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晓明 《科学通报》1991,36(22):1723-1723
中国是否存在典型的太古代绿岩带?这个问题一直争议不休,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的吉林夹皮沟金矿一直为很多人认定为典型的太古代花岗——绿岩地体,但笔者对该区详细的野外和室内工作,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对西澳约尔岗地块上一些著名的太古代绿岩带实地考察,都表明本区并不是太古代绿岩带,而是一个典型的太古代高级变质地体,现将主要证据及其地质意义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法在新疆哈图金矿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丁奎首 《科学通报》1993,38(4):349-349
本课题组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法对哈图金矿矿石进行亚毫米束二维分析,旨在查明矿床中Au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同有关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亦对检测到的Pt,Pd,Ru,Rh及其它有关共生元素给予一定的讨论。哈图金矿(包括齐依求1-2号两矿床)为新疆西准噶尔地区重要的大型金矿。经研究认为该矿床为一受古火山机构断裂系与区域构造断裂系联合控制的热液矿床,将矿物成因组合,亦可将其归之于黄铁矿-毒砂-自然金-石英型。通  相似文献   

3.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喷流沉积成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家军 《科学通报》1997,42(19):2126-2127
近20年来,在我国贵州西南地区陆续发现了一系列产于沉积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从而引起了国际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潜在远景的金矿产地之一,鉴于这些金矿床受层位和岩性控制十分明显,以至迄今对其所表现出来的层控性质为众所公认.又鉴于金的矿化主要以微细浸染状产出,因而一些研究者将其与卡林型金矿床相类比.目前对此类矿床成因的倾向性看法是,在同生沉积初步富集金的基础上经后期改造再富集成矿,强调后生热液改造占主导地位.然而,作者对黔西南十余个金矿床研究后发现,矿床中不乏海底喷流同生沉积特征,尤其是戈塘、板其和岩上等金矿床中存在典型含矿层状硅质岩,为评价海底喷流沉积作用及其对金矿床形成的控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 确认海底喷流产物的主要证据有:(1)在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早期,矿床所在区域──右江盆地中存在多组穿壳的同生断裂,这为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沿同生断裂的扩张活动,导致盆地中发育了一系列的隆起和洼地.(2)矿  相似文献   

4.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金矿中的自然砷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芳  朱永峰 《科学通报》2009,54(10):1465-1470
自然砷是一种较罕见的矿物,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金矿中大量发育自然砷, 呈它形粒状与梳状石英和辉锑矿共生. 自然砷中As含量为98 wt%~98.7 wt%, 是包古图金矿主要的载金矿物. 银金矿为包古图金矿中最主要的含金矿物, 呈显微粒状存在于自然砷中或与自然砷, 辉锑矿和梳状石英共生. 包古图金矿的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3个阶段, 自然砷仅形成于主要金矿化阶段(阶段Ⅱ), 该阶段形成的主要矿物组合为自然砷-辉锑矿-银金矿-毒砂-辉锑银矿-银黝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 根据自然砷及其共生矿物组合推断包古图金矿主要金矿化阶段的温度为230~170℃, logfO2为−42~ −56.5, log f S2为−13.3 ~ −16.6. 从成矿早期(阶段Ⅰ)到主要金矿化阶段(阶段Ⅱ), 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硫逸度明显降低, 伴随S2−浓度降低, 砷浓度升高. 包古图金矿中的银金矿与自然砷共生, 且含As (0.5 wt%~1.3 wt%), 说明成矿热液中S2−浓度降低时, 其中溶解的砷增大了金的溶解度. 自然砷结晶促使热液体系中的金沉淀形成包古图金矿.  相似文献   

5.
大西洋中脊热液黄铁矿的标型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蓉 《科学通报》1995,40(12):1119-1119
本文利用成因矿物学研究方法,对大西洋中脊热液硫化物矿物的形成期次、矿物共生组合和黄铁矿的形态与成分标型特征进行了研究,一方面为开展与其它洋中脊热液硫化物的对比研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根据矿物中的成因指示信息,探讨了研究区内的一些热液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6.
金在高温高压干体系下的实验研究及其迁移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仲武 《科学通报》1996,41(17):1593-1596
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有关金以络合离子的形式在热液中化学迁移的研究已趋于成熟,而对于元素在干体系高温高压下的物理迁移机制还缺乏较深入的研究。对于金矿来说,多数产在构造变形强烈的糜棱岩带中,了解金在动力作用下如何从岩石和矿物内部运移出来并进入热液,结合位错和加载应力,进行一定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二甲金矿产于韧性剪切带中,经预富集和再次活化、迁移而成矿,构造动力是成矿的关键。研究金从围岩和含金矿物中迁移出来,是解决整个成矿过程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对含金的矿物和岩石,系统地进行了高温高压干体系下的实验研究,揭示了金的动力迁移机制。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裂变径迹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峰 《科学通报》1992,37(17):1593-1593
黔西南地区是滇黔桂三角地带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又是中国超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蕴育地之一.本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几乎全是沉积岩中的金矿床,金矿围岩蚀变表现为典型的低温热液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伊利石化等.硅化最为普遍,并与金矿化形影  相似文献   

8.
王奎仁 《科学通报》1992,37(19):1788-1788
滇、黔、桂金三角是我国重要的微细粒金矿床分布区。作者在研究该区金牙微细粒金矿床中金的賦存状态时首次发现了含铂汞金矿、汞金矿和铂金矿,这对金牙金矿床的矿物学和金的提取工艺研究以及矿床成因探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氯化物溶液中金转移到石英表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异 《科学通报》1992,37(16):1473-1473
石英是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中常见的脉石矿物,研究这类金矿的形成自然要涉及到石英和含金热液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石英和含金热液之间的界面作用越来越受到注意。和曾研究AU(Ⅲ)-Cl络合物在二氧化硅上的等温吸附;Jean和Brancroft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常温下金在石英表面的吸附沉淀;等曾在80—200℃时研究金在石英表面的沉淀和结晶。本实验拟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金从溶液中转移到石英表面过程的细节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钱汉东  陈武  张根娣  胡勇 《科学通报》1996,41(6):564-568
铊是典型的低温成矿金属元素。在成矿地球化学过程中,它与贵金属Au,Ag以及Hg,As,Sb元素和有机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低温热液浸染型金矿中(如美国卡林金矿、麦克劳林金矿,以及我国西南滇、黔、桂及其邻省地区产出的金矿)普遍含有较高的Tl,Hg,As,Sb等元素的富集异常。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黔西南单矿物辰矿中铊含量可达质量分数为0.617(6170×10~(-6)),局部地段见有铊汞硫盐矿物及与汞矿共生的富铊矿体产出。研究表明Tl,Hg,As,Sb等元素的共存特征及其相应的矿物组合是寻找勘探浸染型贵金属矿床的最佳指示标志。因此加强Hg,Tl,As,Sb体系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行为的基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与海底热液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延河  宋鹤彬  李金城  姚晓梅 《科学通报》1997,42(19):2084-2086
海底多金属结核贮量巨大,是重要的潜在矿产资源.对多金属结核与海底火山热液活动之间的关系早有报道,如火山碎屑常常做为结核的核心物质存在,海底热液活动正在排放大量的锰等成矿物质,并沉淀形成铁锰氧化物.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对海底火山热液活动在结核成矿作用中的地位迄今还不清楚.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对结核的成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研究掌握结核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寻找圈定富矿结核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部海水中~3He是一种稳定的来自地幔的物质,它可以在海洋中保存上千年,随海流漂移数千公里,而且不受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因此海洋中~3He/~4He比值是探测海底热液活动最灵敏的指示剂. 本文根据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氦同位素组成和分布规律探讨了多金属结核与海底热液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胶东乳山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的锆石具有较高的普通铅(206Pbc=2.00%~15.88%)和Th/U比值(0.31~1.35), 其壳-幔部捕获的流体包裹体与含金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相同, 表明锆石形成于高Th/U比值的成矿热液环境. SHRIMP法 U-Pb测定结果表明, 含金脉石英中热液锆石的形成年龄为117±3 Ma, 与前人在胶东其他地区金矿床获得的成矿年龄相接近, 代表了乳山金矿的热液成矿时间; 围岩昆嵛山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形成年龄为160±3 Ma, 表明金矿床形成与二长花岗质岩浆侵位事件无直接关系. 采用SHRIMP法直接测定含金石英脉中热液锆石的U-Pb年龄, 可用来限定热液成因金矿床的成矿时代.  相似文献   

13.
杨敏之 《科学通报》1962,7(11):50-50
我国东北部乙区细脉浸染型中温热液钼矿床钼矿化的边部发育有绿泥石类矿物,经室内鉴别,系铁叶绿泥石。对铁叶绿泥石物理-化学性质及成因的研究,为钼矿的探寻和矿床成因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冲绳海槽北部两个可能的现代海底热液喷溢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目前处于扩张作用早期的弧后盆地,冲强海槽内的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成矿作用具有许多特性。迄今所发现的3个主要热液活动区均位于海槽的中部。在海底火山发育,地壳厚度较大的冲绳海槽北部的两个采样点拖网采到了仅存于活动热液喷口附近的“热液伴溢蛤”壳体,推断在冲强海槽北部存在有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可能性。给出了热液伴溢蛤壳体的特征和产了位置,分析了热液伴溢蛤的生态习性,指出应重视研究热液生物化石对热液活动的示踪性,即通过提取热液生物化石中保存的热液活动记录来探讨热液活动在时间、强弱、化学万分等方面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伊犁黄土磁化率的增减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伊犁黄土磁化率一般在S0最高,但在其他古土壤层低,磁化率增减机制存在争议.对尼勒克县的一个剖面进行系统的磁学研究后发现,黄土层含有风成多畴磁铁矿,S0含有较多成壤成因的超细粒亚铁磁性矿物,其他古土壤层含有较多过湿条件下形成的非亚铁磁性矿物.非亚铁磁性矿物高含量、高矫顽力、亚铁磁性矿物低含量与较细的磁颗粒粒径对应于较高的成壤强度,揭示存在相互竞争的磁化率成壤增强过程和成壤削弱过程,以成壤削弱过程为主,导致磁化率降低.成壤削弱过程中,磁颗粒粒径发生变化.伊犁黄土磁化率变化成因多样,对磁学参数的解释要全面考虑磁性矿物的风成输入和成壤成因的磁性增强及磁性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混凝土衬砌渠道遭受冻害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气候是海洋性季风气候,属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大部分地区在冬季存在混凝土衬砌渠道冻胀破坏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混凝土衬砌渠道被冻胀破坏的几种形式和具体的成因,并提出防治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石英位错墙中金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火生 《科学通报》1993,38(23):2174-2174
在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中,剪切带中的次级裂面、平行的透入性节理面(Penetrative joints)以及R面(Riedel shear plane)方位的构造裂隙(Structure crack)常被当作与金矿成因有关的构造。但这些构造都不是剪切带韧性变形阶段的产物,其形成不仅晚于剪切带中石英等矿物的动态重结晶,而且晚于糜棱面理的发育。哪么在剪切带韧性变形阶段,在不存在任何规则裂面的情况下,金元素是怎样从围岩单向迁移进入剪切带,并提高剪切带含金总量的呢?  相似文献   

18.
锡矿山锑矿床热液方解石的Sm-Nd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对热液成因方解石Sm-Nd同位素体系的研究,对湘中锡矿山超大型锑矿床的形成时代进行了精确限定.研究表明,锡矿山锑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晚两期的成矿作用时间分别是(155.5±1.1)和(124.1±3.7)Ma.对该矿床成矿时代的精确厘定,有助于揭示该区元素Sb的超常富集机制,为深入认识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不同成因锡石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明生 《科学通报》1985,30(8):600-600
用谱学的方法研究矿物的成因是现代矿物学研究的新方向,也是量子矿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作者曾以研究晶体场为主,对红帘石进行了量子矿物学的系统研究,从一个侧面论证了海南铁矿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成因。本文对采自八个不同矿区的锡石进行了100多张IR谱的测试和研究,本文以热液锡石-硫化物矿床(大厂)、含铌钽花岗岩、伟晶岩锡矿床(粟木)及  相似文献   

20.
闪锌矿-方铅矿硫同位素地质温度计的实验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悌平 《科学通报》1992,37(15):1392-1392
硫同位素地质温度计在矿床成因研究中应用很广。闪锌矿和方铅矿在矿床中往往紧密共生,并较常达到和保持同位素平衡状态,是硫同位素测温时优先考虑的对象。自60年代以来,Grootenboer和Schwarcz用金属和自然硫合成硫化物法,Kajiwara和Krouse用硫化物干体系直接交换法,Czamanske和Rye用热液环境中硫化物直接交换法,先后对闪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