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文章以唐家会煤矿61101首采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监测系统为例,介绍了高原沟壑地区特厚煤层开采时常规地表移动观测站和实时监测站的测点埋设方法、外业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的质量评价,利用实测数据获得了地表移动变形的基本参数及概率积分法的5个预计参数;利用1d的实测数据对实时监测站的内符合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表移动变形监测系统所测定变形量的平面精度在±4.0~±5.0mm之间,平均为±4.3mm;高程精度在±5.0~±7.0mm之间,平均为±6.0mm,完全满足开采沉陷监测的精度要求。以最大下沉速度为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实时监测站作为常规观测站的补充时,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地表移动变形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2.
纳林河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属于我国大型煤炭基地,煤炭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表沉陷。本文利用13景Sentinel-1A数据,通过SBAS(小基线集)技术监测了该地区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间的地面沉降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南部最大沉降量高达33.99cm,最大沉降速率为-76cm/a,最大形变时间为2016年12月18日至2017年1月23日,且沉降中心不断向西移动。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汽车使用的安全隐患,利用Zigbee传输技术、GSM通讯技术、WebService技术,设计了一套汽车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无线传感器集群、信息采集网关、移动智能终端和服务器组成,可以实现温湿度数据测量、红外移动物体感知、环境图像采集、无线数据传输、历史数据保存、智能风险预警等功能,轻便可靠,灵敏度高,能够有效地对车内环境进行监测,预防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018年2月7日至11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合肥市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一次大气污染过程,市辖区均出现不同程度污染.选取4个固定观测点进行全天候环境组网监测,同时安排1辆"大气环境污染移动监测车"进行全天候走航观测,实时监测合肥市区污染物空间分布、立体空间传输及空间沉降与扩散状态.本次合肥市环境组网监测使用了RaySound系列便携式高能高频激光雷达,采用了固定垂直监测、平面扫描监测和移动走航监测"地空天三位一体"的模式,获得了垂直空间边界层特征,污染物容量和污染物输入等特征,分析了城区空间颗粒分布情况,得出了精准污染来源和走势,验证了激光雷达监测污染源排放的可行性以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7年10月3日至2011年2月26日的25景ALOS PALSAR SLC数据,应用PS-InSAR技术对淄博市进行地面沉降监测。研究表明在淄博市内存在4个大范围沉降区,最大沉降点位于张店区,沉降速率为66 mm/a,沉降量为206 mm,地面沉降主要由矿产开采造成。最后采用SDCORS数据进行验证,说明应用PS-InSAR技术可对淄博市地面沉降实现毫米级精度监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在无线电监测系统中,如何解决移动车载站中的计算机与局域网里固定监测站中的计算机之间的远程通讯问题、通过RAS(远程访问服务)建立一个类似于局域网的广域网,实现固定监测站与移动车载站之间以及不同移动车载站之间的远程连接和数据通讯.详细描述了如何配置RAS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计算机;怎样在程序中建立远程连接和进行数据传输;并针对无线电监测网要求是一个无中心网络的特点,设计了稳定高效的C/S软件模型结构并选择不同的数据传输协议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双套自动气象站运行后,多套数据融合为一套数据的数据融合问题是双套站投入使用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空间一致性滑动方差的数据处理算法,并利用安徽休宁站2010-10—2011-025个月每日01时点气温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空间一致性的有效性判别对数据的筛选是有效的,很好地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基于滑动方差得出的合成数据与"真值"较接近,可以反映大气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分散性大,所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复杂的现状,以实际项目开发为背景,设计了一套以GPRS和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输电线路综合监测系统。该系统中由传感器节点采集导线拉力、倾角和气象等信息,由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到监测子站系统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并通过GPRS公网把数据传回主站监测系统。文中详细阐述监测子站和无线传感器节点模块的硬件结构,以及导线弧垂在线监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给出主站系统、子站系统的软件工作流程。该系统经实际运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ZigBee技术的输电线路综合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功耗较低,维护方便,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完全可以满足输电系统在线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GF-1卫星的县域冬小麦面积提取及年际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技术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及年际变化监测,可为农业经济的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自2013年我国首颗高分卫星发射以来,高分一号卫星数据以其高分辨率的优势成为了我国农业遥感监测的主要数据源之一.本文以高分一号卫星携带的16m空间分辨率的宽视场(wide field view,WFV)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开封县为例,采用Google Earth(以下简称GE)0.3m遥感影像为样本辅助数据,加上人工目视解译选择样本控制点,采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并利用样本点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和年际变化监测.实验数据表明:采用冬小麦生长周期内的11月份到翌年4月份间的一幅高质量GF-1/WFV影像,利用本文给出的处理流程提取冬小麦面积均可达到农业使用的标准,且1月份为开封县冬小麦提取的最佳时像.同时,采用2013年12月29日、2015年2月25日及2016年2月20日的开封县GF1/WFV数据,面积提取精度均达到95%以上,kappa系数均大于0.96,种植面积提取的数据均略小于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但两者呈现出的波动趋势是一致的.结果表明以GF-1/WFV影像为主要数据源,GE影像为辅助数据进行县域尺度上的冬小麦面积提取及年际变化监测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是干旱高发和频发区,以2009年2月数据为实验数据,选择气象干旱和农业干旱相关指标构建综合干旱评价模型.利用2010年2月数据为验证数据,进一步对该区进行干旱监测,验证并修正综合干旱监测模型.将监测结果与《减灾年鉴》所记录的实际干旱情况对比发现,该模型监测结果与实际干旱分布与干旱强度具有很高的吻合度,能够很好地监测云南省干旱灾害分布,为抗旱救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自动站雨量等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年7月20日出现在山西省南部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向南摆动是造成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700hPa和850hPa切变线是此次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卫星云图能够较好地监测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及移向,同时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和移向与雨团的移动和自动站的雨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相对定位算法中载波相位模糊度难以被固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从而实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基于BDS/GPS单频实时动态定位核心算法,研发一套北斗智慧云变形监测系统。重点介绍了单历元阻尼LAMBDA算法的实现过程和变形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该系统具有硬件成本低、实时高精度位移监测等功能特点,适用于滑坡预警工作。变形监测系统应用于小金县春厂坝滑坡监测,在连续监测过程中,该系统于2018年2月26日成功预警了滑坡事件。本次滑坡事件没有造成人员和重大经济损伤,监测预警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主要针对兰州市建设的两套电磁环境在线系统数据情况进行分析,一套在兰州市城关区甘肃环保科技大厦院内,主要监测射频电场强度。另一套在安宁区西北师范大学校园内,主要监测射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电磁场强度。对这两套在线系统从1月到8月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城市电磁辐射情况、电磁辐射与人类活动关联情况及影响电磁辐射大小等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电磁辐射环境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2年1月—12月粤港珠三角区域15个空气污染监测网络子站监测的数据,根据各个区域的空气污染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研究。在研究时段内,全局Moran's I结果表明:在2012年1月、4月、5月、6月、8月、9月、11月中,粤港珠三角区域15个监测站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全局Moran’s I为负值,即存在负空间自相关。而在2012年2月、3月、7月、10月、12月中,15个监测区域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全局Moran’s I为正值。但Z(I)检验统计量的结果来看这种空间格局不显著。故空间分布呈现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覆盖天水市区的17景ALSO-PALSAR影像数据进行干涉处理,提取该区域2007年2月9日-2011年2月20日的地表年平均变形速率分布图,监测结果显示主城区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变形区主要集中在市区周边区域,如皂郊镇、太京镇以及罗峪沟等地,主要的地表变形类型有滑坡、危险边坡和地面沉降等,平均变形速率为-34.0~41.6 mm/a.对研究区内6个变形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并分析成因,验证了InSAR技术高精度、观测覆盖范围广的特点以及在开展区域地质灾害识别应用中的准确度,为区内地质灾害监测选点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全省空气质量数据准确可靠,填补省级质控管理缺口,江苏省在13个省辖市的上、下风向各建立了一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控站,监测项目同国控站点,并由省级直接管理,数据直连。同时为提高省级对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数据质控工作的工作效率,建立了省级质控业务数据库和业务平台,业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不但实现了对质控站仪器设备、运行维护本身的质控,也起到了对全省国控站数据的比对和质控作用,为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5月30日,“八六三”通信技术主题课题验收专家组对我院承担的课题进行了现场验收。经过听取课题组的汇报和观看现场演示,验收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课题组按照CDPD技术规范、合同要求和实际情况,成功地研制出1套CDPD技术实验系统(包括5个移动终端、1个移动数据基站和2套移动数据中介系统),完成了在1条固定的900MHz模拟蜂窝话音信道上的无线分组数据传送实验。该系统的无线数据业务技术性能、无线接入系统和其管理功能、网络接入能力基本符合CDPD技术规范,达到课题合同要求,在网络功能实现上具有特色。课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8年4月1—15日的部分小时数据,对比两套自动气象站相对湿度传感器测量值,业务站的相对湿度在85%RH以上,备用站的相对湿度偏小5%~8%RH。采取如下措施:①常规(物理连接、主采集器、温湿分采集器的工作电压等)检查;②等电位接地检查;③备用站相对湿度传感器实验室检定等方法。结果发现,备用站相对湿度传感器98%RH的检定点,误差在最大允许误差的临界点,更换备用站相对湿度传感器后问题解决。建议如下:应定时或不定时,结合每月仪器检查或极端天气过程后,对两套自动气象站相对湿度传感器的测量值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及时检查处理或报告上级业务部门。  相似文献   

19.
由于移动环境的移动性、频繁的断连性、无线网络的低带宽等固有特点,对移动数据库中数据的传播、组织、存取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提出一种检查点恢复协议,移动主机可独立地进行检查点操作并可进行异步恢复;同时在传统通信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了同一小区下移动主机之间交换的消息不用移动支持站转发。最后用算法证明了协议的正确性以及错误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系统组成和精度分析2个方面,介绍了煤矿开采沉陷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前期工作。该系统以GNSS CORS技术、GIS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移动PDA技术、现代测量数据处理技术等为支撑,以GNSS基准站子系统、GNSS连续运行监测站子系统、数据监控中心子系统、实时数据采集终端子系统和通讯子系统等为核心模块,形成了集设备监控、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沉陷预计与预警、开采损害评价等为一体的综合地表移动自动化监测系统。利用1d的实测数据对9个GNSS连续运行监测站的内符合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X方向的内符合精度在±3.5~±4.9mm之间,平均为±4.4mm;Y方向的在±3.0~±4.8mm之间,平均为±3.7mm;H方向的在±8.0~±10.1mm之间,平均为±8.9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