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羊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部 ,水资源日益短缺 ,供需矛盾突出 ,地下水严重超采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呈现危机。文章通过对流域内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阐述引起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粗放 ,节水意识淡薄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滞后等多种因素 ,水资源浪费严重所致。提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条途径 :推广地膜种植技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强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 ,进行优化配水灌溉 ,建设全流域网络化管道输水系统、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建立节水农业模式 ,实现全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田水利工程规模也在日益扩大,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完善,给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农业经济水平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生产的基础就是水资源,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淡水资源较为紧缺,因此应优化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将水资源有效利用。良好的水利灌溉管理可以将水资源充分利用并且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因此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也凸显出了不少问题,并日益突出。因此,应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水资源的利用,并将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从而使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更加完善,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的过程中,应将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将工作进行进一步落实,对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相应对策,以提高灌溉管理的实际效果,避免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出现,进而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推进,以及"节水优先"战略的落实,面对紧缺的水资源问题,开发利用海水、再生水、雨水、微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已成为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向。对比地表和地下传统水资源,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难度大,且问题关键在于水质。本文针对四类非传统水资源从处理工艺入手,采用可视化技术和流程管理方式,把非传统水资源的收集、处理、利用等过程流程化描述,使过程中的节点、工艺以及关键技术能够清楚展示。在过程中分阶段对水量和水质进行控制,并计算可利用量。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的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状况,开展了检验和应用案例分析,建立了基于平台、组件、知识图及可视化工具的非传统水资源过程化管理及可利用量计算系统,进一步为区域水资源配置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4.
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进行水资源管理是数字水利的一个重要内容.应用VC++可视化编程技术和GIS相结合,根据大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情况,研制开发了大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决策方案评价可视化系统.以大连市2020年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评价为例,系统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的可变模糊评价、水系图显示和信息查询等功能,表明了可变模糊集理论和水资源系统可变模糊评价理论、模型与方法的科学性,且具有复杂问题简单化、计算方便快捷、人机界面交互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目前世界各地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现状,以九三垦区为例,在垦区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事业。本文从各种喷灌机的使用及效益等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说明节水灌溉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手段、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灌溉农业输水技术和田间灌溉技术的现状。详细描述了区域间在各种节水技术组合下,不同种植作物的水供需平衡优化模型。以总系统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约束条件考虑了灌溉面积、灌溉作物面积、水供应、需求及平衡、水输送及最大来水量、作物销售量、化肥需求量等。在模型中还引入了水价,买水约束。用线性规划软件包GAMS对该模型进行了计算,结果令人满意。本模型为研究该地区水资源合理分配,提高水利用率提供了一个有效工具,也可推广应用于其它相似地区的水资源利用领域。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区域水资源监控中存在的基础数据共享性差、表现力不佳以及应用单一等问题,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Worldwind组件设计了三维可视化仿真平台,为水资源监控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提出了3D-VSP四层体系结构,采用组件式开发、三维可视化场景建模、空间地理信息集成以及三维可视化仿真等技术对3D-VSP进行开发。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开展实例应用,基于3DVSP开发了支撑区域水资源监控的信息服务、水资源监视模拟以及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等业务应用。本文设计的3D-VSP实现了海量数据的集成,为区域水资源监控提供三维可视化仿真环境和辅助决策业务应用,具有可扩展性、较好三维表现力和人机交互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根据汉中盆地降水、径流资料,研究盆地水资源及其特征。结合自然条件和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水稻、小麦等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径流量和耗水量,并计算出不同水平年作物生育期的水分盈亏。针对农业用水问题,提出了兴修蓄水工程,改造旧工程,加强渠道防渗,建立节水农业,完善节水灌溉制度,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灌溉管理,实行多水联用、一水多用,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论坛于2005年8月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这是新疆的一件大事,是中央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年会围绕着“科学发展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题,论坛体现了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人水和谐”的精髓。从这次活动中,我们深切认识到:为了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巴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面对巴州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巴州应当努力做好以下儿个方面的工作:1、立即着手进行巴州水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承栽能力、承受能力的研究,合理安排经济与生态用水比例,寻求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平衡;2、大力推行有限灌溉和常规灌溉水替代战略,全面实施精准灌溉技术,讲求水份效益;3、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项目,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寻求水资源的平衡配置;4、大力推行田间高效节水、竖井灌排和开发利用地下水,杜绝过量灌溉,有效地控制灌区的地下水位,实施治碱与节水并举、先治碱后节水的技术方针,实现农业高效节水和高效用水;5、限制人口的大量增加;6、采取包括工程、农艺、生物及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浅谈节水灌溉技术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介绍了几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广西互联网工程建设的需要,设计实现广西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局域网系统、服务器和存储系统、负载均衡系统、备份系统、安全系统、互联网出口系统和管理系统等组成.该数据中心具有交换速度快、安全稳定、扩展方便、易于管理等特点,能够有效实现政务数据的存储和共享.  相似文献   

12.
摘要:通过在实验动物中心管理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屏障环境内外相关数据的直接采集,也可根据预设条件自动触发相关的物联网硬件进行控制。 同时,引入大数据分析,将实验室现有数据根据管理和业务需求进行图形化展示,相关数据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进行一览式查看。 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引入,使实验动物的管理更加智能化和实时化,为科学的决策提供了真实的和实时的数据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在农田灌溉中,由于灌溉面积较大、数据实时传输较难,以及数据过多等特点,设计了一种建立在无线传感网络与模糊控制基础上的农田自动灌溉节水系统.该系统可以综合运用无线传感器的数据处理与无线数据的传输功能,对农田自动化灌溉做到实时有效的监控与管理,从根本上提升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系统主要采用的结构组图是星型式的,其运行的机理就是在每一个检测区域都装有ZigBee网络节点,实时的将获取的检测数据传入测控系统,在数据上实现统一的传输与处理;每一个区域的无线传感器都实时持续地处理区域内土壤湿度的变化,及时将数据向接收端传输,接收端再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与显示,对自动化灌溉系统进行控制,做到有效的节水与灌溉.根据已有的数据表明,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是比较稳定的,数据的传输也比较稳定,且在传输过程中很少发生数据的丢失,同时具有可应用范围广、可普及性强等特点,是进行自动化节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赣南是我国最大的脐橙产区,适时适量的给水灌溉直接关系到脐橙的产量与质量.为了提高灌溉效率,提高种植生产效率,针对赣南丘陵地貌特征,以ZigBee为技术核心,结合internet技术,设计了一个无线土壤湿度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远程实时查看脐橙园区土壤湿度,远程下达打开或关闭灌溉阀门的指令,控制土壤湿度.脐橙园区实地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预定功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为脐橙智能灌溉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Water balance and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vital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icient irrig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observed data including microclimate and growing parameters of maize from 2009 to 2012,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was estim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the FAO-56 crop coefficient approach and the Penman-Monteith model; the changes in soil water storage were estimated through the monitored water content at different depths from 0 to 3 m; the water content monitoring zone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ub-zones according to the water-balanc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oil layers and water monitoring data. On these bases, in combination of water-balance model, three aspects were analyzed: water-balance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ater-balanc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hree different sub-zones; and water-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n sunny days following irrigation. These analyses revealed severe deep leakage under present irrigation management, which could be remedied by limiting onetime irrigation practices and increasing irrigation fre- quency. Additionally,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different growing stages.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Sincethelate 1970salargenumberofstudieshaveconsideredirrigationschedulinginirrigationmanagement[1- 7] andithasbeenshownthatefficientand profitableirrigationschedulingstrategiesareneeded ,particularlywherewateravailableforirrigationislimited .Inno…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和决策支持系统 ,分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仓库和Internet/Intranet的需求 ,以及决策分析系统设计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并给出一个企业管理信息决策设计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城市综合公园因其用地性质及要素分布,是城市灾害发生时的重要“防灾区”。但是传统防灾避险已难以面对城市建设中错综复杂的条件与要求,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提升防灾避险功能,解放人力,实现高效管理。【方法】剖析目前综合公园防灾避险管理功能中数据采集方式的缺陷,针对性地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更快、更准确地采集公园防灾设施以及避难者活动情况的数据。根据公园平灾结合的原则,以常州市红梅公园为例,对平时和灾时两种情况进行分类探讨,构建合理的综合公园防灾避险管理机制。【结果】通过在公园防灾设施上贴入RFID标签,将RFID手环下发避难者两种方式,再结合读写器读取信息,从而准确、快速地采集公园防灾设施以及避难者活动情况数据; 建立了物联网技术下有序的公园门票管理系统、灾时避难者疏散数据收集系统、救灾物资智能发放系统,并制定防灾设施以及避难者疏散、安置的工作流程,完善城市综合公园防灾避险管理体系。【结论】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综合公园的防灾避险机制能够合理、有序地掌握防灾设施的使用情况,实时、精准地把控避难者的流动信息,快速、便捷地分发救灾物资,进而提升其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介绍的系统是在强大的GIS软件支持下,结合其他图像软件,设计开发而得.该系统不仅具有管理数据、查询统计、资源评价、制图输出等功能,并且可以在网络上发布,用户可在网上查看地图信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物联网远程抄控户用仪表的数据传输和控制方法,采用M-Bus总线作为户用仪表的现场总线网络,MSP430嵌入式系统单片机作为户用仪表现场网络的小区主站,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式作为小区主站与城市户用仪表管理中心之间相互通信的手段,构建了具有Internet共享浏览数据、远程控制及故障诊断功能的户用仪表物联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