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满天星试管正常苗与玻璃苗叶片解剖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本文中利用解剖学方法,对满天星试管正常苗和玻璃苗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二者的表皮均由单层细胞构成。气孔突出,叶肉组织无细胞的分化,是等面叶,且叶肉中通气组织发达。与试管正常苗相比。玻璃苗的叶片厚。气孔突出明显。表皮细胞、叶肉细胞体积膨大,有的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发育不全,在某些区域出现空洞。壁的形态呈现不完整的现象。玻璃苗叶片的维管组织呈现退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材于四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四合木群落,对其叶片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找出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四合木叶片结构的差异结论如下:四个群落中四合木叶的基本结构一致.为肉质旱生叶、叶片体积小,表皮细胞壁具不同程度的增厚,但角质层不发达,表皮外密生单细胞表皮毛,气孔为基本型,属等叶面,靠近上、下表皮均具发达的栅栏组织,且细胞由外向内渐次增大,液泡发达,同海绵组织一起构成绿色贮水组织,具不发达的叶脉,但群落Ⅲ中四合木叶片的结构与其它三个群落相比具独特性,表现在1)表皮具1~3层细胞,密度约为其它三个类型的2倍;2)气孔极度下陷;3)主脉相对发达,具有明显的机械组织;4)叶肉组织内具有丰富的含晶细胞,以上特点说明群落Ⅲ的叶片具更强的旱生特性,这一特性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的独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应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生长在阴生环境下的5种蕨类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veneris)、银脉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 cv.victoriae)的叶表面及其横切结构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这5种蕨类植物叶片都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叶片较薄;表皮细胞角质层薄,上表皮无气孔,下表皮有气孔,但气孔密度小;叶肉组织分布不规则,细胞间隙较大,通气组织发达,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的数目较多,体积较大,且呈狭长的串状分布.上述研究结果表明,5种蕨类植物在叶片结构上表现出对阴生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大豆珍珠塔3号具有双子叶植物叶片结构特征,但在海绵组织最上层有一层特殊细胞——平脉叶肉细胞,此层细胞具有水平运输和气体交换的特殊作用。大豆开花期光照对叶片结构发育起主导作用;水分亦是影响叶片结构发育的重要因素;光弱块水条件下,大豆表现出对光的竞争比对水的竞争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仔细观察落叶时,就会发现落叶绝大多数表面向下,背面向上。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落叶背朝天的现象呢?原来在两面叶中,叶肉组织明显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位于叶片上表皮之下,一般称栅栏组织。该组织细胞呈圆柱形,其长径与表皮呈垂直方向排列,且细胞排列异常整齐,细胞间隙较小。栅栏组织细胞随植物种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可在叶肉组织  相似文献   

6.
四种枣叶片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主产在陕北的骏枣、苹果枣、梨枣和狗头枣四种枣的叶片解剖学研究表明,其四种枣的叶片叶肉组织均由栅栏组织状的细胞组成,属等面叶,趋向旱生结构的特征.四种枣树的叶片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骏枣叶片的主脉中有较多的乳汁管,而其余三种则不存乳汁管;此外,四种枣叶的叶脉维管束外具有类似维管束鞘的结构和散布少量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7.
木兰科叶结构的比较解剖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产6属11种木兰科植物叶片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研究。通过比较叶的表皮、皮皮、叶肉及中脉等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上、下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在种之间存在差异,(2)下皮存在于木莲属、木兰属、含笑属、合果木属的部分种中,连续或不连续:(3)叶肉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程度以及细胞形态在种间存在差异:(4)中脉维组织具原始怀,维管束环状排列,具髓,外有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包围;维管束的数目在属间  相似文献   

8.
大米草生物学特性 (Ⅰ)叶解剖结构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Hubbard)的叶片横切面,具有发达的绿色组织的维管束鞘和一层幅射状排列的叶肉细胞围绕着维管束鞘。2、叶的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不同于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束鞘的叶绿体比较大、含淀粉较多;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较小、含少量淀粉粒或不合淀粉粒。3、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和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都含有许多基粒。4、叶片上下表皮都具有盐腺。盐腺由两个细胞构成,比较小的为园顶状帽细胞,位于较大的具颈状突起的基细胞上面。基细胞和帽细胞都具有浓厚的细胞质。基细胞具有许多线粒体和向内折叠的原生质膜将基细胞的细胞质分隔开。5、在近轴面,叶表皮的角质层上产生许多小乳凸,而远轴面叶表皮的角质层很光滑。  相似文献   

9.
杜仲雌雄株叶片的解剖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杜仲雌雄株叶片的第二性征,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杜仲雌雄株叶片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1)杜仲雌、雄叶片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构成,上下表皮细胞均由一层细胞构成,下表皮具表皮毛;叶肉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明显;叶脉维管束均由木质部、少量形成层和韧皮部构成,主脉维管束为外韧型。(2)雌株的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以及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值大于雄株的,而雄株的下表皮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大于雌株的,且雄株主脉维管束更加发达。这些结果证明,杜仲雌雄株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是第二性征的体现,也是杜仲长期进化中为了更好的生存而产生的策略,可能有利于其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东方百合试管苗移栽驯化过程中叶片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百合叶属于等面叶,随着移栽驯化时间的延长,叶片厚度增加,表皮细胞体积增大、排列紧密,气孔具备自我调节功能,叶肉细胞胞间隙减小,栅栏组织细胞的形态由梨形向短柱形转变,组织结构渐趋完善。  相似文献   

11.
6种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叶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石登红  陈训 《贵州科学》2005,23(3):39-4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6种杜鹃属植物的叶片结构,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共同形态结构特征:典型的异面叶,上表皮由2~3层细胞组成,内大外小或内、外等大,有较厚的角质膜,无气孔器分布;下表皮均由1层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栅栏组织由2层以上长柱形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较短,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较大;均有表皮附属物。但是在各种间也存在结构差异,如叶片的厚度,气孔大小、气孔形态、气孔指数以及分布类型,表皮附属物的类型以及中脉维管束的类型等的结构特征,这些结构特征差异既是抗寒抗旱性的表现形式,也在分类学上为种问鉴别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英国保护,发展杜鹃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训  向应海 《贵州科学》1996,14(3):4-10
笔者对英国保护,研究和发展杜鹃进行了考察,考究植物园和公园22个,其中具有杜鹃的16个。英国保护,研究和发展杜鹃的历史就是杜鹃引种繁殖的历史。杜鹃在英国除了不断深入研究外,其保护和发展已普及到民间。重视杜鹃的保护是我国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百里杜鹃森林公园马缨杜鹃种群结构与更新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苇洁  陈训 《贵州科学》2005,23(3):46-49
马缨杜鹃是百里杜鹃森林公园长绿阔叶林群落组成中主要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马缨杜鹃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缨杜鹃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为集群分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种内种间竞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分布格局会由集群分布变为随机分布。马缨杜鹃种群在不同群落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多元化,即在某些群落中它亦可以一种稳定种群的形式存在,部分地段表现出为衰退型种群,特别是有性繁殖更新层的缺失使之成为一种不连续种群。为了这一特殊自然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尝试人工干预该种群的顺利更新和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4.
比利时杜鹃的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轩波  陈训 《贵州科学》2005,23(3):50-53
本文对盆栽比利时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 Hot.)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对主要形态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一元线形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杜鹃花属24种与1变种叶的黄酮类化合物薄层层析,获得了两项结果:(1)在层析谱中有一些共同的斑点,这些斑点表明了杜鹃花属的共性.(2)对光房银叶杜鹃和大邑杜鹃的确立以及将芒刺杜鹃归入麻花杜鹃亚组均得到了化学验证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江西杜鹃的物候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布于井冈山的野生花卉江西杜鹃为研究对象,经2009~2010连续两年对其萌芽期、新梢生长期、展叶期、开花期、果熟期等主要物候期进行观测,获得了该野生花卉的物候期数据,结果表明:(1)4月中旬叶芽和新梢开始萌动和生长,此时植株进入生长期;(2)9月初花芽开始膨大,次年3月25~28日始花,4月15~18日开始进入开花盛期,随后进入果实生长期;(3)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果实成熟盛期,10月中旬以后果实开始脱落。  相似文献   

17.
陈翔  谢华  陈训 《贵州科学》2005,23(3):54-55
本文报道了贵州杜鹃属杜鹃亚属杜鹃组三花杜鹃亚组一新亚种鳞叶白面杜鹃Rhododendron zaleucum Balf.f.et W.W.Smith subsp.lepidofolium Xiang Chen et Xun Chen和高山杜鹃亚组一新记录种粉紫杜鹃R.impeditum Balf.f.et W.W.Smith,并讨论了白面杜鹃R.zaleucum Balf.f.et W.W.Smith在贵州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对锦绣杜鹃叶片中PAL、PPO及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锦绣杜鹃植株,分析不同的SA处理时间杜鹃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杜鹃叶片可明显诱导PAL、PPO、POD等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其中50~100μg/mL浓度的SA对诱导杜鹃PAL、PPO、POD酶的活性影响最为显著,但受SA诱导的影响各不同,主要是在对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和表达时间上存在着差异,其中PAL受SA诱导后,活性提高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9.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杜鹃属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翔  黄家勇  谢华  陈训  高贵龙 《贵州科学》2010,28(4):26-34,39
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高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杜鹃林集中连片分布地之一,面积约125.8km2,但长期以来对其本底杜鹃属植物资源缺乏系统和全面的专题研究。从2007年至2010年,在大量野外调查、标本鉴定、查阅和文献引证的基础上,本研究在该保护区发现了一批新分类群和新记录种,并确认保护区内目前自然分布有杜鹃属植物35种,分属6个亚属、4个组及9个亚组。  相似文献   

20.
百里杜鹃林马缨杜鹃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百里杜鹃林是贵州西北部特有的自然景观和植物群落,马缨杜鹃是该群落的主要建群种,本文在种群的水平上从马缨杜鹃在不同生境中的大小级,密度、年龄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它们的动态规律和演变趋势,进而探索整个百里杜鹃林的发展演变趋势,为这一特殊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建设决策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