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毕晓平 《科技信息》2007,(20):282-282,289
夫妻约定财产制排斥或部分排斥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夫妻财产制度。它不仅调节夫妻财产关系同时也涉及交易安全的问题。它有成立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并需公正方能产生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2.
论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南岭 《科技信息》2007,(27):252-255
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婚姻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修正后的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作了重要的修改和完善,明确规定了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方式。《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姻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这是在1980年《婚姻法》第十条规定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形成的,其将夫妻约定财产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在司法领域给予当事人充分的自由,允许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处分其财产权利。婚姻法中所规定的夫妻约定财产制体现了平等、自愿的契约自由原则,同时夫妻之间对财产的约定在本质上又是合同,在契约的形式、效力、解除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合同法》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私有财产增多的同时出现的经济纠纷的增多,实行夫妻之间财产约定渐成趋势,立法上确立夫妻约定财产制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在一些方面的规定还过于简单,缺乏系统性,从而导致该制度的效力缺陷。笔者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概念及立法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效力的现状,考察国外关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效力规定,提出我国夫妻财产约定效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行法定夫妻财产制对夫妻共有财产的范围界定是不明确的,没有区分夫妻双方共同生活所需生活资料和一方特需生活资料的财产权利归属。因此,进一步明确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确认夫妻个人特有财产,是完善法定夫妻财产制的关键。另外,我国现行婚姻法对夫妻约定财产制的规定,尚无具体可操作性的条款。为适应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处理夫妻财产关系的各种不同需求,必须充分发挥约定财产制的优势,提高其法律地位,具体而言,应规定夫妻成立财产约定的时间、成立约定的形式、约定财产的范围以及约定能否对抗第三人的债权主张等。  相似文献   

5.
夫妻财产法规定的是婚姻自身以及相关的财产性后果,通过由国内法管辖的结婚行为,配偶双方受到一种夫妻财产制度的约束。这种财产制度不同于财产法,其不针对单一财产,而是从整体意义上来看待配偶双方的财产,并进行规范,同时考虑到配偶对各自财产所享有的所有权的可能影响(财产和所有权)。约定夫妻财产制作为夫妻财产法中最具契约化色彩的一部分,其在形式、内容、效力上的立法不同都将影响到司法实践。比较西方主要国家相关的立法与实践,可探究我国的约定夫妻财产制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可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夫妻约定财产制,是夫妻以契约方式对双方财产权利、义务关系进行约定并排除法定财产制适用的一种制度,是夫妻财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约定财产制遵循平等、自愿的契约自由原则,体现了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平等,因此,夫妻约定财产制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本文介绍了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概念、种类和我国现行《婚姻法》对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相关规定,指出了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夫妻财产制是以法定财产制为主、约定财产制为辅,但法定财产制有很多缺陷,约定财产制的规定也过于原则,不便操作。为保证夫妻双方平等的财产权,需要对它们不断地完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述夫妻财产约定制在我国的立法沿革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从我国的现状和司法实践出发,以夫妻财产约定制为研究对象,以尊重契约自由和遵循法治为原则,力求突破婚姻法的传统理论,较系统地对夫妻财产约定制的效力问题、公示问题、客体问题等立法上有待完善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夫妻财产制度及其在运作中存在范围宽泛、界限不清、忽视婚前个人财产权、侵权、缺乏操作性等问题和缺陷, 应确立劳动所得制为法定财产制, 增设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 健全约定财产制, 建立夫妻财产登记制度, 并在立法上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0.
夫妻财产协议是指夫妻(或拟结为夫妻的双方)以契约方式约定婚前财产、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处分、收益及债务清偿、婚姻解除时财产清算等事项的法律文书.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婚姻财产制主要指夫妻财产共有制。它在立法上存在一些缺陷:(1)夫妻财产结构不完整而且种类少;(2)夫妻财产的涉及面太宽;(3)婚姻持续状态与财产共有显示出其自身的一些弱点和不足,建议增补约定财产制的具体内容;(1)设立特定的法定财产制;(2)设立婚前财产登记制度;(3)设立婚姻财产制度,增补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知识产权的收益(包括期待经济利益)归夫妻共有等条款。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法律对夫妻财产制规定得宽泛、空洞,不易操作,有的甚至不尽合理。必须从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这两方面入手,使婚姻家庭法更加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不动产物权登记对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效力,世界上有登记要件主义、登记对抗主义两种模式.我国<物权法>确立了不动产物权登记效力登记要件主义.登记簿在不动产登记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证明物权设立及变动的重要依据,其记载内容是物权登记生效的必要条件.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房屋权属证书作为权利人享有房屋物权的证明,其补发的程序应当是严谨的,而不应当是随意的.登记机构应履行以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的审查义务.登记机构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4.
学位、执照等资格证书具有很强的人身专属性,代表着一个人某些专属领域的能力、水平。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学位、资格证书、执照等人力资本,是否可算为夫妻共有财产,离婚时如何分割,实行分别财产制的夫妻,离婚时如何进行家庭劳务的补偿,我国现行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此并未作出规定。本文对离婚时学位、资格证书等人力资本分割补偿制度进行探析,建议我国婚姻法通过司法解释或者立法修改的形式,对此作出规定,这将有利于家庭夫妻伦理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夫妻双方相互扶持,真正实现男女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夫妻财产关系的实际状况,指出了现行《婚姻法》中关于夫妻财产制存在的几点缺陷,即夫妻共同财产范围规定过宽;个人财产范围规定过狭;约定财产制的规定过于简单。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我国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现状。总结了我国现行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主要问题:夫妻共同债务范围认定的问题,在保护夫妻合法权益的同时应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应更条理化、系统化。提出了完善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对策:增设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制度,建立财产补偿制度,建立债务夫妻共同签字制度,设立约定公示和夫妻财产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7.
高岩 《甘肃科技纵横》2014,43(11):84-86
夫妻财产制是用于调整夫妻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在婚姻家庭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个人财产权益维护起着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到民事交易的安全。而我国现行夫妻财产制度不仅缺乏总则性的规定,而且在法定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不足。如何完善夫妻财产制在立法上的不足,对解决家庭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公证的证据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伟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0):69-72
公证是国家授权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依法定程序对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事件和文书进行居中证明、监督,并赋予其特定法律效力的活动,公证的效力通常包括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三个方面。公证文书之所以比其他普通文书具有较高的效力,就在于公证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如果缺少调查取证,就会削弱公证的证据效力。实际中,存在着公证文书与一般书证的区别、公证事实与法律推定事实的区别、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举证推翻公证证明的规定与举证责任倒置的区别的情况。公证立法过程中应明确公证处的调查取证权及调查取证程序,以增强立法的保障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2月17日《广州市妇女权益保障规定》指出,夫妻一方可凭有效证件到相关机构申请查询另一方财产,此规定引起广泛争议。产生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该规定没有区分可查询财产的性质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还是属于个人财产。建立夫妻共同财产知情权制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应由全国人大出台法律规范规定夫妻共同财产知情权的行使主体为拥有合法夫妻关系的双方、客体为夫妻共同财产,并为财产查询制定科学合理的程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向来缺乏对个人财产进行监管的传统,至今也未建立对夫妻财产有效监控的法律制度。应当建立夫妻财产登记制度,以保护夫妻一方或双方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维护婚姻中财产关系的安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