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综合考虑飞行器全局气动非线性特性,面向高效全局飞行器气动参数辨识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迎角分区的改进气动参数辨识方法,采用轴正交决策树的迎角分区方法,将涉及大范围的迎角变量划分为多个区间,对每一区间使用递归最小二乘来估计气动导数,实现在每个区间内对线性气动特性进行辨识。通过引入加权函数的过渡方法,给出局部模型转化全局建模的计算准则,保证了整个模型的连续性。最后,通过某型飞机模型开展了迎角分区气动参数辨识及对比分析工作,结果表明迎角分区辨识吻合较好,且与传统全局辨识方法相比计算效率更高,说明了迎角分区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2.
真空助力器带主缸总成是汽车制动系统的关键增力部件,其气动疲劳试验系统由气动子系统、液压子系统、电控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属于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该系统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无法直接建立数学模型。为了考察该系统的动态性能,采用递归BP神经网络对该系统进行辨识。试验结果表明,递归BP神经网络能够很好的逼近该复杂非线性系统,在不同时间序列作用下均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多模自适应控制在空中飞行模拟器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服空中飞行模拟器传统上使用增益高控制方式的弱点,设计了一种改善空中飞行模拟器性能的自适应模型跟随控制系统,其中辨识器采用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多模辨识方法,该方法将本机先验信息加入到参数辨识过程中,辨识结构是与卡尔曼滤波器相对应的各个先验模型参数的概率权重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克服了原空中飞行模拟器模拟精度依赖于需要精确已知本机气动导数的严重缺陷,并显示出多模辨识算法比一般的辨识方法收敛速度快,精度高,有效地解决了非线性随机系统的参数辨识问题。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Elman动态回归神经网络模型的鲁棒型广义预测控制(GPC).该算法首先用EIman网络对非线性系统进行辨识,建立预测模型,然后在控制中将模型输出值与测量输出值进行综合,代替量测输出用于控制中,从而降低辨识器与控制器对未建模动态的敏感性,加强控制器的适应能力和鲁棒性.仿真结果证明:将本算法应用于非线性系统预测控制,对未建模动态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很好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动态T-S递归模糊神经网络(DTRFNN).该网络具有全局收敛特性的递归结构;采用BP算法进行网络权值的学习;并利用Lyapunov定理证明该模型具有全局收敛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局部极小的方法.最后以动态系统的辨识为例,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表明DTRFNN动态模型能很好的对动态系统进行辨识.  相似文献   

6.
TSK动态网络及其在非线性动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春梅  尔联洁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8):2358-2361,2365
针对非线性动态系统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TSK模糊模型的动态回归模糊神经网DRFNN(Dynamic recurrent fuzzy neural networks),并给出了网络参教的迭代算法和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理论的收敛性证明。该动态回归网络由静态网络和内反馈动态回归网络组成,在结构上更好的拟合了非线性动态系统特点,应用于非线性动态系统的辨识和控制的试验结果也说明该动态回归模糊神经网络对解决非线性动态系统辨识和控制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逐步回归法在气动参数模型辨识中的具体应用,描述了该法的应用前景及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过程改进气动系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过程气动系数模型和参数辨识问题,基于公开的气动系数数据,综合考虑攻角和马赫数两个主要因素,分析了气动系数与二者的函数关系,建立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改进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模型,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参数辨识,得到参数辨识结果。将已知的气动数据与改进气动系数模型计算值进行对比,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均小于5.10%,表明所建立的改进气动系数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轨迹优化和仿真。  相似文献   

9.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非线性动态系统辨识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吴德会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4):3169-3171,3187
讨论了辨识一类非线性系统模型的方法。先假设原非线性动态系统可由静态非线性子环节和动态线性子环节串联——H模型来表示。将H模型的非线性方程转换为类线性形式,从而建立线性过渡模型。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组合运算获得线性中间模型的训练样本集,并通过支持向量机线性回归算法求取过渡模型参数。最后再建立过渡模型与H模型系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反推出非线性模型参数,实现非线性动态系统辨识。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算法的伺服系统摩擦参数辨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uGre摩擦模型能够精确描述摩擦环节的动态特性 ,但由于其高度非线性 ,使得参数辨识非常困难。针对LuGre摩擦模型 ,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参数两步辨识方法。首先通过Stribeck曲线 ,辨识出摩擦模型中的静态参数 ,然后由系统的稳态极限环振荡响应 ,辨识出摩擦模型的动态参数。在每一步辨识中 ,均采用遗传算法作为优化工具 ,从而避免了采用线性辩识方法时的局部极小问题。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数字仿真 ,并通过设计摩擦补偿环节 ,对辨识参数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车辆全液压制动系统执行机构建模及仿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程振东  田晋跃  刘刚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3):778-780,793
分析了全液压制动系统执行机构的动态性能,并建立了执行机构的数学模型。基于数学模型,应用Matlab/Simulink仿真程序,对执行机构的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气压和气顶液制动执行机构进行了分析对比,证明全液压制动系统执行机构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同时讨论了影响执行机构制动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混联大客车的结构形式。对离合器接合过程中存在冲击度过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离合器接合过程数学模型,运用极小值原理对冲击度和摩擦功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整车换挡过程冲击度得到极大改善,整车平顺性得到很大提高。
Abstract:
The configuration type of series and 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bus was introduced.The problem and the possible reason why the engagement jerk is so large was discussed by analyzing the engagement course of friction clutch.The math model of friction clutch engagement cours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minimum value principle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engagement jerk and slipping friction work.With the experiment results,it can be founded that the engagement jerk and driving smoothness are both improved greatly compared with the ones which are calculated with original clutch engagement control strategy.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反馈线性化的非线性气动伺服系统跟踪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弘  林立  董霞  林廷圻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4):971-973,996
针对气动位置伺服系统跟踪控制中系统受压力波动、摩擦力扰动等非线性因素影响较大的特点,提出基于压力反馈线性化、摩擦力补偿的内外双环型控制算法。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结构简便又宜于实用、跟踪精度较高,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摩擦力非线性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杨世文  郑慕侨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0):1365-1368,1379
综述了常用的三种非线性摩擦仿真模型(经典模型、状态转换模型和复位积分器模型)的算法和构造思想,并以电机驱动系统在离合器动态结合过程为你,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动力学仿真计算,对三种摩擦力非线性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状态转换模型和复位积分器模型在仿真算法的稳定性,精度和计算速度方面优于经典模型。  相似文献   

15.
权维利  姚晓先  林凡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9):5391-5395
针对一种冲压式气动系统,建立了冲压式气动系统的数学模型.考虑到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PWM线性化的控制方法.由于冲压式气动系统结构的不确定性,气源压力的波动,负载大小的变化将导致系统数学模型的变化.针对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设计了舵机系统的控制器,并证明了在此控制器下系统的鲁棒稳定性.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满足系统设计要求,基于PWM线性化的控制器设计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七自由度车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车轮制动模型以及非线性轮胎模型,以缩短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而不大幅降低舒适性作为控制策略的出发点,将主动制动与主动悬架系统进行协调控制,采用动态表面控制理论,克服了反演设计中激增项问题,依据协调控制思想,分别对制动与悬架系统设计了协调控制器,并对协调控制与非协调控制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主动制动和主动悬架系统采用协调控制,可在小幅降低舒适性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地面制动力,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制动安全性,表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车辆起步过程发动机恒转速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车辆起步发动机恒转速控制是一种有效的起步控制策略,如何实现发动机转速跟随目标转速曲线变化以提高起步性能是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离合器接合控制原则,设计了以发动机转速及其目标转速、离合器行程为控制参数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及相应协调规则构成的控制系统.仿真试验表明在不同工况下该控制策略均能保证发动机基本无超调地达到目标转速,实现了发动机恒转速起步,离合器滑摩功小,能够反映驾驶员起步意图,提高了车辆起步性能.  相似文献   

18.
飞机全电刹车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晖  谢利理  刘航  林辉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0):1458-1460
对飞机全电刹车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建立了全电刹车系统的整体模型,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完成了全电刹车系统控制回路设计。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下进行仿真,给出了湿跑道条件下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系统的模型是基本正确的,全电刹车系统在作动响应及刹车效率等方面均比液压刹车系统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离心场中的振动台动圈离心力动态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振动离心复合环境试验系统中,当振动台动圈受离心影响偏离原来的平衡工作位置时,将会影响振动台的正常工作。为了消除这种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使用空气弹簧来抵消离心力影响的动态补偿方法。为了实现这种方法,设计了相应的气压伺服系统,进行了具有计算机控制的气压伺服系统理论性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气压伺服具有良好的跟踪控制性能,可以满足动态补偿了心力对振动台动圈影响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