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4):118-122
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采取一种哲学上的"最小主义策略",是沿着自然主义方向对传统的科学哲学重新定向的努力,但法因本人的理论也陷入自我循环,没有解决长期困扰自然主义者的自然与规范的二元悖论的问题。劳斯的科学实践哲学最终并没有清晰地阐明规范性与因果性的关系问题,没有找到一条走出当代科学哲学所面临的自然与规范的两难困境的出路。"实践的规范自然主义"的合理性模式或许是一条走出当前理论困境的出路,但其内容和细节尚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休谟"应—是"问题的启发下,摩尔首创"自然主义谬误"术语,旨在反道德自然主义进路。在此基础上,弗兰克纳进一步区分了"逻辑谬误"和"定义谬误"。摩尔认为形而上学的谬误也是自然主义谬误的诱因,只是他将"善"的自然主义谬误延伸到形而上学的范畴,进而引发伦理学的宗教教权唯一性的争论,对此古尔德通过宗教和科学的权二分观点予以回应,但遭到进化伦理学者的反对,进而出现反自然主义谬误思潮,试图为进化伦理学辩护,但进化论在解释道德进化上仍显不足。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认识论自然主义化?这个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极的两条进路:奎因发展的激进途径和可靠主义提出的温和途径的困境分析,提出了一种融贯理论的自然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4.
认识论需要自然化似乎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在自然化方案上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就其对待认识论的不同态度可将其分为革命派、改良派和扩张派。依据不同的自然化方案又可在革命派和改良派中区分三种形式:科学化的自然主义、经验论的自然主义和温和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5.
老子建构了以"道"为核心范畴的自然主义哲学体系,并以自然主义反思春秋战国时期的技术发展,形成了自然主义的技术思想,这种思想可以称为技术自然主义。老子的技术自然主义以"道法自然"为作为技术合法性的形上依据,以"大道废"作为对技术异化的批判,以"复归于朴"作为技术发展的理性路径,以"小国寡民"作为技术发展的理想国。老子的技术自然主义实质是要以"道"的自然性规范技术的发展,以道驭技,建构技术价值与技术规律相统一的技术发展道路,反对技术的滥用。老子以形而上学的方式为技术发展寻求了理性的发展路径,指明了人类技术文明发展的终极关怀,在技术的本质、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当代的技术研究、技术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自然主义是现代哲学的基本范式之一,这一范式的普适性受到心灵哲学的挑战。当自然主义用经验方法对心灵进行"自然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理论困难:在基于经验和因果关系解释的自然内,意义和价值变得无容身之处,同时使得理性与自然陷入紧张的分裂关系。麦克道威尔的"第二自然的自然主义"意在通过一种独特的自发性概念对自然进行全新的诠释,在捍卫知识客观性的同时恢复自然和意义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论质化研究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质化研究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它体现着一种人文精神,本文认为方法学意义上的人文精神旨在以人为本的科学研究提供内在的思想依据。质化研究的人文精神反对实证主义的原子论,倡导的是一种整体主义的研究范式,这在质化研究中表现为自然主义的研究态度和整体主义的研究策略。质化研究的人文精神反对崇尚自然科学的客观主义研究范式,倡导的是一种心理主义的主观研究范式,这在质化研究中表现为:主体研究的独特视角,主体间互动的研究立场,详尽描述的表现手段和重视研究问题中意义性和文化性的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8.
后期斯特劳森追随休谟和维特根斯坦的道路而转向了自然主义,他认为任何企图通过论证来支持或反驳怀疑主义挑战的做法都是无根据的,因为人类的某些基本概念如物质物体、他心等概念是人类理性的自然倾向,是人类思维不可逃避的认知模式的体现。不过,自然主义需要联合先验论证来阐明这些信念的基础地位,否则就会流于口号。总而言之,自然主义是一种探究真理的第三条路径,它试图约束人类理性的过分自负,从而展示真理的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9.
奎因的自然主义与科学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自然主义的演变历程是与科学实在论的复兴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在这一过程中.奎因以语言的自然主义为基底,确立了他的自然主义的认识论趋向,并由此将自然主义的方法论渗透和扩张到一切哲学的谈论中去,通过对指称相对性的分析,促进了语言的自然主义与实在论的表征论之间的可相通性;消解了传统实在论,宣判了传统认识论的"死亡",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争。所以,分析和把握奎因的自然主义与科学实在论之间的关联,是研究科学实在论走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中存在规律的可能性问题目渐成为科学哲学的热点问题,肯凯德和罗伯茨之间关于社会科学中是否存在规律的论战,基本反映了当代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对于规律在社会科学中地位的看法.我们将通过分析这场论战的关键思路,尝试刻画社会科学规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美国哲学家塞尔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意识问题的研究,90年代以来他提出了一种“进化论自然主义”的意识理论,并阐明了其意识研究的基本立场。本文认为,塞尔的“进化论自然主义”是一种非还原的唯物主义,它为科学地研究意识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平台,并成为对意识进行跨学科研究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科学哲学的社会文化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文化角度探讨科学的发展机制问题,是20世纪中叶以来俄罗斯科学哲学的显著特点,这不仅是受到西方科学哲学的影响,更主要的还取决于苏联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总体特征.俄罗斯科学哲学的这一研究导向具有现实的意义,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科学起源的技术传统与精神传统为科学植入了技术意志和人文理想的双重文化基因.正是这双重文化基因,使科学具有了对于技术和人文的双向推动和中介转化作用,进而为科学在适宜的社会条件下扬弃技术和人文两者片面的对立性存在,实现对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超越提供了可能.为此,我们必须洗清附加在科学身上的工具理性"原罪",赋予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内的人类科学活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解读《使国家更安全—科学技术在反对恐怖主义中的作用》一文,并对比国内一项高度类似的研究,指出在利用科学技术反对恐怖主义的思路上,存在两种迥异的风格。事实上,科技与社会的交界面,制约着科技反恐的效能,从而提示了社会科学,甚至人文科学等软科学,可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这种观点下,对科技反恐的研究,能够为考察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提供一种富有启发的"场景";继而,通过改善与公众的信息交流,以及改进模型和风险评估的质量两例,具体分析了技术和非技术因素的互相依存;最后指出,本文的主题实际上是一种整合的、跨学科的研究趋势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有关自然主义的几个问题的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详细分析了自然主义的起源、概念与内涵,并分析了自然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当前自然主义的复兴与科学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并对当前国外各种自然主义研究中存在的缺失与局限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从功能主义到交换理论:科学奖励系统研究的范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学的默顿范式认为科学奖励系统的实质是承认,这根源于它的功能主义范式以及"科学中的社会"的研究取向.随着小科学向大科学的转变,默顿范式的缺陷与不足日益暴露出来.哈格斯特洛姆、李克特、拉图尔和伍尔加等人以"社会中的科学"为研究取向,运用交换理论的范式对科学奖励进行分析,认为其实质是交换.  相似文献   

17.
解读"风险社会"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风险社会”理论指出:随着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开始由以财富分配为主题的阶级社会向以风险分配为主题的风险社会转化,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结构和政治上的变迁,包括个体化进程、对科学技术和政治体制的反思等等。风险社会理论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相当的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法"对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科学地域建构表明:文艺、哲学、教育三因素是基础性因素具有"启蒙"作用;经济、技术和科学三者结合性强,经济对于科学的发展可能是刚性的;政治因素对科学发展具有"刺激"或"保障"作用。科学活动的地域建构,最好将这些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效应来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从自然主义的视角出发,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早期代表人物布鲁尔把逻辑知识等同于集体共享的推理模式,探求逻辑知识的自然与社会基础。在他看来演绎推理是建立在人类生物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惯例,逻辑必然性是一种道德必然性,逻辑的强制力来自于社会。逻辑规则作为社会惯例,是自我指涉、自我创造、自我证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