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经锁骨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结果 262例中误入动脉13例,发生气胸5例、血肿4例、气栓1例、导管相关感染15例、导管堵塞29例、导管移位或脱出21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均得到及时处理后缓解.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明显提高需长期静脉给药的癌症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生活质量,也为医生设计更为复杂有效的多种药物治疗提供了方便,但需重视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锁骨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经锁骨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结果 262例中误入动脉13例,发生气胸5例、血肿4例、气栓1例、导管相关感染15例、导管堵塞29例、导管移位或脱出21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均得到及时处理后缓解.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明显提高需长期静脉给药的癌症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生活质量,也为医生设计更为复杂有效的多种药物治疗提供了方便,但需重视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相似文献   

3.
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 取临床行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病例,对其成功率和各种常见并发症分别比较,统计处理用χ2检验.结果 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结论 临床主张选用颈内静脉穿刺作为中心静脉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4.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中等量或大量胸腔积液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59例中等量或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观察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结果:59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其中导管滑脱2例,术后导管堵塞8例,无一例发生感染、气胸、肺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安全有效,护士应掌握相关知识,及时观察和加强引流管护理,可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置管术即上腔静脉置管术,系指须内静脉穿刺经锁骨上、锁骨下经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入上腔静脉。因静脉管径粗,血流量大,可大幅度调整输入液体量与速度,补充足量的热量、氨基酸、脂肪乳剂和微量元素进行全静脉营养疗法。我院外科于1994年12月至1996年6月,对108例重危及术后需全静脉营养的病人进行上腔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对30例患者选用美国Ouintion公司带CuFF双腔导管行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隧道针建立皮下隧道,牵引导管置入.结果:30例患者一次成功置入,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需长期血液透析而无血管通路或不能耐受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可选用带CuFF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创伤患者早期行PICC置管术,保护患者的血管,提高输液治疗满意度。为创伤患者的药物、血液和营养制品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避免高渗液及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维持衡定状态下的正常补液,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创伤患者经外周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静脉输液资料。结果:108例患者1次成功进行PICC置管术达105例,置管期间无1例出现药物外渗及导管并发症,病人对输液满意度提高至100%。结论:创伤患者早期行PICC置管,可以更好的保护血管,减少患者发生反复穿刺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效率和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8.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具有穿刺部位易固定、易消毒、不易被污染、四肢活动不受限制、减轻对外周血管刺激等优点。中心静脉置管是侵入性操作,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与导管堵塞[1],这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而且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生命质量。为此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锁骨下静脉置管及护理失误分析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及护理中常见的失误原因 ,提出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 1998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所实施的 10 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穿刺置管及护理失误共 11例 ,置管失误病例经有效处理 ,亦获成功。置管失败仅 4例 ,总成功率为 96 .2 % (10 1/10 5 )。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性较强 ,有经验的操作者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在血透治疗中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在血透治疗中的优缺点 ,以供临床合理选用。方法:68例患者根据病情 ,分别行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 ,观察导管留置时间 ,相关并发症 ,透析效果评价及患者耐受性。结果:颈内静脉置管血流量充足 ,留置时间长 ,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首选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导管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通道,广泛用于输液、输血、药物治疗、肠道外营养、中心静脉压检测、血液透析和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等,但在实践中也发现存在导管堵塞的并发症。就兰州市肺科医院外科手术患者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后发生堵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出一套预防及处理导管阻塞的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睦万琼 《甘孜科技》2001,22(4):41-43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通过消化道以外的途径为病人提供全面充足的热量及各种营养物质,以达到预防或纠正热量、蛋白质缺乏所致的营养不良的目的。本文报告。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开展TPN疗法的护理。通过严密的观察与护理,60例无1例发生感染及导管相关性败血症。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在于(1)加强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2)严格无茵技术操作、防止导管感染;(3)加强观察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快速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方法总结并分析98例重型颅脑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针穿刺股静脉置管并留管的护理体会。结果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导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结论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合于重型颅脑外伤的补液治疗及抢救,且通过改良置管定位方法,使操作手法类似浅表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临床护士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60例需血液透析而未建立动、静脉内瘘临时置管患者分为两组,股静脉临时置管组30例,颈内静脉临时置管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Kt/v值等指标.结果 颈内静脉组使用寿命(80±11)d,而股静脉组(25±11)d,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内静脉导管感染率,堵塞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透析的血液量、Kt/v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股静脉及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是较好的通路,颈内静脉优于股静脉.  相似文献   

15.
肠外营养中心静脉插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甘肃科技》2005,21(12):196-197,217
TPN(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即完全胃肠外营养,又称人工胃肠支持。它是通过胃肠道以外的途径——从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供应病人所需全部营养要素的治疗技术,它能使病人在不进食的情况下仍可维持良好的营养供给,增加体重,促进伤口愈合,能使幼儿继续生长发育。尤其对于胃肠道瘘、短肠综合症、胃肠功能障碍及一些高分解代谢性疾病,如:大面积烧伤、多发性骨折、复杂手术后等不能或不宜经口腔进食超过5~7天的病人应用更为有效。曾有报道,成年人当体重减少20~25%时,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明显增加。因此,认识并采取适当措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显得尤为重要。进行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时,多经中心静脉插管给予营养液,中心静脉导管易于长期保留,对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病人可保留二周至半年以上。置管期问护理不当,可发生导管败血症、低血糖、高血糖、导管栓塞等并发症,从而加重病人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做好营养支持治疗病人的导管护理成为整个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58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急诊手术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输血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材料选用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术后入ICU患者通过留置导管行胃肠外静脉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纠正休克,同时可用于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58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急诊手术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输血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材料选用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术后入ICU患者通过留置导管行胃肠外静脉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纠正休克,同时可用于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58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急诊手术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输血和中心静脉压监测.深静脉穿刺部位选择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静脉,材料选用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术后入ICU患者通过留置导管行胃肠外静脉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纠正休克,同时可用于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60例需血液透析而未建立动、静脉内痿临时置管患者分为两组,股静脉临时置管组30例,颈内静脉临时置管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Kt/v值等指标。结果颈内静脉组使用寿命(80±11)d,而股静脉组(25±1)d,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内静脉导管感染率,堵塞率明显低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透析的血液量、Kt/v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股静脉及颈内静脉临时置管是较好的通路,颈内静脉优于股静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危急重症患者中应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方法应用PICC患者117例,并对其护理措施及其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应用PICC患者117例,94例1次穿刺置管成功,23例经第2次或第3次穿刺后置入导管,成功率达100%。结论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穿刺简便、安全,成功率高,护理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