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歧义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语言性歧义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分析了歧义句中词汇歧义、句法歧义、话语岐义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措施.同时,也指出只要使用得当,歧义也能产生一定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2.
梁爽  丁宝昌 《奇闻怪事》2009,(10):52-54
歧义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双关,即歧义在修辞上的运用。造成英语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本文旨在对英语歧义中的语音歧义和词汇歧义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并且探究使用语音歧义和词汇歧义在英语语言中产生的双关修辞效果,展示英语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及其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歧义是语言运用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要准确地理解歧义必须把它和它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语境既能消除歧义,又能产生歧义。本文着重分析的是在言语交际中语境歧义的产生及语境歧义产生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4.
歧义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指的是一个语言单位有一个以上的意思。我们应了解歧义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如何避免误会等,此外,歧义及其修辞用法一一相关,对交际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妮娜 《甘肃科技》2009,25(10):179-182
歧义是人们在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个复杂的语言现象。歧义不同于模糊,它是可以通过具体的语境加以消除的。主要探讨造成英语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的主要原因;同时,对歧义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如,讽刺,幽默等也进行了举例说明。从而有效避免歧义消极面的产生,使交际顺利进行,利用歧义积极的一面为文学、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无论哪种语言都存在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现从英语语音、词汇两方面对歧义的产生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歧义(ambiguity)是一种存在于任何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歧义的出现对人们的交际造成障碍,在说话和写作中应尽量避免歧义的出现,才能准确和清楚地表达我们的思想。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歧义在语言运用中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许多文体利用歧义的积极因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然后概述了歧义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比较常见,经常引起困惑或误解,是英语语言交流的一大障碍.为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听者或读者正确而全面地理解要说的内容,必须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努力消除英语歧义.本文分析英语歧义产生的根源,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期从根本上消除英语歧义.  相似文献   

9.
歧义现象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语言运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利因素。英语歧义指意思不明确,模棱两可,有碍人们阅读和交流。英语学习者在学习时可从语义学的角度对英语歧义的定义、范围、分类和产生的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语言歧义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萍 《科技资讯》2009,(35):209-209
歧义现象广泛存在于英语语言中,探讨英语语言的歧义现象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英语语言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将会使我们更加深入观察和分析英语语言的词语和语法现象。本文介绍了英语语言产生特征和类型,分析了英语语言歧义产生原因和作用,这对于我们理解英语语法结构特征,正确遣词造句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岐义是每种语言中都常见的现象,英语也不例外。其类型有音位岐义、词汇岐义、语法/句法岐义、语用岐义及语言变体岐义等等。在实际生活中,岐义有利又有弊:利在它可以丰富人们的表达,起到幽默、委婉、讥讽等绝妙效果;弊在它会引起误解、闹出笑话、甚至会严重到引起国际争端的地步。因此,如何消除岐义、变弊为利是大家所关心的。本文从调整语序、明确修饰限定范围、增添上下文等七个方面阐述了消除岐义的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语义的角度对英语幽默会话中的歧义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解释语音引起的歧义、词汇引起的歧义和句法引起的歧义,阐明了歧义在英语会话中的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词汇丰富,含义颇多,并且拥有灵活多变的复杂的语法结构,因此在实际应用当中,尤其是在英汉互译时,很容易产生语音、语意和语法结构等方面的歧义现象。应深入了解造成英语歧义现象的原因,避免不应有的歧义现象的产生,提高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歧义定义的历史反思,认为应该将歧义与多义、修辞中的故意“设歧”、误解、曲解相区分;明确歧义的发生环境是语境;主体是说写者,是其无意所致;产生的物质材料是多义语言形式;滋生机制是语境对物质材料多义性的不能消解。歧义是在具体语境中,说写者用不违反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则的形式(包括多义词、多义短语、多义句子)无意中表达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对交际过程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文章把歧义分成蓄意歧义和无意歧义,结合交际教学实践分析举例,并提出了避免、消除歧义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扫除交际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英语歧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着重从英语语音及音系学的角度阐释语音歧义的分类及产生的原因,并运用生成音位学的重音规则,提出了消除语音歧义的一些方法。合理利用英语歧义,能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清晰、明朗,从而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职业篮球的发展离不开这一发展过程中的管理的维持、创新与制度保障.这一保障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制度本身,取决于和这一制度框架指引下的管理者.然而,就中国的职业篮球而言,一种直线性、机械的法律制度移植和硬性实施,不利于中国职业篮球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因此,本文提出符合中国职业篮球实体的,在建立人性化严格的、科学的法规制度的同时,融入人性化和柔性化的制度实施与管理的人性化法治.  相似文献   

18.
As a part of modernization of GPS, a new signal with a frequency of 1 176.45 MHz will be made available to the civilian community and can provide more measurements for positioning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well known L1 and L2 signals. Applying the law of variance-covariance propagation, the correlation of triple-frequency ambiguity is discussed, the L1 ambiguity is week correlate with wide lane and long wide lane ambiguity. Under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linear combination, no matter how long the baseline is, the ambiguities of long wide lane carrier phase combination can be determined using code measurements directly, ambiguity of short baseline can be fixed fast because of very small standard error of ambiguities of many linear combinations, the main efforts of TCAR are ambiguity resolution of long baseline. The ionosphere-free combinations used widely are not suitable for ambiguity resolution because of very short wavelength with high noise and very large standard error of ambiguity. The smoothing procedure reduces the standard errors of code and also can improve ambiguity estimation, the ambiguity of wide-lane, in long baseline case, can be rounded to the nearest integer within six epochs.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使用伪距取整固定宽巷整周模糊度效率高,但是宽巷一周取整错误发生频繁,伪距误差较大时还会出现大于一周的取整错误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弥补宽巷取整错误的整周模糊度固定算法.通过宽巷分离出的L1浮点解小数探测和修复宽巷一周取整错误,使用RAIM算法排除大于一周的宽巷取整错误,最后使用正确的整周模糊度固定全部整周模糊度,完成高精度定位.使用实际GPS超短基线数据比较该算法与单历元LAMBDA算法的性能.该算法提高了直接使用伪距取整宽巷整周模糊度的固定率.相比单历元LAMBDA算法,本文算法的固定率稍低,但计算效率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