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柔性工作流元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和政府对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工作流的柔性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以元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实现柔性工作流的方法.以WfMC过程定义元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支持工作流柔性的元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ECA规则,对工作流中主要元素进行了形式化描述.以实例说明了该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传统企业管理系统应用局限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工作流的基本概念.针对目前工作流管理系统在描述能力和跨平台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以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为依据,提出了一个基于J2EE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新模型.该模型采用分层架构分解复杂的业务流程,提高了系统的描述能力和跨平台能力.通过一个实例证明,该系统模型能够适应信息管理系统业务过程的不断重组问题,提高了应用系统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工作流的智能性和动态性,对原有的工作流过程元模型进行扩展,提出一个基于该扩展元模型的智能动态工作流模型.该工作流模型引入控制规则来约束流程的实例化,并引入一个独立于工作流系统的规则协调器来对流程规则进行解析,实现了流程的智能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在智能动态工作流模型上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不仅具有智能性和动态性,在通用性以及柔性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企业审核业务过程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层次结构化审核业务工作流过程建模方法,同时引入了抽象变迁和审核模型的概念,克服了传统工作流建模方式在处理审核业务中缺乏流程柔性和系统灵活性的缺点,使其更加直观、清晰地描述审核过程,最后结合一个实例说明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5.
工作流机的操作语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还没有工作流模型的执行过程的形式化描述的问题,给出工作流机处理步骤的操作语义描述.由于对过程实例和活动实例进行形式化描述,使得工作流机具有清晰的结构,易于不同的工作流机之间的协同工作,并且对工作流机的程序实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柔性工作流对业务环境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的响应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流程模式的工作流动态规划技术.采用流程模式的知识表示方法描述业务领域专业知识,工作流建模阶段不确定的执行过程或执行因素用一个特殊的"目标活动"来表示;通过在流程执行过程中实时获取目标活动的上下文信息,实现流程执行过程中的实时规划,使得流程的执行过程能够更加实时地反映外界影响因素的变化;给出了基于动态规划柔性工作流的结构化设计和上下文数据的形式化定义,进而设计了目标匹配的流程规划算法,该算法支持流程的递归规划.最后,给出了一个"接收对象不明确"的工作单分发流程实例,表明了动态规划的优势,并与其他支持工作流柔性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为提高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开放性、灵活性、易用性和跨平台性,提出了一种基于B/S架构、JAVA语言和关系型数据库的柔性工作流引擎设计方法.首先对工作流系统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其次对柔性工作流引擎的数据模型和控制模型进行设计,并给出了工作流引擎的路由控制算法;最后对柔性工作流引擎的动态适应机制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的工作流模型挖掘方法以提高工作流模型挖掘技术的准确性.运用事件日志挖掘活动的执行时间和活动之间的直接等待关系、相交关系和后继等待时间,建立活动间的边矩阵与并行活动矩阵,找出边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带有时间性能的工作流模型.给出的实例说明了这种方法在提高模型准确率与描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讨论一种用PNML(Petri网标记语言)实现工作流过程模型的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描述了工作流网的基本组件、工作流触发机制的实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模块化实现工作流实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的敏捷工作流系统建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企业的敏捷性,增强工作流管理系统对业务流程变化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敏捷工作流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框架构造和知识表示进行了详细讨论,通过使用知识表示模式和相关谓词建立了系统的更改传播机制,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柔性,并在开发某大型汽轮机厂的工艺设计过程管理系统的软件开发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实际应用表明,其于知识的工作流系统模型对于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工作流生成研究大多都仅限于工作流建模阶段的自动创建,缺乏对执行阶段动态生成支持的不足,该文采用流程模式作为业务知识的表示工具,并基于流程模式提出一个面向业务知识、目标驱动的工作流生成方法。通过创建、细化和重规划3个算法实现了工作流生成中自动创建、运行时细化和变更的完整支持。该方法提高了流程系统的易用性、灵活性与自适应性,并通过相关研究比较说明该方法在知识应用、功能支持以及应用实现等方面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SOA架构的物流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流信息系统为实例,针对原有物流信息系统存在灵活性差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的相关理论,利用网络服务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SOA架构的企业应用设计流程和建模方法.讨论了在跨语言、跨操作系统的平台下实现"订单处理"业务流程的问题:通过应用面向网络服务的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组合、编排和协调本地的网络服务和其他异构平台的网络服务来实现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技术使物流信息系统能够更容易地跨平台以服务形式访问商务,基于此架构模式开发的应用系统加快了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并使非程序员也可以创建和重用信息技术资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Web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用户对表单需求不断变化的问题,设计了基于Ajax的表单设计器,实现了表单的自定义.提出了一种基于表单的流程推动模型,给出了工作流与该自定义表单集成的方法,增强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柔性,满足了对表单定义灵活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网格协同计算的新需求,网格工作流建模既要考虑过程建模,也要考虑资源和服务建模.提出了面向服务的网格层次资源模型:物理资源、服务资源和虚资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网格应用执行过程中的资源访问机制,使实现过程模型中网格工作流和网格资源的分离并动态映射,增强了网格工作流执行的灵活性和动态适应性,同时也便于对跨地域的网格资源进行管理,提高网格服务的可重用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开发过程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研究了基于路由规则和任务约束的柔性工作流模型,该模型与传统的工作流模型最大的差别在于其流程实例的路由需要根据运行时的环境和条件动态决定,提高了开发过程的适应能力和敏捷性;针对开发过程的递阶性、嵌套性和层次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任务分解的任务流管理模型,通过任务逐级分解,采用任务分解和工作流相结合的方法,降低了开发过程管理的复杂性,提高了开发过程管理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移动代理平台Aglet的柔性工作流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特点以及可移动Agent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平台的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并采用Aglet平台实现了原型系统.在原型系统中,业务过程的定义封装在可移动的工作流引擎Agent中,MA(Mobile Agent)迁移到各执行任务的角色所在节点,驱动并监控任务的执行;利用多个Agent之间位置透明的通信、协同工作,使得业务过程的定义在执行中可动态修改,实现了工作流的柔性.  相似文献   

17.
对动态流程的建模和支持一直是工作流引擎设计和实现中的难题.将过程建模方法划分为以活动为中心和以角色为中心2种类型,分析了传统的过程建模方法在对动态流程描述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以角色为中心的过程模型RoleNet,并且基于该模型开发了工作流引擎OM Engine.实际的应用情况表明,OM Engine对动态流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同时也验证了RoleNet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对动态流程的建模和支持一直是工作流引擎设计和实现中的难题。将过程建模方法划分为以活动为中心和以角色为中心2种类型,分析了传统的过程建模方法在对动态流程描述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以角色为中心的过程模型RoleNet,并且基于该模型开发了工作流引擎OM Engine。实际的应用情况表明,OM Engine对动态流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同时也验证了RoleNet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工作流的企业过程的建模和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过程集成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增强企业柔性的一种全面集成方式 ,企业建模和仿真可以为企业过程的分析和优化提供依据 ,是实现过程集成的重要支持技术。工作流技术和集控 Petri网方法作为企业建模和仿真的支撑技术 ,各自都有着明显的优点和不足 ,而它们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如果能够将二者巧妙的结合起来 ,将为实现过程集成提供有效的帮助。首先给出了基于工作流的企业过程的建模、仿真、使能系统的模型和体系结构 ,然后介绍了将工作流模型转化为集控 Petri网来实现企业过程仿真的方法以及仿真过程中时间和成本等性能参数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