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自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1992年,中韩贸易额仅有50.3亿美元,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仅有1.2亿美元。到2001年,中韩双边贸易额已达359.1亿美元,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增加到22亿美元。其中,东北的进出口总额为32.96亿美元,占比为9.18%;实际利用韩资3.59亿美元,占16.3%。首先,企业规模不韩国在东北投资的现状及特点同,在东北投资的行业不同。中小企业或合资企业以生产玩具、鞋子、皮革、纺织和服装业为主;中小型规模的跨国公司则以生产电子和化学产品为主。90年代中期,韩国企业在东北三省的投资扩展到水泥、家具用品、半导体和钢制品…  相似文献   

2.
谈判1992年8月24日,中国和韩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十年来,中韩关系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韩建交使两国关系的发展获得了广阔的空间,对促进本地区安全与稳定,改善我国周边环境十分有利。作为中韩建交谈判的当事人之一,我对此也有深切感受。回想起当年中韩建交谈判的一些情景,至今仍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3.
《世界知识》2014,(14):6-6
<正>应大韩民国总统朴槿惠邀请,2014年7月3日至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韩国。3日,习近平在韩国《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同时发表题为《风好正扬帆》的署名文章。习近平表示:中韩建交22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韩各领域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两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利益共同体,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国家关系发展的典范。当前,中韩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大发展的机遇,给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韩关系及其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韩建交13年来,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均取得了飞速发展。在政治上,两国高层互访不断,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在经济上,两国经贸关系改变了建交前空间小、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建交后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果;在文化上,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新世纪里,中韩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这势必对东北亚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中韩建交15周年,2007年8月2日,由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主办,韩国东北亚学会、韩国朝鲜大学东北亚研究所协办的“东北亚国家双边关系新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长春召开。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2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会谈。习近平欢迎文在寅在中韩建交25周年之际来华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指出,中韩是友好近邻和战略合作伙伴。建交25年来,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显著发展,给双方带来巨大利益。前段时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韩关系出现一些波折,给双方如何在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基础上更好开辟两国关系未来,提供了镜鉴和启示。中方重视同韩方关系,愿同韩方一  相似文献   

7.
"政治是基础,经济是纽带,文化是桥梁,青年是未来。"这是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韩国接见中韩两国青年时说的一番话。今年是中韩建交15  相似文献   

8.
中韩两国1992年方建交,可谓晚矣。但在双方政府的重视和实业界的努力下,加上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韩经贸关系迅猛发展,可谓后来居上。两国贸易长足发展1992年中韩两国贸易额50亿美元,1997年增至240多亿美元。据韩方统计,我国已是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按我国国别贸易统计,韩国也已是我国的第  相似文献   

9.
<正>7月3日至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韩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韩关系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注入的"正资产"、产出的"正能量",进一步深化了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赋予之新内涵。中韩两国历经建交以来20多年的双向互动交流,相互了解程度逐步加深,双方愈加懂得如何顾及对方的重大关切与舒适度,在很多地区性议题乃至全球性重大问题上,中韩两国也有着越来越  相似文献   

10.
<正>实现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韩国"欧亚计划"战略的对接,已经成为中韩两国全面提升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紧迫目标。推动韩国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战略支点国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可以使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成熟。中韩两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取向,决定两国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以及朝核问题等各个领域实现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去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时发表的《中韩联合声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尤其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建交以来的中韩关系的回顾,分析中韩关系迅猛发展的原因,进而提出在21世纪,中韩两国要加强全面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尤其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建交以来的中韩关系的回顾,分析中韩关系迅猛发展的原因,进而提出在21世纪,中韩两国要加强全面合作,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8月24日,中国与大韩民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在历史上两国人民有着长期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现在中韩两国终于在新形势下结束了几十年的隔绝和不正常的状态。对于这一历史性事件,国际舆论给予了密切注意,并进行了广泛报道和积极的评价。英国路透社说,中韩建交“标志着中国在成为世界上一个主要角色方面进入最新阶段”。日本舆论对中韩建交普遍表示欢迎,称中韩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中国恢复国际威望、引进外资、推进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意大利《共和国报》说,中韩建交是“改革之父邓小平的另一成就”。  相似文献   

14.
葛军 《世界知识》2008,(6):44-47
2008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16周年。周晓沛大使在文章中讲述的建交故事仿佛并不遥远。16年来,中亚国家经历了从独立之初的艰难到如今的稳定、繁荣,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外交部李辉部长助理表示,建交以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关系顺利发展;双边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相似文献   

15.
汤庶 《今日科技》2006,(12):9-10
中韩是友好近邻,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历史文化传统相近,开展经贸合作具有很多有利条件,潜力巨大。中韩建交14年来,双边关系全面发展,特别是两国经贸发展迅速,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的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这不仅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朝鲜半岛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韩关系很特殊,韩国是个新生国家,二战后才建立,中韩1992年才建交,正式的外交关系不到30年,因此,双方基于政体的关系很短。但从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来说,中韩关系又源远流长。半岛南北方本是一个国家,实现统一是双方的民族夙愿,而历史也并不会因国家分裂而被割断。从这个角度说,中韩两国人民之间,无论从思想文化上,还是从历史传承上,都有着特殊的亲近感。二战后诞生的韩国从建国(1948年8月15日)之日起,就被深深地带入到冷战大格局之中。1953年,韩国与美国签订《韩美共同防御条约》,两国成为盟国。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13,(11):33-33
2013年5月18日~19日,第九届中国韩国学博士生论坛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致辞,首任韩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前韩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尹海重和韩中文化协会会长李荣一分别就"中韩建交秘闻"、"韩半岛的统一和中国的选择"做了特别演讲。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18.
编者的话     
1992年,中韩建交;1995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其时市面上少见的简介韩国的书籍,这个以出版外交著述为权威的出版社,把此书定名为《韩国——雾幕后的国家》。可见,纵是举办了声势浩大的24届奥运会,韩国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仍在“雾幕”之后。短短十年前,韩剧未曾占据中国每晚电视机的荧屏;韩语未曾如今日这般在中国大学生的口中流行;中国大陆未曾设立起6个之多的韩国使领馆;北京街头未曾跑满韩国车;中国人的手中未曾握上韩产手机……  相似文献   

19.
中韩贸易逆差问题已成为影响中韩经贸关系深入、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韩贸易逆差呈现出增速快、数额大和相对值高的特点.究其成因,主要在于比较优势的差异、韩资带动出口、韩方贸易保护等几方面.调整贸易结构、加强双边磋商、提高韩企在华采购率等措施是当务之急,立足中韩战略伙伴关系、促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才是长远之策.  相似文献   

20.
中韩贸易逆差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学勇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1):9-11,29
中韩贸易逆差问题已成为影响中韩经贸关系深入、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韩贸易逆差呈现出增速快、数额大和相对值高的特点,究其成因,主要在于比较优势的差异、韩资带动出口、韩方贸易保护等几方面。调整贸易结构、加强双边磋商、提高韩企在华采购率等措施是当务之急,立足中韩战略伙伴关系、促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才是长远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