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是个多事之秋,从郑百文事件、ST猴王破产案到春都A、民族化工被大抽血,暴露的都是上市公司中积存已久的大股东压制、侵害中小股东的现象。它所引发的中小股东保护问题再一次引起广大法律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提出了自己对中小股东保护的看法,即通过引入累积投票制和独立董事制度,明确表决权排除制度,规定股东派生诉讼以及加大证监会监管力度和投资者教育力度,由此建立一套包括事前救济和事后救济,内部限制和外部监管相结合的较完整的法律体系,从而真正有效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仅是证券法的立法宗旨,也是我国整体市场经济立法的宗旨。而在投资者中,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是毋庸置疑的重点。证券法的修改给中小股东带来了福音,这部直接调整资本市场的法律的修改增加了许多科学的制度与原则,例如保荐人制度、大股东的诚信义务、发行失败制度、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归入权机制、退市机制等。这些规定无疑会对监督和限制上市公司大股东滥用权力,更好的保护中小股东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完善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来谈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司法赋予中小股东较多的权利,为中小股东维权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保障。但实践中,中小股东要维护自己在公司中的权利,其中突出的问题是维权成本太高。本文侧重从完善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方面来降低中小股东的雏权成本,使独立董事真正能代表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从法律、经济、社会的角度论述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提出少数股东的召集请求权、自行召集请求权,完善累计投票、独立董事以及董事表决权排除制度等,切实落实对中小股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马琳  刘丽萍 《山西科技》2006,(1):51-52,54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利益的保护没有受到与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同等程度的社会关注,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的法律保护问题,远远没有引起立法机关和学界的重视。法院在处理股东知情权诉讼上的认识不尽一致,有碍公平与正义的实现。文章对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实现途径、行使时间、司法救济体系做了阐述,并提出建立救济股东知情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现行《证券法》的强制要约收购制度为目标公司中小股东提供了可行的利益保障机制,但收购方中小股东不仅不享有《证券法》的特别保护,也无法从《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中获得救济。《证券法》应强化收购方高管人员在收购行为中的勤勉义务。  相似文献   

7.
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而公司怠于诉讼时,符合法定要件的股东为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诉讼制度,是一种独特的事后救济责任机制。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第152条规定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赋予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权利。股东派生诉讼的规定,将对提高我国公司治理水平、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司集团的迅速发展,带来了规模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先对公司集团进行法律界定,说明受控公司的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的特殊性,接着从完善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增加控制股东义务的角度来保护受控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是股东的共益权。该项法律制度的建立对于切实维护国家权益、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公司法所确立的此项法律制度存在着股东代表诉讼激励机制缺失、被告范围规定过窄等缺陷。为此,需通过合理补偿诉讼费用适当降低股东代表诉讼的案件受理费、合理设立前置程序、科学界定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以及发挥法庭在派生诉讼中的积极职能等,进一步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律、规章制度.提出完善股东大会召集权制度和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等建议,进而加强和完善这方面的立法,健全我国公司的管理结构,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保护少数股股东的合法权益是各国公司法的重要任务。我国公司法应借鉴国外和港台立法经验,完善股东抗辩制度,建立健全股东代理制和特别调查制度,加强对少数股股东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法律在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保护上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引入并在我国推广国际通行的优先股,让中小股东主动选择看得见的利益。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和“风险效益对等原则”,拿“用脚投票”的消极的形式平等来换实实在在的收益,对广大中小股东而言未尝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股东失权,是公司产生僵局时,股东要求强制解散公司前的最后一项救济行为,已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然新《公司法》对此未作规定,文章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对股东失权的宣告主体,失权股东、重大事由的确定,法律后果,程序,失权股东的司法救济,以及在失权股份上设置了担保物权如何处理诸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及当前的权宜落实构想。  相似文献   

14.
吕鹏 《科技咨询导报》2007,(27):86-86,88
我国公司法在股东违反出资形式及相应法律责任方面规定的不足,使得实际生活中其他守约股东很难追究违约股东的责任。这一法律上的空白不仅会损害债权人及其他股东的权益,也不利于社会交易的安全和社会信用的建立。本文认真讨论了国内公司法对于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应承担的责任及相应法律救济的规定,揭示我国现有公司法律制度在股东出资责任及其他股东法律救济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2006年1月1日实施了新的《公司法》,新《公司法》首次设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这对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实践来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诉权滥用即是其中之一。我们应当借鉴美、日相关制度,从法律上对我国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诉权滥用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6.
季兴彪 《科技信息》2007,2(26):84-85
公司制度为社会迅速募集资金进行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法律上的实现方式,满足了广大投资者以有限责任获取最大收益的要求,是近代世界各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制度。但是作为市场弱势群体的中小股东,他们的权益该如何得到体现和保护,确实是值得各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当前经济的转型时期,加强和完善对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的立法,健全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构建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东利益的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而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更是保护股东利益的关键所在.借公司法修改之契机,介绍了一种重要且行之有效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制度: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制度,并且对该制度在我国的构建作出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也是证券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股权分置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完善市场基本制度建设,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充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了更好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文章提出建立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和健全民事赔偿制度,把事前、事中、事后的保护措施有效结合起来,强化证券监管,规制不正当证券交易行为,健全证券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关联交易具有正负两方面效应,不公平、不公正条件下的关联交易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面对关联交易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的六种情形,我国应从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股东表决权排除、股东派生诉讼、独立董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等十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性,并就新公司法中关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条款和相关制度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在充分肯定我国此次公司法修改的进步之处的同时,还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