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2 毫秒
1.
“太阳黑子(日斑)周期可能是更长的太阳活动周期的一部分。”一位美国空军部队的科学家瑞恰德·阿特洛克如是说。他曾在美国沙克莱曼托山顶的国家太阳天文台进行过观察研究,并说“连续的太阳循环周期会有部分交迭”。阿特洛克(Altrock)在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收集了19年的数据资料得出了他的结论。这项研究表明,一次完全的太阳循环周期可能延长到接近20年。而  相似文献   

2.
用一种新的技术观察太阳,瑞士天文学家已经获得了高分辨能力的图像。这些图像揭示了太阳表面的小规模的磁活动区,它和太阳黑子活动(日斑)有关。苏黎世天文学研究所的克里斯托弗·凯勒(Chri-stopher U.Keller)说,关于这些叫做磁通量管的理论早就提出过,但至今无法进行直接详细地观察。在9月24日《自然》杂志上,凯勒宣布了第一次同时观察到了磁通量管的可见光和磁场信号。  相似文献   

3.
天文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证据:穿过可见的太阳表面有稳固的气流存在,从太阳内部在太阳赤道上升并朝南北极运动。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设在亚拉巴马州的亨特斯维尔的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的大卫·H·哈什维(David H. Hathaway)说“太阳表面气体的流动能提供新的洞察太阳黑子(日斑)周期循环”。  相似文献   

4.
太阳磁活动强度呈现大约11年的周期性变化,这是太阳内部等离子体湍动对流和磁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太阳的磁流体力学发电机过程.由于对流层强分层、湍流和非线性的特征,人们远不能通过真实太阳物理参数的全球磁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来认识太阳磁周期的演化.简化的发电机模型,如轴对称运动学平均场发电机模型在理解太阳磁周期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磁场的极向分量和环向分量在一定速度场的作用下相互维持,使得磁场能持续的周期性变化.其中的关键物理问题包括:产生环向场的机制和位置,产生极向场的机制和位置,环向场浮现到表面产生具有倾斜角黑子的物理过程以及黑子赤道向迁移的机制.目前只有环向场的产生机制争议较少,其他的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平均场发电机模型建立以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流认识和主流的发电机模型.过去十几年中Babcock-Leighton型磁通量输运发电机较为全面地解释了太阳磁周期变化的整体特征,但也面临一些新认知的挑战.包含环向磁流管浮现的三维Babcock-Leighton型发电机可能成为下一代主流的运动学发电机模型,它将和全球磁流体力学模拟并行发展,互相受益,提升对太阳磁周期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磁场测量是太阳科学观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围绕磁场展开的相关研究是太阳物理的研究热点.磁像仪是一种可以进行高分辨磁场观测的精密测量器件,在地基和空间太阳观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窄带可调谐滤光器是磁像仪获得窄带光的核心光学部件,其特性会对磁像仪的性能产生影响.滤光器分为两大类,具体可包括4种结构,不同结构具有不同的性能特征,可根据磁像仪的需求进行选择.本文调研了国内外著名地基、球载、空间太阳磁场望远镜,总结了太阳磁像仪中常用的各种窄带可调谐滤光系统的实现方式,滤光器的结构、原理、轮廓特性以及在磁像仪中的应用场景,归纳了不同太阳磁像仪滤光系统的设计特点和关键技术,以期为未来太阳磁像仪滤光系统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太阳身边丢失了一个大行星太阳的起源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大约在46亿年前,太阳系所在的区域存在着一大片由氢元素构成的星云,也就是气体尘埃。这些尘埃云发生凝聚,形成了最早的太阳。也许是尘埃自然流动引发,也许是附近的超新星爆发引起,总之,尘埃聚集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7.
<正>假如没有太阳,也就不会有太阳系。如果地球还存在,生命是否存在就很难说了,因为在茫茫宇宙中,出现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是极其偶然的。当然,假如起初没有太阳,也就很可能没有我们人类存在,我们也就没有可能在一起谈论这样的一个话题。接下来我们继续猜想,假如我们突然失去太阳,地球将会怎样呢?没有人类的地球又将会怎样呢?游荡的行星如果太阳突然不见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在没有牵绊之下继续飘动。风筝会因为空气阻力很快失去平衡掉落在地上,而没有了太阳的地球却与之不同,失去了太阳引力的地球会笔直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27日,一次极为猛烈的伽玛射线爆发淹没了银河系中所有其他恒星的光辉。这次大爆发历时仅1/10秒,但释放的能量却比太阳在10万-20万年里释放出的能量还多。这次爆发源于一颗直径只有20千米的磁星——“SGR 1806-20”的爆炸。“SGR 1806-20”是目前已知的大约10颗磁星之一,磁星是拥有超强磁场的中子星(中子星是全部由中子构成的星球)。“SGR 1806-20”位于人马座,距离地球大约50000光年。科学家现在  相似文献   

9.
动态点击     
太阳表面也有山峰和山谷最近一次研究机构对太阳外形的观测显示:这个太阳系中主要的星球也有山峰也有山谷。这一最新成果是夏威夷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刚刚公布的。这个小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报告称太阳表面覆盖有许多大约100米高的山峰,每个山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有9万公里。这一结果的获得是该研究小组利用美国和欧洲共同发射的SOHO航天飞机对太阳的表面形状进行了为期3年的观测后作出的。据有关专家称,这一结果的得出将有助于解释长期困扰着科学界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太阳在两极方向旋转得比赤道方向旋转得慢。夏威夷大学天文学院…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10,(1):5-5
<正>这张经过色彩加工的照片取自美国宇航局"STEREO"飞船最近拍摄的一段录像,它显示了磁回路在太阳表面一个活跃  相似文献   

11.
太阳等离子体质量流量输出的给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清军 《科学通报》1994,39(16):1501-1501
本文首次从MHD理论的角度,以光球磁场观测和K-日冕亮度的全日面观测为基础,对此问题作初步探讨.本文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新结果是:磁中性线区(即电流片区)是太阳等离子体质量输出最大的区域,与分析部分间接和直接观测数据所得定性结论一致.1 观测基础通过对太阳的连续观测,可在太阳自转一周的时间尺度内测得K-日冕偏振亮度和光球磁  相似文献   

12.
薛明伦 《科学通报》1982,27(14):848-848
直圆柱等离子体由于分析计算简单,又是小展弦比环形等离子体的一个很好的近似。近年来,除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外,对于太阳表面磁结构的磁流体力学稳定性的计算,也多半是以直圆柱的计算作为初步。Shafranov对于最简单的电流分布j_x=常数,导出了固定边界和  相似文献   

13.
《科学24小时》2012,(12):37
在天文学中,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用AU表示。作为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AU相当于149,597,871千米,大约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但今年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天文学家已经重新定义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天文单位AU终于从一个模棱两可的估算值变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     
太阳会不会燃烧尽? 地球上的生物是靠了太阳的能量才得以生存、发展的,没有了太阳,也就没有了一切。那么,光芒四射的太阳会不会有一天能量耗尽?那时太阳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太阳是个什么样的星体。 太阳的半径约有70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它是一个巨大的气体团,其中3/4是氢气,1/4是氦。其他的元素都不到太阳整体的千分之一,加起来也只占2%。太阳中心的温度约1500万℃,表面温度约6000℃。 太阳为什么会在燃烧时放出耀眼的光芒呢?太阳的燃烧和地球上的物体的燃烧不一样。太阳是在中心部位进行氢原子变为氦原子的核聚变反应。在进行这种反应的同时,原子质量的一部分(约0.7%)变成了能量。太阳就是靠了这一部分能量才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假如没有太阳,也就不会有太阳系。如果地球还存在,生命是否存在就很难说了,因为在茫茫宇宙中,出现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是极其偶然的。当然,假如起初没有太阳,也就很可能没有我们人类存在,我们也就没有可能在一起谈论这样的一个话题。接下来我们继续猜想,假如我们突然失去太阳,地球将会怎样呢?没有人类的地球又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6.
《知识就是力量》2014,(7):38-39
<正>500纳米:壁虎依靠脚趾上的极细毛吸附墙壁,这些毛的直径是200~500纳米。太阳表面温度大约是5800K,发出的光的波长大多为500纳米。微米:500胃黏膜保护层的厚度为500微米。500秒:光从太阳到达地球大约需要500秒。  相似文献   

17.
张天蓉 《自然杂志》2016,38(6):456-460
太阳最后会变成一个黑洞吗?答案是:不会。因为太阳的质量比较小,不会演化为黑洞。太阳将在几十亿年后,经过“体积巨大、光芒四射”的红巨星阶段,最后形成一个致密的白矮星。白矮星密度极高,一个质量和太阳差不多的白矮星,大小却只有地球那么大,即太阳直径的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普朗克时代     
大爆炸论认为,整个宇宙是在大约二百亿年前的一次巨大爆炸中产生的。这次爆炸的巨大程度虽难以理解,但是,提出下列问题问问自己,似乎也很自然:“大爆炸时的情况如何?”“大爆炸前又是怎样?”要是我们能够追溯时间作一次短暂的旅行,那么,我们首先就会看到,我们的太阳是在大约五十亿年前,或大爆炸一百五十亿年后形成的。当着我们  相似文献   

19.
借助人造地球卫星和地面观测站,人们解开了北极光会动之谜。发生在地球和月球间距地球大约1/3处的磁重联是动态北极光的成因。太阳向外发射的高速带电粒子,即太阳风,与地球大气原子冲撞后可产生极光。不过,这种极光极其微弱,一般不能为肉眼所见。人们在北极地区夜空中所看到五彩斑斓、变幻莫测的极光属动态极光。  相似文献   

20.
夏威夷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美国和欧洲共同研制和发射升空的 SOHO 型航天飞机,对太阳的表面形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今年6月1日,该小组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报告说该研究小组最近一次对太阳外形的观测显示:这个太阳系中主要的星球——也是惟一的恒星——的表面如同海洋表面一样,有山峰也有山谷,在太阳表面覆盖有大约100米高的山峰,每个山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有90000千米。有关科学家和专家共同分析指出,这一研究成果的得出,将有助于弄清楚长期困扰着科学界的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太阳的两极方向旋转得比赤道方向慢。夏威夷大学天文学院的杰夫里·库恩教授说,这项观测活动与一种叫作罗斯比波现象的研究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近年在天文学界对太阳内部旋转方向的研究倍受关注。太阳的自旋转所产生的大气长波,是用气象学家卡尔·古斯塔夫罗斯比的名字命名的,所以称为罗斯比波。这种现象在地球大气中和海洋上都能观察到。这一研究结果显示,罗斯比波现象在太阳表面产生一种微弱的旋风,而这种旋风反过来又使太阳表面形成这种有峰有谷的地形特征。英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海洋学专家威廉·帕奇特说:"这个结果对太阳来说非常有趣,因为它告诉我们,在太阳这个原以为是一团糟的星球上,也有它自己的外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