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到目前为止,基因技术发展情况还算不错,美国需要冷静地讨论CRISPR基因技术的利与弊,而不是对这项技术一概禁止。中国一位名叫贺建奎的科学家宣布,他在胚胎期进行基因编辑的一对双胞胎女婴于2018年11月出生。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样的新闻其实并不新鲜,事实上,"转基因人类"早已经出现在我们中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新泽西州的一  相似文献   

2.
关毅 《自然杂志》2019,41(1):71-78
<正>2018年11月26日,来自深圳的研究人员贺建奎宣布,一对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消息一经公布,旋即引起质疑。百余名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坚决反对、强烈谴责",认为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科学构想可以天马行空,然而一旦牵涉到生命安全和社会伦理,具体的操作和执行过程就必须严格遵循学术伦理和学术规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正在变得可能:编辑人类的基因来治疗和预防如同艾滋病和镰状细胞病之类的疾病。这引来科学界巨大的争议。更加有争议的是,它还有可能制造出"生物技术婴儿"。瞄准错误DNA基因编辑技术正在向我们走来。科学家们试图编辑人体胚胎的第一项研究工作于2015年4月中旬登上有关科学类杂志的头版,而另一项研究则向人们展示了基因编辑是如何可能预防儿童遗传性疾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2月16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和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参与角逐的96名小小科学家经过知识水平测试、项目问辩和综合素质考察,评审会对参赛选手综合评判,最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万若萌、杭州高级中学的谢哲远和香港英皇书院的罗观宇分别成为"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获得者。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学家对人类干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使其天然能够抵御HIV并将其移植到一名罹患血液系统肿瘤的HIV感染者身上。经基因编辑的细胞在患者体内持续存活了一年多且未引起明显副作用,但细胞数量较少,不足以降低血液中HIV的病毒载量。"这是在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人类疾病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家费奥多·乌尔诺  相似文献   

6.
正英国《卫报》科学编辑伊恩·桑普尔(Ian Sample)分别解释了基因编辑的科学原理、存在的风险以及发展的前景。基因编辑是什么?科学家认为它就像我们在电脑文档中使用查找和替换工具来改正文档中的拼写错误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基因编辑是对DNA序列进行编辑而不是针对文字(DNA序列是一组生物代码用以指导生物有机体进行相应的生命活动)。通过对基因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进行试验,更多的人体临床试验即将启动。自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问世以来,它就激发了人们对其或夸张或谨慎的预测:例如,我们也许很快就能让远古时代的野兽复活,或者创造出经过设计的婴儿。虽然此类应用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问世,但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在遗传学研究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它使得科学家能够在实验室中轻松操纵模式生物。此  相似文献   

8.
玩具百宝箱     
就喜欢戳着玩儿 说到将动物作为使用对象而做的设计,的确有很多与动物承担的工作有关,但这绝对不是全部.香港科学家就曾为一群红毛猩猩设计它们可以玩儿的电子游戏.在印尼,由于森林的滥砍滥伐以及大面积的油棕种植,很多红毛猩猩在很小的时候就变成了孤儿,最后只能在救助中心生活.科学家想做的,就是让这些可怜的猩猩宝宝除了生存之外,有点属于自己的童年.  相似文献   

9.
正在美国,科学家们正试图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对柑橘黄龙病免疫的新品种柑橘树,拯救陷入危机的佛罗里达州柑橘种植业。佛罗里达州是美国重要的柑橘产区,近年来,柑橘黄龙病对这里所有的柑橘树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科学家们正试图通过一种新技术对柑橘的基因进行修改,以得到对黄龙病免疫的柑橘树种。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基因编辑技术飞速发展,现已在生物的各个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许多专家和投资者认为基因编辑具有类似"手术刀"的潜力,可以从根本上治疗从癌症到罕见遗传病的大量疾病。相较于其他基因工程工具,基因编辑技术具有精确廉价、简单易用的特性,同时效果也非常强大。该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人类生物学、农业学和微生物学等领域专家中最受欢迎的基因编辑工具。科学家们对于如何利用基因编辑  相似文献   

11.
正当科学家们警觉地关注埃及禽流感病毒(H5N1)发生的行为变化时,现在又检测到另一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禽流感病毒以来,病毒学家就一直在跟踪这种病毒。自从1917~1919年那场灾难性的大流感爆发以来,尽管科学家们对流感已了解很多,但有一点仍没弄清楚,即引起大流感的病毒的不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12.
胡德良 《世界科学》2007,(11):19-19
由香港大学地球科学家张大卫(David Zhang,上图)领衔的一研究小组通过对华东地区900多年以来的冲突情况的研究,验证了这样一个假设:寒冷期促使社会动荡,导致战争爆发。研究成果发表在2007年8月出版的《人类生态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专家们发现基因驱动技术存在许多潜在风险的同时,美国国家科学院却资助了更多基因驱动的研究,其中可能包括"高管控下的野外试验"。2012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够精确编辑基因的新办法,这种被命名为CRISPR的技术让许多诱人设想的实现成为可能,比如说,科学家想要利用这一技术去治愈遗传性疾病或者去发明新的农作物。  相似文献   

14.
未来之食物     
正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种快速而且廉价的方法来改变食物的DNA。在明尼苏达州高速公路附近的汉普顿酒店和丹尼餐厅旁边隐匿着一个耀眼的实验室,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生物技术公司——Calyxt(其隶属法国制药公司Cellectis),这家公司的研究人员主要通过控制一台四四方方的机器人来工作。这台机器人就像一个娃娃抓取机,使用移液器将DNA转移到滴管中。事实上这台机器正在构建一种能够重新编辑DNA的酶,而这种酶能够给人类的食品工业和农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由于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基因编辑的尖端技术,科学家现在可以轻轻松松地将植物基因‘打开’和‘关闭’,这个操作过程就像打开照明灯开关一样。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科学》2011,(5):15-16
此次《科学》杂志纪念癌症行动法案40周年专题文章的一大特点是请到了一批活跃在癌症研究一线的知名科学家撰文,对癌基因组计划、癌细胞转移、癌症免疫编辑等当今癌症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或方向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在克隆羊多利诞生之后,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由人类体细胞克隆的婴儿出生,目前科学家仅仅想要培育克隆胚胎都够呛,更别说克隆人了. 相比之下,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就相对比较容易了.有人担心,不至于简单到如同任何一个人在厨房就能做到的事,但只要有足够多的经费,一个由生物学家和试管授精医生组成的小团队可能会创造出第一个通过基因编辑而成的婴儿.这就是最令人害怕的事.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实验大鼠的脑中实现特定记忆的精准删除。此项研究有望为慢性疼痛、成瘾等以"病理性记忆"为特征的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事件的记忆是由脑内一群"印记细胞"编码与储存的,不同的记忆由不同的印记细胞群负责。传统的药理学或基因编辑技术仅能大范围地、非特异地影响神经细胞,无法精确操控有特定功能或解剖特征的神经细胞群。  相似文献   

18.
<正>在很多情境下,科学家们被要求互相评价对方的工作,所有这些评价都会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科研生涯产生持久的影响。在新奥尔良举行的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会上,期刊编辑、联邦基金组织的代表,以及从事同行评议工作的科学家们齐聚一堂,探讨同行评议的未来,解构同行评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最新联合疗法,将持续递送抗逆转录病毒的给药系统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相配合。这种疗法首次从活体动物的基因组中消除了HIV-1的DNA,标志着在开发新疗法,治愈人类HIV病毒感染的征途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与早期的基因疗法不同,CRISPR可精确定位特定基因。在最新一项用CRISPR和一种高效的普通ART药物同时打击病毒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国家科学院召开的国际人类基因编辑组峰会上讨论道:一位母亲痛彻心扉的呼吁,优生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哲学、伦理和道德的辩论,及某个科学领域的不确定性和规则制定的不完整性,以上这些预测了一个国际团队和三位科学家因新的DNA编辑新技术CRISPR有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