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宏章 《科学通报》1957,2(23):730-730
苏联科学院和国际生物化学协会联合召开了一次国际性的科学会议,题目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地点在莫斯科,日期是8月19—24日。这次会议的召开是1955年国际生物化学协会大会所提议的,苏联科学院接受了这个要求,由奥巴林院士负责筹备和主持。  相似文献   

2.
1:生物学难题———生命是怎样开始的地球上一切生命最古老的共同祖先,第一个能够复制自身的原始细胞,是由构成宇宙间98%的物质六大元素,即氢、氦、碳、氮、氧、氖组成的。然而,这些无机元素是怎样形成具有生命的原始细胞的,至今仍是一个谜。1922年,苏联生物化学家亚历山大·奥巴林提出一个著名的假说:生命来自闪电。太阳和地球自身的放射性能量作用于大气层中的无机分子,使之变成有机分子。有机分子在地球湖泊、海洋提供的“原始汤”中“定居”,发展成为原始的生命。195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第一次用实验来验证奥巴林假说。他们模拟“原始汤…  相似文献   

3.
М.Э.奥米里扬诺夫斯基、乌克兰科学院院士,近几年来成了苏联最有影响的自然科学哲学家之一。1940年奥米里扬诺夫斯基在基辅协助创造了一个自然科学哲学研究所,该所至今仍保持着强有力的地位。自他在五十年代中期移居莫斯科以后,他已成为成功地大力弥补斯大林主义在自然科学哲学方面的损失和创造科学家与哲学家之间牢固联盟的一个最重要的人物。虽然奥米里扬诺夫斯基屈从于1948~1956年时期的政治压力,但他懂得现代物理学理论,并充分意识到它对自然科学哲学的意义,就象他在1948年以前出版的书籍所说明的那样。在  相似文献   

4.
赵宗 《科学通报》1956,1(5):79-79
4月1-4日,在北京举行了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简称世界科协)第十六届执行理事会。参加会议的有世界科协副主席 C.F.鲍威尔(英国)、A.H.奥巴林(苏联)、李四光(中国),世界科协秘书长 P.比加(法国)以及捷克、匈牙利、丹麦、保加利亚、日本、印度、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巴基斯坦、蒙古、阿尔巴尼、罗马尼亚、朝鲜的名誉秘书、执行理事和观察员等共30  相似文献   

5.
1985年9月10日,著名的苏联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科学院院士博尼法季·米海洛维奇·凯德罗夫(Б.М.Кедров)逝世。他是《自然》杂志编委成员之一。 1903年12月10日,凯德罗夫诞生在雅罗斯拉夫尔一个著名的布尔什维克革命者的家庭里,其父和列宁是战友。他很早就走上父亲所走的革命道路;1918年,15岁的凯德罗夫已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成员了;17  相似文献   

6.
汉斯·奥奇格(IhaClesilher)因病于1998年12月25日去世,他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用现代物理学方法对地球系统的调查。特别是他和他的研究小组研制的许多方法已成为研究气候变化的奠基石。奥奇格在苏黎世的高等技术工业学校(EIH)作为一名实验物理学家受到培训,了解到重视物理学定律简洁性的重要,同时也认识到,在试图分割一个系统成各组分时经典方法的局限性,要想从整体上了解一个系统,单凭一些基本过程是不够的。奥奇格的论文是制作一个日计数器,测量衰变过程中发射的电子,1955年他就完成了这一仪器的研制,即现在所称的吴奇格计数…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05,(13):36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1933年因受纳粹迫害,他迁居美国.1955年4月18日病逝于普林斯顿.  相似文献   

8.
瓦维洛夫     
瓦维洛夫是前苏联卓越的物理学家、物理光学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研究领域极广,对各种光学现象,尤其是荧光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光学中的新方向——微光学的基础,被公认为非线性光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曾三次被授予苏联国家奖金(1943年、1946年、1951年)。瓦维洛夫于1891年3月12日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商人家庭里。他10岁进入商业学校念书,在学校里对自然科学产生了兴趣,十分偏爱物理和化学课,自己动手制作仪器,做各种试验,生平第一次作了《原子的放射性与结构》的学术报告。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阅读和藏书(他的个人藏书达到3.7万册)。 1909年,瓦维洛夫商业学校毕业后,经加试拉丁语考进了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在列别杰夫和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1959,4(9):303-303
苏联大科学家格列布·馬克西米利阿諾維奇·克尔日然諾夫斯基院士因病于1959年3月31日逝世,享年88岁。克尔日然諾夫斯基是苏联共产党的創始人和优秀的活动家之一,他是列宁的战友,杰出的动力学家,苏維埃电气化和社会主义計划的理論家和实践家。克尔日然諾夫斯基生于1872年。1891年在彼得堡工业学院讀书时加入了馬克思主义小組,在工人中进行了宣传工作。他是彼得堡工人阶級解放斗爭协会的组织人之一。1895年被逮捕,流放到西伯利亚,为时三年。  相似文献   

10.
童第周 《科学通报》1962,7(10):27-27
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著名生物学家朱洗先生不幸患肺癌症,于本年7月24日在上海去世。这是我国科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朱洗先生原名玉文,浙江临海人。1899年出生于农民家庭。他在小学毕业  相似文献   

11.
严济慈 《科学通报》1960,5(2):61-61
世界著名的苏联卓越科学家、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巴尔金院士不幸于1月7日在莫斯科逝世。巴尔金院士的逝世不仅是苏联科学和工业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国际科学技术界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中国人民和科学技术工作者为失去这位亲密的朋友而深切哀悼。巴尔金院士的一生,是为黑色冶金技术进步而斗争的典范。他在巨型冶金工厂全盘机械化的设计问题上,在制造最完善的标准冶金设备方面,特别  相似文献   

12.
彼得·库兹密奇·阿诺辛(Peter KuzmichAnokhin 1898~ )是苏联过去数十年中最杰出的生理学家之一。在二十年代,他作为一个学生和青年讲师曾在巴甫洛夫和毕赫杰列夫的实验室工作过。他一生中的许多时间都在从事评价和发展巴甫洛夫的传统。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于三十年代早期问世。此后,他又出版了许多著作。他多次出席国外的生理学大会,在苏联国外颇负有盛名,他的传记出现在《国际名人录》这类标准参考书中。1955年后,他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友》2005,(7):36-36
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1933年因受纳粹迫害,他迁居美国。1955年4月18日病逝于普林斯顿。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从低速运动发展到高速运动,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4.
奥布鲁切夫     
奥布鲁切夫(B.A)是前苏联著名的地质学家、科普作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地理学会名誉会长以及伦敦地理学会、柏林自然地理学会、汉堡等地理学会的会员。奥布鲁切夫于1863年9月28日出生在克列佩尼诺.六七岁时,他的母亲每天晚上给他及兄弟们读美国作家库珀的冒险小说,后来,父母还给他们买英国惊险小说作家里德和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1960,5(5):155-155
苏联科学院全体大会于1960年2月24—25日在莫斯科科学家之家举行。这次大会总結了苏联科学院在1959年所获得的丰碩成果。苏联科学院院长A·H·湼斯米揚諾夫院士在开幕詞中簡短地談了一下1959年科学院的工作。他說,去年获得了一系列的对科学和实践說来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成果。1959年,向宇宙发射的三顆火箭,获得  相似文献   

16.
苏联植物生理学家马克西莫夫院士1880年3月21日诞生于莫斯科,1952年逝世,今年恰逢他诞辰105周年,马克西莫夫一生致力于植物抗旱性和抗寒性的研究,始终不渝地将植物生理学和农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他在植物生理学为农服务方面毕生所作的努力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磁波的德国杰出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于1857年2月22日出生在汉堡的一个律师家庭。他于1875年高等学校毕业后,到一所建筑事务所实习过一年,后来又参加了一个早期的工程训练班学习,尔后去柏林大学主要从师赫尔曼·冯·赫尔姆霍尔兹和古斯塔夫·罗伯特·克尔希霍夫,研究数学和物理学。当时正值赫尔姆霍尔兹为学生们设置了一项物理学研究奖,课题选自电动力学,即测定在适当条件下出现的感应电流的电惯性部份。赫兹获得了成功,因此于1879年荣获该大学的奖金。这是他第一次受到嘉奖。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1960,5(12):383-383
苏联科学院大会于6月10日在各学部提出的56位侯选人当中选出了下列11位新院士。物理学数学部Б.П.康斯坦丁诺夫(物理学)康斯坦丁诺夫是苏联科学院工程物理学研究所所长,他在理论物理学、实验物理学和物理化学的某些方面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近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并详细地探讨了根据溶液中的离子迁移率  相似文献   

19.
封二图1是1962年2月20日绕地球飞行的第一个美国人约翰·格林。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图3)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他把2只狗(图2)带入“东方号”(图4)一起飞行。图5是第一个在空间行走的美国人。阿波罗计划在1968年10月到1972年12月获得成  相似文献   

20.
杨浚,1922年10月10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职员家庭。他幼年丧母,后来父亲失业,家庭处境维艰。1936年,他入福州中学就读,学业优秀,兴趣广泛,音乐、体育、文学均好。由于读进步书刊,曾被反动当局逮捕。后来,他考入同济大学。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 杨浚很早就对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48年秋,根据他的请求,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