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课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三年级的一堂生命教育课上,我让学生举例说说父母平时关爱自己的事,孩子们说的无非是“生病了,妈妈把我送进医院并照顾我。”“冒雨到学校来接我。”等极为平常的生活小事,多数孩子甚至不能发表自己的感想。难道父母平时为之付出的一切,诸如送孩子上特长班、省吃俭用为孩子买昂贵的乐器、高薪聘请家教、把最可口的东西留给孩子吃、把孩子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这一切,孩子们却视而不见?也难怪现在的父母们喊冤叫屈,抱怨自己的孩子难管,不懂得体贴父母,回报父母。  相似文献   

3.
赞美的力量     
李萍 《奇闻怪事》2007,(7):83-83
《火烧云》这篇课文语言生动,读上去琅琅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上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请学生来赛读课文的环节。小朋友们一听要赛读课文,都纷纷举手,争着要读。我扫视全班学生,令我欣喜地看到了平时难得发言的几个学生也高高地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4.
《争吵》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里的一篇课文。课文围绕“我”(安利柯)和克莱谛之间因笔记本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课文都是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其中《春笋》、《小池塘》、《草原的早晨》这几篇课文不谋而合地采用了比拟手法,都用一个“醒”字开篇,生动传神。如何帮助学生感受这三个不同的“醒”呢?  相似文献   

6.
陈杰 《奇闻怪事》2005,(7):14-14
在教学《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读进文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找找,马良神笔的神奇体现在哪儿。略读课文后,又用“是——才让马良的笔具有神奇的作用”这一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配合小学语文三下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专题设计的口语交际校本课程。由于在此次教学前我们曾组织学生参加了省里的书信大赛“我想对爸爸妈妈说”,不仅收到了学生的信件,更阅读到许多家长的回信,发现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对爱的感触是不同的。令我触动极大的是父母对孩子难得几次的打骂,孩子都可以一直记得,却忘却了生活中许多细节的关心,甚至很多孩子认为父母的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常常视而不见。同时也发现了有些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令学生产生了困扰,并由此与家长产生误解和隔阂。  相似文献   

8.
这节语文课是学习课文《掌声》。当学习到课文的最后一节“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时,同学们都很激动,纷纷结合实际谈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看到同学们的讨论这样热烈,忽然灵机一动,想来个精彩而有创意的结尾:“同学们,我们班有些同学经常得到别人的掌声,还有没有同学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呢?”学生的眼睛开始在教室里快速地搜寻着,不一会儿,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墙角处一个瘦瘦的女孩身上。  相似文献   

9.
当今实施新课程改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了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课题,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在自主学习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学习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四年级学生是自主学习最佳培养年段,例如我在上四年级语文第七册《九色鹿》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学习,读完课文后,我有意提出:“学习这篇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0.
【案例】 《祝福》系鲁迅小说名篇。也是历来高中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被作为重点课文来教。过去我曾多次教过这篇课文,但都是按传统模式进行,即梳理故事情节,分析环境描写,概括人物形象。教学中自然都是以教师的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显得沉闷,缺少生气。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语文课学习<白娘子>一课,是为明天的作文课做准备.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了解,所以很多孩子对这篇课文并没有多少新鲜感,也就更不会注意课文中语言的运用.于是,上课之初,我先让孩子们说说你印象中的妖精是什么样的?学生各抒己见:净做坏事啦,很凶狠、丑陋啦,邪恶的化身等等.接着,我问学生:通过预习和你对这个故事的了解,你认为本课的两个蛇精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12.
在讲解《庄周买水》这篇自读课文时,突发奇想:何不让学生把本课改编成小品,来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呢?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都积极响应我的提议,于是便出现了多个版本的讽刺小品《庄周买水》。更让我惊喜的是,学生们竟有如此丰富的想像力和编排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亚宜 《奇闻怪事》2006,(11):26-27
那还是在我教高二上册的一节英语课上。做完了一个单元剩余练习后离下课还有几分钟,我放了一首英语歌曲让学生们欣赏。听完后,我便问他们:“Have you ever heard this song?”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Yes.”我吃惊于他们的异口同声,就问:“Do you always listen to English songs together?”原来是班里的一名学生会唱好几首英语歌曲,经常在班会或晚会上给大家唱。于是,我很想知道这个学生是谁呢?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竟是我带的这个班上英语成绩差得几乎能倒数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一、指导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要授之以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少走弯路。下面介绍几种自学方法:“多读”。阅读教学的中心是“读”,主线也是“读”。对一篇课文,应提倡多读。叶老曾说,老师教语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须反复玩味课文。而所谓透彻理解课文,就是由字词章节而通观全篇。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有通过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反复诵读,才能得其要领,读懂读好。在教学实践中,一篇课文至少…  相似文献   

15.
一个星期二的上午,我正在六年级一班上语文课。正在我与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时,坐在教室门口的一位学生说:“老师,有人找你。”只见教室外面站着一位陌生人,他夹着一个包,站在教室门口。我走出教室。那位先生用普通话说:“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学具推销员,能不能耽误你几分钟,让我跟同学们讲几句,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我想:这些推销员也太厉害了,居然瞄准了农村学校中的学生。我不想让他来影响我的教学,拒绝了他。可这位推销员还不死心,缠住我,总是要我给他一次机会。这时我的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作文训练机会吗?同学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缺乏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的敏感性,不知积累自己周围的素材,  相似文献   

16.
汪灏 《少儿科技》2010,(10):38-38
闲暇的时候,捧一本书细细品读,是让我最舒心、最惬意的事。任凭窗外喧嚣嘈杂,我都能一心沉醉于书中的动人情节,颇有几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羚羊木雕》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程标准”对本篇课文的要求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相似文献   

18.
 找春天是一件有趣的事.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就是《找春天》,课文的一开始就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于是,一些语文老师顺势给学生布置了作业,“找春天”.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高大的皂荚树》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层;次清楚,内容浅显,“学生基本上可以自己读懂。但课文最后一段对皂荚树发出了由衷的赞美,最后一句“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含义深远,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我采用引导、讨论、质疑、赏析的方式,以学定教,突出重点,抓文眼,牵一句而动全文。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实验站 听说过“拔火罐”吗?不过是几个普通的小玻璃瓶,却能牢牢地吸在人身上,真神奇!今天,我要来给盘子“拔火罐”,让大家看看“火罐”里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