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13,(12):6-6
科学家最近发现,黑猩猩和猩猩(以下合称猩猩)能够记忆起几年前发生过的类似的事情(在这些类似的事件中,涉及到同样的任务、地点和人员)。这暗示猩猩能把多个极相似事件中的不同元素结合起来,而科学家以往认为这种记忆只有人类才具有。例如,当面临某个特定场景时,猩猩能迅速想起到哪里可以找到工具(工具放置的地点它们只见过一次)。科学家感到惊讶的是,哪怕猩猩是在3年前甚至更久以前见过这种场景和这种工具,它们也一样能很快(平均只需5秒钟,也就是不加思考)找到工具。科学家指出,在研究非人类动物对过去事件的记忆方面,上述新发现仅仅是开始。  相似文献   

2.
李升伟 《世界科学》2011,(1):47-48,37
2010年12月2日,科学家宣称他们正在训练的一种细菌可以在含砷饮食条件下生活和生长,这种砷可以替代生命所必需的六种元素之一的磷元素。对于这一发现,有科学家认为,这无疑开启了这样一种可能,即促使人们加快寻找到这一类生物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05,(12):59-59
这些元素都是从哪里来的?这是科学家希望找到的答案。我们知道太阳像一座制造氢和氦的巨大工厂它。用质子和电子创造了这种2元素,其电子在内部以近乎光速运行。氢和氦是周期表上最轻的元素原,子序数分别为1和。2在这个核聚变反应中释,放出大量能量———大到太阳的能量可以传到  相似文献   

4.
无需冷却的超导体存在吗?乔阿光编译在温度低到某个临界值时,某些金属或合金会处于超导状态,即电阻接近于零。最高的临界温度长期以来一直是18K,这种低温一般要用液氦冷却才能达到,因而大大限制了它的实用性。1986年10月两位瑞士科学家发现一种含有稀有元素...  相似文献   

5.
迄今发现的最重的6个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上原子序数最大的6个元素终于有了正式名称。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执委会最近提出,104号元素应叫做Ruther-fordium、105~109号元素应分别叫做Dubnium、Seaborgium、Bohrium、Hassium和Meitnerium。 这6个元素都是用著名科学家的英文名字来命名的,词尾的“ium”3个字母是化学元素名称常用的后缀。到目前为止,元素周期表上前103个元素都有了自己的名称和相应的元素符号,而且每个元素也有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文明的曙光降临大地,人类便孜孜不倦地探求宇宙内在的规律。面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人类自古以来就企图用少数几种"元素"来归纳它们。到了19世纪末期,科学家们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此后,在一段较长的历史时期里,科学家们都认为原子是不可再细分的基本单元。直至人们发现了"放射性"现象。  相似文献   

7.
许多稀罕的物种曾经被认为灭绝了。但是很多年后。人们又在某个隐秘的角落里发现了它们。侏儒眼镜猴就是这样一种神秘的动物.它在87年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科学家一度把它列为灭绝物种。然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在印尼的森林中捕捉到活的侏儒眼镜猴。  相似文献   

8.
科里斯·阿亚米是美国加州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8年前,他想让计算机程序在特定的环境中进化出添加的本领.于是,他制造了一些低级的数字生物,并定期给它们输入数字.刚开始,它们"傻乎乎"的,没有任何反应,但引人注意的是,数字生物每复制一次,它的指令链上的某个指令就有一次产生突变的机会.有这些突变,会使生物体以同样简单的方式加工其中的某个数字,比如某个生物体可能会生成阅读某个数字和产生相同数字的能力.这就是科学家对数字生物具有智能进化的最早发现.  相似文献   

9.
和其他所有人一样,科学家们都希望能预言未来--不是某个人的未来,而是地球自身的未来.怎样才能预言未来会发生什么呢?一个办法是回首往昔,寻找那些今后会重复出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科学正在日益全球化,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正在向国际合作趋势发展,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局部地域。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和流动,同时在两个或三个国家从事科研工作已成为一种趋势。趋势:科学研究趋向国际合作今年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来自于四个国家,但一些报纸的新闻报道都热切地将这份荣耀进行着更多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
郭德才 《科学之友》2005,(15):70-71
我们每个人的脾气、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让你在短时间内就能较快、较准确地了解某个人的禀性,那可是件极不容易的事.但在近期,美国行为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却发现,只要仔细观察一下某个人喜欢吃的食物,就可基本了解此人的脾气和性格.  相似文献   

12.
迄今发现的最重的6个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上原子序数最大的6个元素,终于有了正式名称。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TAC)执委会最近提出,104号元素应叫做Rutherfordium、105号至109号元素应分别叫做Dubnium、Seaborgium、Bohrium、Hassium和Meltnerlum。这6个元素都是用著名科学家的英文名字来命名的,词尾的ium三个字母是化学元素名称常用的后缀。到目前为止,元素周期表上前103个元素都有了自己的名称和相应的元素符号,而且每个元素也有了固定的中文名称。103号以后的6个元素的中文名称和元素符号都有待确定,因此这里还无法给出…  相似文献   

13.
我们每个人的脾气、性格都是不一样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让你在短时间内就能较快、较准确地了解某个人的禀性,那可是件极不容易的事。但在近期,美国行为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却发现,只要仔细观察一下某个人喜欢吃的食物,就可基本了解此人的脾气和性格。  相似文献   

14.
机械性人造心脏生老病死是谁也摆脱不了的自然规律。有的人生来就缺胳膊少腿,还有一些人在意外事故(如车祸、疾病等)中失去了某个器官,更多的老年人因为器官病变而在病痛中度完余生。不少善良的科学家正在为解除人们的痛苦而努力工作着,如美国科学家近年来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学家和意大利科学家在遥远的天际又发现了一颗飞速旋转的恒星。这是一颗脉冲星,位于狐狸座和天鹅座之间,每秒钟旋转一百六十三次,它是迄今发现的第二颗飞速旋转的恒星,去年在狐狸座发现的脉冲星每秒钟旋转六百四十次。科学家们说,他们发现这颗新发现的脉冲星是某个二星系的成员,它和另一颗恒星相互环绕运行。这颗脉冲星和狐狸座的那颗脉冲星理应减速,但它们能够在很久以后依然如此快速地旋转,科学家们相信,这种二星系可以对此作出解释。据信,脉冲星是大星球早年爆炸后的残留物,爆炸产生了较小的恒星,它的原子紧紧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结构紧密的星体。科学家们说,爆炸的力量导致了这些分量沉重、结构紧密的恒星快速地旋转,每旋转一次,就产生横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国家科学院召开的国际人类基因编辑组峰会上讨论道:一位母亲痛彻心扉的呼吁,优生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哲学、伦理和道德的辩论,及某个科学领域的不确定性和规则制定的不完整性,以上这些预测了一个国际团队和三位科学家因新的DNA编辑新技术CRISPR有可  相似文献   

17.
人类DNA藏着外星人加密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桦 《科学之友》2005,(1):39-39
澳大利亚天体生物学家保罗·戴维斯在最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外星文明也许早将他们的“兴衰史”和对人类的“欢迎词”写进了我们人类的细胞DNA中,只有当人类的科技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才能读懂我们DNA中那些由外星人留下的“加密信息”!戴维斯认为,他  相似文献   

18.
球状雷电是神奇的大气来客,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与科学毫不相干的人)的普遍注意.这是一种发着光而存在时间长且往往是球状的东西,它不会依附在某个物品上,而是自由地在空气中漂移.把球状雷电从其他大气现象中分开来的愿望使得在数世纪期间内收集了关于它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因此现在我们能够相当有把握地推断被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19.
执著与固执     
如果说科学家有时候也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概不会有人相信.科学家总是站在探索大自然的第一线,哪能出这样的毛病.然而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认识过程中,正确和错误的认识都会出现,在某个条件下认为是正确的,在另一些条件下可能就不正确了,从某一个侧面看是正确的,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就不正确了.一个科学家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会因固执而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窗     
太阳曾经也有“伴侣”日前,美国多所大学的科学家宣称,太阳可能也曾是某个双恒星系统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太阳可能拥有过一颗伴星。之后,不知是何原因,这颗伴星逐渐远去,只留下太阳“独守空房”。有关成果的论文发表在5月份出版的《发现》杂志上。科学家们是利用不久前发现的“赛德纳”小行星所拥有的独特运行轨道推算出这一结果的。据介绍“,赛德纳”的椭圆形轨道似乎被某种外力拉长,公转周期长达1.2万年。科学家认为“,赛德纳”和柯伊伯带中那些运行轨道怪异的小行星可能受到了某颗未知恒星的吸引。科学家们认为,这颗未知恒星并非仅仅是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