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考虑斜放类交叉梁系的特点,利用荷载分配法对其进行内力分析。荷载分配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节点的变形谐调条件列荷载分配系数方程。由于不论如何复杂的边界条件,列变形谐调方程都不困难,所以用荷载分配法可解各类支承条件斜放类交叉梁系的内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空间平板网架交叉梁系的荷载分配法[1]求出三向网架交叉梁系各节点诸梁的荷载分配系数,将三向网架交叉梁系分解成一根根单一的简支梁来计算,从而可方便地算出三向网架的内力。  相似文献   

3.
塑性计算主要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节省材料用量。本文提出交叉梁系的两种塑性分析方法:荷载分配法及机动法。前者是利用交叉梁系的荷载分配法研究交叉梁系的弹性、弹塑性直到塑性破坏的全过程,从而求得交叉梁系的极限荷载及塑性破坏时各梁的内力。通过用荷载分配法对工程上常用的几种网架的塑性分析,归纳出这几种常用网架的破坏机构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利用机动法可极其方便地求得交梁系的极限荷载。再利用节点平衡可求得塑性破坏时交叉梁系各梁的内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文[1]的推广与发展,主要讨论除周边支承条件以外的其他支承条件的交叉梁系网架与空腹网架结构的内力分析。文中给出了考虑剪切变形连续梁的传递系数。并给出例题。它与柔变法[2]比较,计算精度相同,故混合法是一种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力法是一种经典方法,但运用力法来分析在非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四点支承和三边简支一边自由的平板网架,卻是一种新的尝试。此法解决了交差梁系差分法、考虑剪切变形交叉梁系差分法、拟板法等近似方法难于解决的计算问题。而且精度较高,且易为工程技术人员所掌握。如果制成表格,更有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位移法与弯矩分配法联合求解的交叉梁系平板网架与空腹网架结构,适用于各类边界条件下的正交正放、正交斜放、三向钢网架及钢筋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的内力分析,且求解简单方便。文中给出了考虑剪切变形时梁的弯矩分配系数,并列出了考虑剪切变形的基本梁元在外力作用下及支座产生单位位移时的杆端弯矩和剪力,以利计算时查用。  相似文献   

7.
为定量地确定整浇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中活载折算系数与支承梁扭转刚度的关系,在给出了支承梁扭转刚度的代数表达式后,为满足荷载折算法求得的弯矩不小于考虑支承梁扭转刚度时的弯矩,建立了等截面和等跨度的二、三、四、五跨连续梁各跨中和支座截面处,活载折算系数与支承梁扭转刚度关系的条件解析式.分析表明:对于已确定的结构,活载折算系数具有最大值;对于给定的活载折算系数,结构支承梁的抗扭刚度具有最小值.算例表明:当板和次梁分别取固定的活载折算系数0.50和0.25时,无法定量地体现出支承梁的扭转刚度对梁板弯矩的影响,在某些截面会出现过小的弯矩而导致设计不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正交刚架的稳定分析,提出了一个简化方法。其要点是将任一根刚架柱看作是弹性支承压杆,建立稳定方程,并阐述了弹性约束系数的简易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多跨多层正交刚架中任一根受压杆的临界荷载。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高层单跨对称刚架临界荷载的计算,提出了一个简便的方法。其要点是将任一根刚架柱看作是弹性支承压杆,建立了它的稳定方程,推求了在轴向压力作用下柱的弹性约束系数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这个方法具有计算简便,精确度较高,可以计算任一根压杆稳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能量法求出交叉梁系,板与交叉梁系混合结构以及剪力键式空腹夹层板结构的固有频率,给出相应的振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分析摇篮式铝电解槽的变形与应力,文中建立了槽壳与摇篮架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对电解槽的载荷类型的分析,探讨了不均匀温度场等因素对变形与应力的影响,得出变形与应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克雷洛夫函数的组合,构造了三个满足不同边界约束条件的梁本征函数,并通过伽辽金方法,用它们逼近不同载荷具有铰支、固支任意组合的梁、板的挠曲线、挠曲面。计算结果表明,三个梁本征函数收敛迅速。在梁和板挠曲变形中,级数分别取头2,3项,便可得到相当满意的结果,其相对误差可控制在1%左右。给出的梁本征函数可以用于求解更为复杂的梁、板、壳结构。  相似文献   

13.
王邵锐  李英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4):15339-15348
由于目前“G-M法”(比拟正交异性板法)计算主梁内力较复杂繁琐,为了更快速精确的计算大宽跨比,多横隔梁以及主梁较为密集的T梁桥主梁内力效应,提出了基于受压翼板有效宽度的大宽跨比T梁桥改进空间梁格算法。该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空间梁格模型,基于T形梁受压翼板有效宽度原理,精确考虑横隔梁与主梁顶板协同受力完成荷载横向传递时的横桥向横隔梁翼板有效宽度,对梁格模型中的横隔梁进行横隔梁-桥面板的截面等效换算,保证沿桥横向翼板内的应力分布均匀,模拟实桥横向联系。分别采用“G-M法”和本文方法计算分析桥宽20 m、24 m,跨径20 m、28 m、35 m的4种算例的装配式简支T梁桥主梁跨中弯矩,对比分析发现:1)改进空间梁格法与比拟正交异性板法吻合较好,误差均在±5%左右,精度较高;2)改进空间梁格法相比“G-M法”无需复杂的插值和查表,只需要借助简单的有限元模型,能快速高效的对主梁结构内力进行计算,操作方便,效率高;3)改进空间梁格法对大宽跨比,多横隔梁以及主梁较为密集的T梁桥结构内力计算结果更可视化,更能精确直观的反应受力后的整体结构响应。  相似文献   

14.
裂纹柔度法插值函数选择和实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用裂纹柔度法计算残余应力的过程中,插值函数对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分别用勒让德多项式、傅立叶级数和幂级数作为插值函数,用有限元法计算了7075铝合金板固溶处理和矩形梁弯曲后的残余应力,对计算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给出了在不同残余应力分布条件下插值函数的最佳收敛阶和计算误差,利用梁弯曲对上述插值函数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作了进一步说明,为裂纹柔度法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连续梁在工程结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奇异函数解法,直接求得分跨等值连续梁的支座反力,使该静不定问题归结为解一个矩阵方程式,并且得到小变形情况下的精确解。用 BASIC 语言编写了计算程序,使该方法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超宽加劲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规律,为超宽加劲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剪力柔性梁格法,通过Midas/Civil建立空间有限元梁格模型,对自锚式悬索桥加劲梁受力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在施工过程中,加劲梁横截面各腹板处顶、底板中纵向应力的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性,预应力张拉工况中,加劲梁外侧边腹板处压应力最大; 体系转化工况中,中腹板处压应力增量最大。体系转换过程中加劲梁顶、底板的应力变化规律不同,顶板中的压应力值在体系转换完成后达到最大,底板最大压应力值则出现在体系转换过程中。施加二期恒载,对吊索进行被动张拉,能够有效地减少主动张拉吊索过程产生的顶、底板应力差值。【结论】主缆轴力与预应力作用是造成加劲梁内应力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预应力钢束的数量及位置,能够使加劲梁内应力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17.
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粘钢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梁的各种力学性能,采用分离式方法建立了粘钢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并用有限元方法对此模型先后进行了模态分析和简谐集中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得出了加固后钢筋混凝土梁的前5阶振动模态和简谐集中动荷载作用下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底部开裂的极限动载荷幅值-频率曲线,可为研究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各种动力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该文研究了高分辨率SS型摄像管伪信号产生的原因。认为由靶返回的电子束轰击栅极G_2产生反射电子束再轰击靶面而形成伪信号。消除伪信号可在栅极G_2上设计偏转反射束R_2的电极板,也可在栅极G_2前增加反射R_2的电极板。  相似文献   

19.
线路中无功功率的分配改变,可能会影响关键线路的分布。文章以传输介数和改进的潮流转移熵为计算手段,同时考虑了有功和无功,以这些因素为基础提出了线路综合关键度。关键线路的断开使得电网的连通性变差,为维持系统稳定,电力系统需要切除部分负荷,故文章使用基于最优潮流的失负荷量验证辨识方法的准确性。将IEEE39节点系统作为物理电网模型,计算得出关键线路排序。并从信息系统攻击使得电网线路发生故障,采用基于最优潮流的失负荷量验证上述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线路综合关键度可以较为准确地辨识出关键线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程中广泛存在的曲梁加固问题,其剥离失效主要和贴片层与原梁之间的界面应力有关。研究了一种粘贴片材加固曲梁的界面剪应力计算解析法。根据粘贴片材加固梁的变形协调条件,从推导片材加固一般梁的界面剪应力微分控制方程出发,引入粘贴片两端部的边界条件,推导出界面剪应力的一般解析解显示表达式,并将其应用于加固曲梁的界面剪应力分析。对于不同的载荷条件与梁结构,只需计算出原梁结构所承受的剪力、弯矩和轴力即可采用所推导的解析解计算加固梁的界面剪应力。最终利用所研究的方法分析两种载荷作用下,不同曲率半径的曲梁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的界面剪应力的分布。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计算简便,求解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