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从“临管会”到“正式政府”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政权形式都处在美英联军“扶持”下的“临时”、“过渡”状态。2003年7月13日,负责伊战后重建事务的美国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任命25名伊拉克各派人士,组成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又称临管会。2004年2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派特别  相似文献   

2.
尽管伊拉克战后重建使美国处境难堪,但布什还是为美国留下了“控制伊拉克石油”这一核心遗产。如果美国真正获得这一遗产,将会确保美国掌握未来几十年的利益流向。因此为落实对伊拉克石油的全面控制,美国借伊拉克新政府虚弱之际。加快了行动步伐。  相似文献   

3.
2003年3月20日,美伊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颠覆了萨达姆政权。5月1日后伊拉克进入战后重建,正如人们战前所料,美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面对重重困境,然而萨达姆的被俘并没有使美国摆脱这种困境。美国最终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吗?或许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根本不存在最终的“赢家”!!  相似文献   

4.
关注美国全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对美国来说有两件大事:伊拉克战后的治理和美国总统大选,这两件事又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伊拉克战后的治理是对布什政府奉行的新保守主义战略可行性的检验,而总统大选则是美国纳税人对这个战略是否认同的政治投票。2004年的形势进一步表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在政治上有所得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拔掉了萨达姆政权这个“钉子户”,为美国进一步控制中东扫清了主要障碍。与阿富汗战争的成果相呼应,美国控制欧亚大陆中部地区和世界战略弧形地带的战略意图得到实质性推进。二是伊拉克战争作为美国新保守主义战略的试验场,实际验证了…  相似文献   

5.
两伊问题是中东的两大热点问题之一。“9·11”恐怖事件促使现任布什政府介入中东事务。由于小布什尊崇和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行为方式 ,对遏制伊拉克和伊朗 ,尤其是推翻萨达姆政权不遗余力。小布什发动的“倒萨”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也将美国拖进了战后乱局的泥潭。美国正寻找借口 ,拟将伊朗作为下一个重点打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说伊拉克有无限商机?为什么美国人急于进入伊拉克市场?为什么精明的江浙、福建、广东商人大举“屯兵“阿联酋?因为战后的伊拉克是一个有巨大购买力,商品却极其匮乏的国家,也许,这是最后一个可以出现一夜暴富神话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临时政府已经组成,向它移交权力的日子也一天天临近。但那个曾被广泛看好、深受美国器重的人,不但没进临时政府,反而在不久前的5月20日被驻伊美军“抄”了家。他就是著名的倒萨中坚、伊拉克国民大会主席沙拉比。艾哈迈德·沙拉比59岁。13岁时离开伊拉克前往美国,持有美国护照。1989年,因挪用银行资金罪被约旦法庭缺席判处22年监禁。后组建流亡组织伊拉克国民大会,获得美国中央情报局及国防部资助。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一个月坐着美军的飞机回到伊拉克。2003年4月6日,在美军护送下来到纳西里耶,建立了伊拉克战后第一支安全部队。后成为…  相似文献   

8.
2003年12月14日美军抓获萨达姆,标志着萨达姆时代最终结束,他继续兴风作浪的任何可能性都已不复存在。但此事能否因此结束美军在伊拉克不断遭受袭击的局面?美军能否将伊拉克的控制权尽快移交给伊拉克人民?未来的伊拉克局势仍充满变数:库尔德人实现了“高度自治”、什叶派在南部纳杰夫成立了“新政府”,伊拉克局势究竟将出现何种变局,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以下四种主要矛盾和一种潜在的危险。不断激化的美伊民族矛盾早在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前,美国就已经安排了由退役将军加纳为首的一班人马来主持战后伊拉克的事务,此后在焦头烂额的情况下又“…  相似文献   

9.
秦天 《世界知识》2022,(5):20-23
<正>2021年12月,美国宣布正式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并称驻伊拉克美军士兵将留下转而为伊拉克安全部队提供“训练与咨询”。这一“转型”既是2021年7月伊拉克总理卡迪米访美的成果,也是自2019年以来美国与伊朗在伊拉克博弈的结果。该变化虽然是伊拉克外交深受美国与伊朗影响的又一明证,但也为伊拉克在“夹缝中谋求自主”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2003年3月20日,美伊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颠覆了萨达姆政权。5月1日后伊拉克进入战后重建,正如人们战前所料,美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面对重重困境,然而萨达姆的被俘并没有使美国摆脱这种困境。美国最终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吗?或许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根本不存在最终的"赢家"!!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知识》2022,(5):12-13
<正>2021年12月,美国宣布正式结束在伊拉克攻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作战任务。十年前,美国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时任总统奥巴马将美军撤出伊拉克称作“胜利时刻”,声称美国留下了一个不完美但“主权独立、稳定、自力更生”和“拥有民选代议制政府”的国家。而十年后的这一次“撤军”,拜登不仅没有发表胜利演说,还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将剩余驻伊拉克的2500名美军转变为“培训和顾问”角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前倨后恭”,说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苏秦讥笑其势利嫂子的故事。而当前美国布什政府在国防上的一些表现就不禁使人联想起这句成语,虽然还远谈不上美国在“后恭”,但它已不那么“前倨”了,这却是显而易见的。话还要从美国最近所做的两件引人注目的事说起。第一件事是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急于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新的决议草案,允许联合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起“重要作用”或扮演“更大的角色”。第二件事是在朝鲜核问题上。据报道,美国开始暗示或可考虑按照朝鲜弃核的不同进程,给予朝以一定的“实惠”。此二事之所以引…  相似文献   

13.
在伊拉克战争中,英国扮演了重要角色。战后,英国首相布莱尔频频出访,包括近日访问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这些出访是否与英国参与发动伊拉克战争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把美国从伊拉克撤军称作“胜利时刻”,声称美国留下了一个不完美但“主权独立、稳定、自力更生”和“拥有民选代议制政府”的国家。十年之后的2021年12月,美国宣布正式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并将剩余驻伊拉克的2500名美军转变为“培训和顾问”角色。但此次美国总统拜登没有发表胜利演说,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12月9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军方正式结束在伊拉克攻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作战任务,转而担任培训和顾问角色。此前2021年4月,据多家外媒报道,美国承诺从伊拉克撤出剩余作战部队。撤军是美国中东战略收缩的重要“里程碑”,但这个碑不是光荣的标志,而是美国的中东甚至全球战略的“心头之痛”。伊拉克堪称美国中东战略的缩影。  相似文献   

16.
时事点评     
5月1日晚,美国总统布什在从海湾返回的“林肯”号航母上发表全国讲话,宣布联军在伊拉克的主要战事结束。布什的讲话已难觅“联合国”的踪迹,这与老布什在海湾战争后高举“联合国”大旗的态度相去甚远,也预示了美国将抛开联合国主导伊拉克战后重建的“宏图大志”。果然,美、英、西三国9日和15日两次向安理会提交了关于取消对伊制裁的决议草案。草案将联合国的作用仅限于协调人道主义援助,大大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为了“追认”对伊战争的合法性,该决议也只字不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事。尽管表示上布什踌躇满志,但此时处于无政府…  相似文献   

17.
外刊要论     
为何不攻打朝鲜?———威胁、话语博弈和美国对外政策《国际研究季刊》2004年第4期美国国际研究协会出版PeterHoward(美利坚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副教授)相同的政策何以产生不同的后果,这是国际关系理论难以解释的。伊拉克和朝鲜都被界定为“邪恶轴心”国家,拥有威胁美国安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然而2002年末,美国一边准备进攻伊拉克,一边却选择跟朝鲜进行谈判。朝鲜已经承认拥有秘密核武计划,直接违反了1994年跟美国签订的框架协议;而且,与伊拉克相比,朝鲜拥有更强大的威胁美国的实力。美国为何不攻打朝鲜,而是进攻伊拉克?美国对外政策中…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万岁!”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站起身,左手持《古兰经》,右手高举过顶,食指伸向空中,高声喊道。坐在后面的萨达姆胞弟巴尔赞·易卜拉欣·提克里提也起身高举右臂,大喊:“你们为什么不干脆处死我们,永远结束这一切?!”这是2005年12月发生在伊拉克高等法庭审理“杜贾尔村案”中的一幕。一年后的2006年12月30日,即穆斯林传统节日宰牲节的这一天,随着萨达姆被执行死刑,“这一切”就真的结束了。16天后,提克里提和另一名原伊拉克高官班达尔也被处以绞刑,行刑地点和方式与乃兄如出一辙。就在本文截稿后的1月20日,在沙特的一个网站上又出现一个新的手机录像。该录像显示,萨达姆的尸体在被运往提克里特埋葬之前,曾遭游街示众……萨达姆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同样没有结束的还有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1月10日,布什宣布向伊拉克增兵的新政策,同时承认在伊拉克犯有“错误”。16日,美国向海湾增派航母舰队,因为“伊朗威胁着伊拉克和中东的稳定”。这些事情接二连三、彼此纠结,每一件都足以引起激烈争议甚至重大后果,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各地。再联想到美国共和党在去年11月中期选举中的落败、布什身边那些强硬人士的失势、关于伊拉克是否已经陷于“内战”的争论、“伊拉克研究小组”报告承认在伊拉克的失败、驻伊美军死亡人数破3000大关和美国国内撤兵呼声的高涨……下一期,让我们再梳理一下美国国内的有关情况。——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9.
时事杂感     
纸和火纸是永远包不住火的。艾森豪威尔虽然一点不害臊地向美国普通人民兜售腐烂的果子,说美国干涉黎巴嫩是为了“保卫黎巴嫩的独立”,是为了“保护美国侨民的安全”,并且污蔑伊拉克革命是伊拉克人民侵略伊拉克,中国人民革命是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等等,美国人民却不顾患中毒性痢疾。在美国这个充满撒谎和欺骗的头号帝国主义国家,人民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有报为证。在“旧金山记事报”刊登的大批读者来信中,有一个人理直气壮地问道:“我们在那里(黎巴嫩)是保卫我们的理想呢,还是保卫我们的石油交易?”  相似文献   

20.
准备了大半年之后,美英终于按捺不住,对伊拉克大打出手。战争爆发8天以来,美英联军不仅动用了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而且在开战后立即投入了地面部队,一心想速战速决,用最短的时间消灭萨达姆,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像上次海湾战争似的大获全胜。但战场形势并未向美国预设的方向发展,仗打得十分艰难。布什一方面要求国会追加747亿美元的战争拨款,一方面向伊拉克大举增兵,并告诫国人:“对伊拉克的战争比原计划的要长久。”仗打到这个份上,谁都可以看出,这次伊拉克战争根本不是1991年海湾战争的翻版。这次伊拉克战争与上次海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