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当下中国学术著作出版和学术论文发表存在问题的症候表现,李醒民先生做了生动的描述:"泡沫学术漫天飞,垃圾学术遍地堆"、"学术研究变成了评职称、捞外快、加官进爵的敲门砖……",并指出其危害的严重性:"这些滥竽充数的东西汗牛充栋,不计其数.它们的泛滥不仅败坏了学术空气,而且也把真正有价值的创新之作淹没在平庸和劣质文字的海洋中,严重地扰乱了正常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然与社会之间:STS学术"核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三版第一版:<科学技术与社会--一种跨学科视野>(1977);第二版:<科学技术论手册>(1995);第三版:<科学技术学指南>(2008),讨论STS学术研究、学术领域的发展,探析STS的学术"核场".  相似文献   

3.
公正而准确的学术评价是社会甄别学术人才和个人判别自己是否适宜从事学术研究的“指示牌”,同行评价则是世界各国一致的学术评价方法。出版论文无疑是同行评价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同行评价的唯一方式。对于正处于形成过程之中的学术创新思想,以机构内部学术报告、与同事讨论交流等非出版方式来获得评价往往是更有利于学术的长久进步的。199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rlees)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1969年年仅33岁时,在并没有什么有影响的论文正式发表的情况下,被牛津大学正式聘为经济…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学术界付费出版学术专著和发表学术论文交纳版面费似乎已成一种惯例,坚持不收版面费的少数学术刊物反倒成了不入流的另类.  相似文献   

5.
北京化工大学STS研究所所长张明国教授撰著的学术专著《技术文化论》一书,最近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并由其指定的出版社——北京同心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针对技术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哲学和社会科学问题,经过深入的追问与思考,从文化学角度,研究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技术发明、创新和转移以及网络技术、西部开发中的深层次问题,完成的一部学术著作。全书主要内容由十一章组成:  相似文献   

6.
根本的规范: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人类活动系统的规范,在某种意义上是达到系统目标的条件与手段。学术界或学术共同体的目标就是知识的增长和学术的繁荣,这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吗?可是如何促进,用什么规范和社会契约来促进科学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学术的自由和学术创新,一切其他学术道德规范主要由此派生出来。爱因斯坦说:“我所理解的学术自由是,一个人有探求真理以及发表和讲授他认为正确的东西的权利。……显然,对学术自由的任何限制都会抑制知识的传播,从而也会妨碍合理的判断和合理的行动”。(《爱因斯坦文集》第三集,许良英…  相似文献   

7.
重庆出版集团和重庆出版社(重庆市长江路205号)出版的<影响每一代学人的知识名著>丛书或<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书系>之一--<知识与谬误--探究心理学论纲>(翟飚、郭东编译,2006年11月第1版)--的"编译者语"全部剽窃抄袭自E.马赫著:<认识与谬误>(李醒民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2003年7月第2次印刷)中的"译者序言"--"马赫:'周末猎手'的智力'漫游'".不仅如此,该剽窃抄袭出版物在封四对该书内容的介绍,也是从"译者序言"中剽窃抄袭来的.  相似文献   

8.
非常感谢<自然辩证法通讯>,否则我的这些文字是很难见诸报刊的,在不付版面费的情况下则更难. 讨论付费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必须联系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来谈.从阅读价值和阅读效率看,一篇几百字的"豆腐块"有时胜过上万言的长篇大论,一篇优秀短文章可能会超过数十万言的论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频频爆发的学术不端事件,引起学术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术期刊作为诚实记录学术成果的载体,应在维护科研诚信、防止学术不端发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国际出版道德委员会(COPE)的指南及规范,分析论文发表中可能存在的严重道德问题。建议我国期刊要遵守国际出版道德规范。筑好防止学术不端的防线,做负责任的学术期刊出版。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研究丛书》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十二五"规划中三个重大突破项目之一。该项目旨在超越科技史研究中的"成就展示"范式,揭示科技知识创造与传播的过程与机制,及其与社会、文化背景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努力呈现知识全球化的图景。该项目拟出版专著14种,2018年已出版7种,2019年将全部出齐。  相似文献   

11.
"天文学公众传播"的研究可追溯到2000年,但尚未出现对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相关工作的研究。IAU设立了"天文学公众传播"的学术和办公机构,其主办的《天文学公众传播》期刊内容集中在传播方法和工具、教育与外展服务活动、天文学与艺术和文化等;作者职业多样化,供稿连续性与合作性突出,天文学家与相关专家的撰稿数远超其他作者。"天文学公众传播"历届大会议题均及时更新,2018年的参与热度最高,体现出当前国际活动和方法的前沿,也提出"天文学公众传播"面临的挑战和具备的特征。"天文学公众传播"满足科学传播的一种当代定义,呈现出独特的互动性、平等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9):21+38+49+105+111+121
段德智教授力作《莱布尼茨哲学研究》出版莱布尼茨是近代德国第一位大科学家、哲学家和许多学科的创始人,对现代世界科学和哲学有重要影响。但是,这样一位学者却在身后因为其全部手稿被封存而严重影响了思想的传播。近年来,随着莱布尼茨手稿被陆续整理出版,国际莱布尼茨研究开始升温,人们不仅对莱布尼茨的认识在加深,科学史和哲学史上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学术规范,人们的目光一般聚焦在“真”上,即从事学术研究的学人在研究过程中应该追求真实,既不捏造数据和事实,弄虚作假,也不将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剽窃抄袭。为此,一方面要求学人洁身自好,严于律己,提高学术道德修养,克服自身的懒惰和卑下心理,勇于创新,敢于超越自身和他人,成为学术研究的主人;另一方面则要求我们的学术出版监督机构增强学术规范意识,制定并依据各项条例,揭露、批判并规范各种不规范的学术行为。 不过,仅有这些还不够。知识(当然包括科技知识)社会化的强劲趋势清楚地表明,知识不仅具有认识解释…  相似文献   

14.
近期国内一些网站和报刊连篇报道了某些学者将别人的论文汇集成册出版成个人专著以及所撰写的论文、论著大篇幅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等所谓学术“剽窃”的文章,还有不少其他违背学术规范和道德的类  相似文献   

15.
1985年,史蒂文·夏平和西蒙·沙弗合著的《利维坦与空气泵》出版,至今已有三十五年之久。该书对于STS而言,有着极为重大的学术意义,更能勾连起一段学术史。本文结合本文作者近期与夏平教授的学术通信,基于学术界对这本书之学术定位的传统讨论,以"现代性"为指向,对拓展对该书的阅读可能性和研究价值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认为,从《利维坦与空气泵》围绕"霍布斯-玻意耳争论"所呈现的历史出发,该书的现代性意义值得进一步开发,而这将突破一直以来STS对该书的习惯性阅读,也是发扬STS跨学科特色并增强其学术生命力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及其传统的移植、构建与传承对于后发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昆作为一名"庚款"留学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国开创了半导体物理学科,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专业人才,并形成了清晰的学术谱系。文章在考察该学术传承谱系的基础上,分析并归纳了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形成的学术传统,即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以半导体超晶格研究为主要方向、善于运用简化模型方法以及坚持严谨的科研作风。  相似文献   

17.
学术论著的创新性本质与学术造假、学术不端、学术腐败行为在本质上水火不容;由于官、权、钱、名、利的介入,在我国学术界中,官场、商场、学场已无分别,学术环境已颓废到了极其不堪的境地,原本崇尚人格塑造、学术至上的大学精神的神圣光环已经不再;面对中国的钱财控制,包括用于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经费控制,纳税人处于最无奈之境地,这既是一种制度设计的缺陷,也是一种民主意识的缺乏,更是一种国民素质的悲哀.  相似文献   

18.
"术语"的通常释义是"某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1].这就是说,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该学科的专用术语,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都是如此."术语"是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正所谓"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从事科学研究,需要使用术语,科学研究的发现与创新需要创造新的术语,这些术语统称为"科技术语".科技术语是科学研究与科学技术文化传承的桥梁和纽带,没有科技术语就没有科技知识,这与"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是同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段时间,多起学术不端行为的相继曝光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国学术生态的关注.付费出版、学术管理行政化和考评机制的数字化等相互交织促动,明显已形成中国学术生态日渐退化的恶性循环链,注定要让中国学术界在无望的期盼和焦灼的浮躁中平庸堕落.中国学术生态有无治理重塑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对科学"镶嵌"于其中的社会与境进行分析,是对科学活动考察的一个切实入口。随着科学研究与境的变化,引发学术不端的诱因和学术不端的形式都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为保证科学事业的健康运行,对学术不端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是必要的。而对科学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来讲,首先和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身为科学家,应该怎样将职业精神发扬和传承;在变化着的与境当中,应该怎样有效地实现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