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波兰在1989年剧变,开始制度转轨。首届团结工会政府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经过6年多的激烈变革,新体制到目前已基本确立,并逐渐进入有序运作状态。国民经济连续4年保持增长势头,市场经济初步形成。波兰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波兰人常说,全社会为制度转轨承受了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2.
<正>冷战后,波兰在政治、外交、战略上全面拥抱欧盟和美国,成为中东欧国家"转身西方"的急先锋。1990年初,战后波兰首届非共产党政府的首任总理马佐维耶斯基在欧洲委员会发表讲话,称回归欧洲是波兰人民和政府的首要任务。德国统一、苏联解体和冷战终结赋予波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自我定位的千载难逢机会。加入欧盟和北约后,波兰牢牢融入西方体系,成为西方世界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12月,美国军方驻欧洲指挥官本·霍奇斯将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美国计划在2015年向欧洲派驻150辆坦克或武装车辆,主要用途是为美军士兵进行训练;这些武装车辆将被安排在波兰、罗马尼亚或波罗的海国家。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特别是克里米亚的归属发生变化后,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曾强烈要求在北约的东翼,即自己的国土上部署重装甲部队,以抵御俄罗斯的  相似文献   

4.
在波兰的政治舞台上,最近发生了两件引人瞩目的事。第一件是波兰政府总理别莱茨基先于8月30日向议会提出政府辞职而未获批准,继而于9月1日要求议会授予驶府以特别权力“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结果又遗拒绝。第二件是波兰总统瓦文萨于9月11日对法国《世界报》发表题为“我对欧洲感到失望”的谈话,对西方国家援助波兰不力表示不满。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互不相干的两件事,实际上彼此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政府危机日益深重别莱茨基政府是今年1月上台的,它是1989年夏波兰剧变后由“团结工会”领导组成的第二届政府。同前届政府相比,本届政府在政治上不像前任马佐维耶茨基那样同瓦文萨分庭抗礼;在经济上却又继承了马佐维耶茨基的经济纲领,继续执行所谓的巴尔采罗维奇计划。目前恰恰在巴尔采罗维奇计划问题上陷入  相似文献   

5.
2021年11月初以来,波兰与白俄罗斯边境聚集大量中东难民,频繁冲击波兰边境,试图由此进入波兰及欧洲其他国家.难民与波兰军警爆发冲突,难民危机愈演愈烈,引发国际关注.此次难民危机使东欧地区局势愈发复杂和动荡,地区国家对抗持续加剧,短期内难以恢复平静.  相似文献   

6.
经济滑波、团结工会分裂、教会过多干政以及对西方的不满,导致——9月19日,波兰举行了"第三共和国"(波兰称其剧变后的国家为第三共和国)短短四年历史上的第二次议会大选.这次大选最令世人瞩目的结果是选民政治倾向"左转",左翼政党获胜。  相似文献   

7.
华约解体、苏联剧变后,北约该怎么办?“北约战略新概念”标志着“灵活反应”军事战略的结束,而且反映了美国力图通过北约继续控制欧洲,建立美国主导的“欧洲新秩序”。  相似文献   

8.
波兰与罗马尼亚谋将波罗的海与黑海间的国家联合起来,组成「第三欧洲」,这个新轴心的醖釀,上期我们已经报告过了。最近半个月,波兰与罗马尼亚两个国主要人物,还是续继着为这个新轴心而活动。  相似文献   

9.
最近,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相继发生剧变,其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为世人所膛目。国际舆论认为,这次变化有可能在本世纪最后十年给欧洲和整个世界的形势带来重大影响。东欧各国局势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对东欧政策的变化,是诸种原因之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必然结果。1944年秋苏联军队进入罗马尼亚,预示着苏军将  相似文献   

10.
<正>将这16国视为一个整体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冷战结束后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认识,体现出中国政府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盟不断东扩后欧洲地缘政治新格局的新认识、新战略,以及中国对欧洲大陆不同地区的细分策略。2012年4月,中国开启了与中东欧16国("16+1")多领域的合作大幕。从那时以来,中国与中东欧16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马其顿、波  相似文献   

11.
正中东欧政局剧变至今已25个年头。这四分之一个世纪对中东欧国家是极其复杂、极不平静的时光。那些乐观的学者以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历史的终结",但25年来,全球的发展,特别是欧洲历史的发展表明,历史远未终结,中东欧国家在政治、经济与外交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到目前为止,变革仍在继续。自上世纪90年代以降,东欧政局剧变及其后发生的多重转型一直是世人关注的话题。转型是个宏大的系统工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东欧剧变引发的各种复杂矛盾恶性发展的突出表现,南斯拉夫面临国家分裂的巨大危险,欧洲的稳定也受到严重冲击。  相似文献   

13.
孔田平 《世界知识》2017,(24):52-54
11月11日为波兰独立日,是波兰的公共假日。1918年11月11日,住欧洲地图上消失了123年的波兰恢复独立。1989年之后,波兰将11月11日恢复成为国家节日。每年独立日,波兰官方均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然而,近年来波兰极右力量组织的独茳日游行日益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欧洲杯将于6月9日至7月2日在波兰和乌克兰举办,未来两期,我们将随着欧洲杯的脚步游走在波兰和乌克兰两个国家第一站就从波兰开始。  相似文献   

15.
<正>乌克兰是波兰的邻国,两国之间的边界长达535公里。波兰也是最亲乌的欧洲国家,两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文化、现实联系。俄乌冲突爆发后,波兰集举国之力投入应对,成为整个欧洲应对乌克兰危机的“中心”,构成冷战后独特的地缘现象。不遗余力站一边自1991年8月乌克兰脱离苏联实现独立后,波乌关系不时受到历史问题的困扰,但总体保持稳定。苏联解体后,波兰立即与乌克兰签署条约,承认现有边界,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一家波兰报刊指出:在尔欧各国实现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捷克无论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都是最稳定的。今年第一季度捷克经济增长3.5%,同时外汇储备增加,通膨率和失业率一直很低,以至于美国把捷克从需要经济援助国家的名单中勾掉了。捷克自己称:经济已从改革阶段进入复苏。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与该国“大管家”——政府总理瓦茨拉夫·克劳斯分不开。从经济学家到政治家  相似文献   

17.
对于日本来说,1993年是战后以来一个颇为特殊的年头。这个特殊可以用七句话来概括:政局剧变,泡沫破灭,山高谷深,祸不单行,政策有误,“心理萧条”,结构转轨。总之,“特殊”就特在坏消息特多,虽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好消息。政局剧变 1993年8月,单独执政达38年之久的自民党政权终于下台。日本自民党作为保守势力的联合体从1955年起占据日本政坛主导地位的所谓“1955年体制,崩溃了。这次日本政局剧变是内因外因结合作用的结果。从国际大背景来看,“1955年体制”的崩溃与美苏对立的冷战格局的崩溃不无联系。在主要西方国家中,战后一党长期执政的国家唯有日本。日本这种一党执政  相似文献   

18.
11月20日~21日,由17个中东欧国家组成的“中欧倡议国组织”CEI领导人在波兰举行了欧盟扩大前的最后一次峰会。东道主波兰借此峰会向欧盟制宪中已定的主基调发起猛烈的攻击。那么,波兰何以尚未入盟就大唱反调?这主要是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在波兰看来,今年6月13日出笼的欧盟宪法草案,在表决机制上“存在缺陷”,将对波兰的国家利益造成危害。欧盟的表决机制一直是一个风波不断的问题。作为欧盟扩大的重要法律基础,2000年12月签署的《尼斯条约》曾规定,在欧洲理事会中,波兰和西班牙拥有27票,与欧洲四大国法、德、英、意享有的29票几乎不相上…  相似文献   

19.
以北约覆盖欧洲—大西洋,凭日美安保体系支撑东亚—亚太;由中东—中亚居中策应,借NMD和TMD为载体——最重要的国际政治景观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即一门心思谋求建立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秩序。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对这一战略目标的诉求越来越清晰。同时,美国全球战略渐渐呈现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的攻势。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最近十年,欧洲经济持续低迷,前苏东地区大部分转轨国家经济一蹶不振,以日本为首的东亚经济遭遇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东欧国家一直沿"欧洲化"道路前行,2015年不过是"欧洲化"道路上的一个点。这里所说的"欧洲化",指的是中东欧国家在内部体制上通过政治经济转型与西欧国家趋同,在外部关系上通过加入西欧国家所属的西方社会的核心组织——欧盟和北约与西欧国家融为一体,内部趋同与外部融合同时进行、相互促动。选举与未来政策走向2015年,波兰和克罗地亚分别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