糊精作为增溶剂,研究其对大豆苷元的增溶作用。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结果表明,上述5种环糊精对大豆苷元都有一定的增溶效应,其中2,6-二甲基-β-环糊精的增溶作用最好。数据分析可知,环糊精是通过与大豆苷元形成的1:1型复合物实现増溶的。随后,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等手段验证了环糊精与大豆苷元形成的复合物。为了获得可能的复合物结构,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2,6-二甲基-β-环糊精与大豆苷元的复合过程,并对所得到的能量最低的对接结果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发现大豆苷元的A环与C环复合在2,6-二甲基-β-环糊精空腔处,B环位于环糊精大口处,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氢键作用,而且所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较强的动力学稳定性,在30 ns时间内结构稳定,未发生较大形变。主客体与复合物的RMSD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一种针对大豆乳清水一级浮渣粉中大豆异黄酮的薄层层析扫描检测方法.大豆乳清水一级浮渣粉用丙酮一次提取即可将其中的大豆异黄酮全部提取完全,提取方法简单.经薄层层析扫描,大豆乳清水一级浮渣粉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4.505 6 mg/g.检测黄豆黄苷、大豆苷、染料木苷三种苷的薄层板展开剂为二氯甲烷、甲醇和乙酸,黄豆黄素、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三种苷元的展开剂为氯仿、甲醇和乙酸.建立了大豆异黄酮的标准曲线和方程,并进行了精确性、稳定性检测,其RSD值均小于2%.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稳定,是适合大豆乳清水一级浮渣中大豆异黄酮及其异黄酮产品检测的一个完整、快速、省时,实用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提取物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银杏叶提取物的药用和临床治疗价值,推动了国内外医学界对它的深入研究。银杏叶随着化学检测手段及临床应用的深入研究,在银杏叶的制剂工艺、成分分析、药理作用、毒理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方面国内外都有许多报道。银杏叶中含有各种黄酮苷和萜内酯等主要药效成分,对心脑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安全范围大,已逐渐获得各国医学界的认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综述国内外银杏叶提取物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β-环糊精对新型药物大豆苷元-3′-磺酸钠的荧光增敏作用建立一种测定其含量的荧光光度分析新方法。方法采用稳态荧光法在λex/λem=310 nm/480 nm处测定大豆苷元-3′-磺酸钠的相对荧光强度。结果β-环糊精与大豆苷元-3′-磺酸钠在适当条件下产生包络作用,对大豆苷元-3′-磺酸钠的荧光产生明显的增敏作用。所形成包络物的包结比为1∶1,包络常数为736。大豆苷元-3′-磺酸钠的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在0~0.40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26 ng/mL。结论基于β-环糊精对大豆苷元-3′-磺酸钠荧光增敏作用而建立的荧光光度分析新方法,在测定其含量时,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大豆苷元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豆苷元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从新生大鼠颅骨中分离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大豆苷元溶液进行培养,48,72 h后用MTT法测定成骨细胞的增殖,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及RIA法测定骨钙素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大豆苷元作用48,72 h后,测定OD值均高于阴性对照组;成骨细胞在大豆苷元的作用下,与阴性对照相比,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高;成骨细胞BGP含量显著增加.结论大豆苷元具有促进体外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以及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谢华 《科技智囊》2021,(6):36-42
葛根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在食品和药品领域皆有很强的产业化价值.随着我国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葛根由于其对于山地、林地的适应性,被广泛用于乡村振兴工作当中,但目前葛产业的发展不够充分,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不够明朗,存在诸多发展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专利与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文章通过对葛根相关专利数据的搜集整理,对葛根及葛根素专利的分析,整理出了现阶段葛根产业发展的问题,对葛根产业目前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并提出了葛根产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苯乙醇苷类成分广泛存在于中药中,主要含有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红景天苷、连翘酯苷B等成分.苯乙醇苷类成分的生物活性较好、且毒性作用小,具有潜在的药用开发价值及可观的应用前景.对苯乙醇苷类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行总结,期望能够在一定水平上为其药效评价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郄海信 《甘肃科技》2016,(1):116-117
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HIE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节苷脂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纳豆及纳豆胶囊中大豆异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重复性及样品稳定性良好.实验对原料黄豆、纳豆和纳豆胶囊样品采用石油醚索氏脱脂后,对固体样品进行乙醇回流提取,分析了4种大豆异黄酮组分,即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素和染料木素.结果表明,原料黄豆总异黄酮质量比为1 260 mg/kg,纳豆比原料黄豆总异黄酮含量明显高约30%,纳豆胶囊比原料黄豆总异黄酮含量高约11%.  相似文献   

20.
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EC 3.2.1.21)可以催化水解芳香基与糖基之间的糖苷键,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对天然活性产物的加工、增效.本研究从一株芽孢杆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了一种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胞外酶,命名为Fbg A.该酶以单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83 k Da,在p H7.0和40℃条件下酶活性最高,该酶在其最适反应条件下可持续工作近1个月的时间.酶学动力学分析表明,Fbg A可专一性水解芳基葡萄糖苷中的β(1,4)糖苷键,对大豆异黄酮的两种主要活性成分染料木苷(Genistin)和大豆苷(Daidzin)具有高亲和性,其米氏常数(Km值)分别为0.34和1.99 mol/L.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到,Fbg A(31 U/m L)可在3 h内,将大豆粉提取物中1.03 mmol/L的染料木苷和0.86 mmol/L的大豆苷完全水解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苷元形式,对应的生产率分别为0.50和0.33 mmol/Lh.Fbg A较高的大豆异黄酮水解活性和良好的酶活力稳定性使其具有可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的豆制品加工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