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几种化学药剂对菜蚜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啶虫脒、莫比朗、吡虫啉和乐果对菜缢管蚜、桃蚜成虫的毒力,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和小区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和莫比朗对桃蚜、采缢管蚜的LC50最低,乐果的LC50最高,吡虫啉介于前二者与后者之间;啶米和莫比朗的室内防桃蚜了,其次是吡虫啉;啶虫脒、莫比朗和吡虫啉室内防菜缢管蚜均大于90%,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啶虫脒、莫比朗和吡虫啉的田间防效结果差异不大,施药后7d的防效均大90%以上。  相似文献   

2.
36种杀虫制剂对椰心叶甲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36种不同成分的常用化学农药单剂进行椰心叶甲成虫室内毒力筛选.结果表明,啶虫脒、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丙溴磷和喹硫磷具有优良的毒杀效果,处理24 h后,每种药剂3种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异丙威、抗蚜威、灭多威、虫螨腈、虱螨脲、三氯杀螨醇和噻嗪酮药效较差,难以有效控制椰心叶甲的种群数量;乙酰甲胺磷、乐果、啶虫隆、虫酰肼和苏云金杆菌对椰心叶甲没有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3.
控蚜EC、赛喜WP、牛灵EC、抗蚜威WP、商乐EC和丁硫克百威EC,这6种无公害药剂在黑龙江省柳河地区对菜蚜毒力测定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菜蚜的毒力测定时,6种杀虫剂以控蚜对菜蚜的毒力最高,为丁硫克百威毒力的11.9倍。对菜蚜的田间防效试验时,控蚜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5种杀虫剂。  相似文献   

4.
苜蓿蚜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九种药剂进行蚜虫的毒力测定,并计算LC50值。结果:浓度值域在0.082% ̄2.83%之间,相差36.4倍,表明各药剂对蚜虫毒力差异很大。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抗蚜威,菊马,敌杀死,杀灭菌酯在喷雾浓度分别为3500 ̄4500倍、3500 ̄4000倍、3000 ̄4000倍、2000 ̄3000倍时,防效最佳,依次为88.6% ̄91.2%,87.6% ̄90.7%、86.7% ̄87.2%和85.2% ̄  相似文献   

5.
最后1次施药距离作物收获的天数,一般称之为“安全间隔期”。现将国家规定的常用农药安全间隔期介绍如下:绿叶类蔬菜:40%乐果乳油,不少于7天;90%敌百虫晶体,不少于7天;80%敢放及乳油,不少于5天;40%乙酸甲胺磷乳油,不少于7天;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不少于2天;10%波氰菊酯乳油,不少于2天;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喷1次为6天,喷2次为11天。白莱:40%乐来乳油,不少于10天哪叽放百虫晶体,不少于7天;80%改敌畏乳油,不少于5天;40%乙酸甲胺磷乳油,不少于7天;10%二氯苯酸菊酯乳油,不少于2天。黄瓜:40%乐果乳油,2…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应用基质固相分散(MSP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物中痕量抗蚜威和双甲脒残留物的新方法。并讨论了应用MSPD技术进行前处理与传统残留分析的区别。本文首次将MSPD技术用于水果、蔬菜中抗蚜威和双甲脒残留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并对定量检测条件作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了40%乐果、73%克螨特和15%哒螨灵对女贞瘤瘿螨的毒力。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女贞瘤瘿螨毒力有明显差异,顺序为哒螨灵EC〉克螨特EC〉乐果EC。其中哒螨灵LC50为0.2126mg·L-1,克螨特LC50为24.6787mg·L-1,乐果LC50为160.7492mg·L-1。而哒螨灵在浓...  相似文献   

8.
李娜  刘锦霞 《科技资讯》2013,(7):159-160
目的:测定7种生防微生物菌种室内毒力和比较室外小区防治同翅目昆虫温室白粉虱和桃蚜.方法:首先制备各种菌株发酵液,以温室白粉虱和桃蚜为研究对象,测定各种菌株发酵液对温室白粉虱和桃蚜这两种害虫的杀毒能力.结论:蜡蚧轮枝菌L-31、L-05和粉虱座壳孢F-85在离体条件下对温室白粉虱和桃蚜均表现出很强的杀灭毒力,校正累计死亡率(%)均在90%左右,与其它菌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粉虱座壳孢对两种害虫的毒力较高,但室外防效不理想;苏云金茅孢杆菌Bt1、Bt2和球孢白僵菌Q-55、Q-27对温室白粉虱和桃蚜的毒力较弱.  相似文献   

9.
对新疆棉区主栽的22个棉花品种,进行了棉花蕾期抗蚜性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高抗、抗性品种共3份,占供试品种的13.64%。其中新海21抗性水平最高,蚜指减退率为27.97%。感蚜品种为中35和81-3,蚜指减退率分别为-61.85%和-74.60%。多数品种抗蚜性表现为中抗。棉花叶背茸毛密度与单株蚜量不呈一一对应关系,茸毛与品种抗性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苦豆碱及吡虫啉对菜田蚜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植物源物质苦豆碱及杀虫剂吡虫啉对菜田蚜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测定了其对第一优势种菜缢管蚜的杀伤毒力.苦豆碱在质量分数为1%时,以药膜法和喷雾法测定其击倒作用,KT50分别为29.74和25.38min,而吡虫啉在1%的质量分数下KT50分别为12.55和9.85min.以点滴法测定两种杀虫剂对菜缢管蚜的触杀作用,LD50分别为7.7×10-4及2.4×10-3μg/头.田间0.1%喷雾,苦豆碱10d内校正防效均在80%以上,而吡虫啉仅为66.3%.结果显示,苦豆碱对菜缢管蚜有极强的毒杀作用,同时喷药前后菜田蚜虫群落结构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12.
建立了装载整体型可燃毒物的SCFR-M点火组件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材料、质量分数的可燃毒物在多种布置方案下的组件中子学参数.综合考虑组件功率畸变、寿期初毒物对反应性的控制能力、寿期末毒物的反应性惩罚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整体型可燃毒物布置方案.结论表明稀土氧化物Er2O3以方案4布置在组件中具有较好的中子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运用热力学理论与统计物理方法研究了电流变液的相变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可用于复合系统协调管理建模的方法作了分析,并以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为背景,探讨了一种基于“流”的复合系统协调管理模型的建模及协调控制方法,并就一简单的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建立了基于“流”的协调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直流电场强度E与库伦电场强度E库统一的结果为E=E库,这就是经典电磁学的结论。但是E=E库式子成立是有条件的,此条件是E和E库统一的充分必要条件。在此场合下,实在无法满足这种充分必要条件的成立,因此这个统一的命题也就不能成立。E和E库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发展的结果必然是E替代了E库。"统一"和"替代"是截然不同的二种概念。在处理E和E库关系问题上,"统一的概念"和"替代的概念"相互间都有排它性,这两种概念不可能同时使用。最后,文中列出了"统一"和"替代"两种(绝对)电容率的相互比较表。  相似文献   

16.
对 2 0 0 MW核供热堆装载模式 (燃料组件布置、可燃毒物棒根数和可燃毒物质量分数配置 )进行了优化。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和先进格林函数节块法进行多步燃耗优化计算。引入敏感性系数 ,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决定优化参数 ,因此在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时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组件布置和可燃毒物质量分数的优化计算结果表明 ,在不改变原有的富集度和组件类型的前提下 ,与参考值相比 ,优化后的循环长度、功率峰因子和卸料燃耗均有明显的改善。该燃料管理方法不仅可用于低温堆而且也可以推广到压水堆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微机仿真压水堆核电站堆芯物理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压水堆核电站堆芯的模型化,提出了适用于微机仿真的核电站堆芯的 物理数学模型。文章将核电站堆芯分为四大块分别建立模型(临界堆中子动力学模 块、中毒效应堆中子动力学模块、温度效应堆中子动力学模块和燃料模块),应用该模型建立传递函数,为微机仿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一种新型杀鼠毒饵——溴敌隆蜡膜毒饵的制备方法及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毒饵具有一定的防潮防霉变性能,适口性较好,小白鼠对毒饵的摄食率为0.72,适口性比为1:1.46(以玉米为参照物),大田杀灭甘肃鼢鼠的的杀灭率与玉米糁毒饵的差别不明显,分别为71.4和72.2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大沙河底泥毒物污染特征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物毒性监测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大沙河底泥毒物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沙河底泥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毒物污染,底泥毒物污染趋势与水体毒物污染趋势基本一致;还结合化学监测方法,分析了大沙河底泥毒物主要为有机毒物.此外,就大沙河底泥毒物的治理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外电源给予的直流电场强度E的规则D=εE不同于库伦电场强度E库的规则D库=εE库。E=E库的混合规则D(=D库)=εE给(绝对)电容率ε的定义提供了依据。E=E库式子不能成立,D(=D库)=εE式子也不能成立。所以当今电介质的(绝对)电容率ε定义必须修改。当初法拉第电容率的定义是在直流电场下发现的。这一发现与库伦电场无关。法拉第电容率定义的特征可用D(=εE)与ε成正比来表示。D0=ε0E,D=εE,D?=ε?E~和[Dij]=[εij]E都是法拉第广义电容率定义的依据。用法拉第广义电容率的定义去替代IEC 60050 121出版物的(绝对)电容率定义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本文还对交变库伦电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