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们的银河系家园广阔而美丽,同时又萦绕着许许多多未解的谜题。银河系的重量就是最引人关注的谜题之一。尽管天文学家进行了数十年的尝试,但依然未能准确估计银河系的总质量,只能给出大致的范围:太阳  相似文献   

2.
据英国和加拿大的天文学家们说,我们的银河系终于不再被拉向一个隐藏在宇宙空间的巨大的质量.以往,为了解释我们的银河系何以会相对星系整体的流动有一个运动,一些天文学家曾经推测,存在着一个被叫做“强引力体”的巨大的质量团块.  相似文献   

3.
韩金林 《自然杂志》2007,29(2):96-101
太阳是银河系中千亿颗恒星之一。银河系是我们在宇宙中的家园。人类对银河系的了解还非常初步。我们花了十几年时间研究银河系磁场,使人类对银河系磁场从局域认知发展到整体结构图像。本文介绍我们探索银河系磁场的历程和目前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5,(7):7-7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恒星的体积最大也不会超过太阳的150倍。在这项研究中,天文学家将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准银河系中恒星密度最大的区域——圆拱星团,以便获得最好的观测样本。科学家原本期望能在那里发现质量为太阳的500倍至1000倍的超级大恒星,然而,尽管他们分析了那里的上千颗恒星,却没有发现有一颗恒星的质量超过了太阳的130倍。据估算,尽管两颗超大恒星的碰撞可以产生一颗质  相似文献   

5.
<正>天文学家们发现了6颗气态行星,它们都像图中这一颗,运行方向与其恒星的旋转方向相反多亏我们的幸运之星———太阳,我们才能生活在银河系一个相对平静的角落里。天文学家们发现了6颗巨大的行星,不规则的轨道表明它们在其恒星系统内发生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天文学家们最近发现了70颗最古老的星球,这些处在球状星团中的星球分布在银河系。它们是在大约150亿年前在银河系第一批星球的一部分。天文学家们知道这70颗星体是最古老的星球,是因为它们所含的重元素浓度非常低,低于太阳所含0.1%的重元素浓度。这些原始重元素几乎全是氢和氦。它们是在大爆炸过程中产生的,是银河系形成时期所没有的,只是后来在天体内合成的重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重元素才分散在银河系,在后来相  相似文献   

7.
远在天马座星云之外,有一个银河中绝无仅有的能源,天文学家们想把在银河中心发现的那个东西称为“致密源”,以便把它记载下来。但事实上,现在许多天文学家认为它是一个质量比太阳还大一百万倍的黑洞。没有—也许永远不会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厚厚的星际尘埃和气体的带所遮蔽住的这个银河中心远离我们有30,000光年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关于"恒星及其行星家族如何起源"的问题,一直是科学界争论的焦点,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著名天文学家坎特·拉普拉斯堤出:"太阳及其行星家族均同时起源于旋转的原始物质星云中"的宇宙起源说,当时闻名于世。到了20世纪初,切姆贝林·伊穆尔顿和金斯又提出所谓"行星起源潮汐说"。根据这一假说,太阳系行星起源于它们绕太阳运行时从太阳身上"俘获"的潮汐凝聚物中。本世纪50年代,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施密特又提出:"行星起源于银河系中的原始物质星云中"的假说。最近,德罗比雷夫斯基等学者则提出:"行星的起源同太阳和大质量卫星的相互作用有关"的假说。其实,我们所观察的全部恒星,有2/3是由两个和两个以上的恒  相似文献   

9.
自然信息     
巨大的银河系环美国航宇局戈达德(Goddard)空间飞行中心的研究人员已确认,一个巨大环状的增强γ射线发射区域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这一现象作为“5千秒差距环”是射电天文学家和红外天文学家所熟知的,根据哈丁(Alice Harding)和斯特克(Floyd Stecker)的看法,它可能与银河系中最年轻的恒星形成区域有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7,(9):4-4
天文学家最近宣布,到大约50亿年之后。即银河系和仙女座基系完成碰掩之时.太阳和地球很可能将被甩到一个遥远.孤寂的太空地带。还有一种很小的可能性,即35亿年屑整个太阳系都被“铲”进仙女座,从而被兼并掉。银河蕞和仙女座开始碰撞的时间是在大约20亿年之后,  相似文献   

11.
致密天体     
全球射电望远镜使天文学家能够(看清)遥远的类星体和射电星系核的图象,发现我们的银河系里形成恒星和行星系统的致密区域.  相似文献   

12.
动态点击     
<正>银河系到底有多"重"过去几十年,研究人员已尝试使用多种观测技术为银河系"估重",认为银河系的质量应该在5000亿到3万亿个太阳质量之间。日前,一个国际团队利用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欧洲航天局"盖亚"探测器对银河系进行了迄今最精确的"称重",认为银河系质量大约相当于1.5万亿个太阳质量。这一最新测试结果果然处于上述范围的中间。宇宙中最轻的星系质量仅相当于10亿个太  相似文献   

13.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12,34(2):69-73
在天文研究中,天体距离测定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天体尺度上,有些距离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如太阳系内以日地平均距离最为重要,需尽可能精确地加以测定;在银河系范围内最重要的当推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太阳银心距)。在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建立第一个银河系模型以来的200多年时间内,人们为确定可靠的银心距可谓是“费尽心机”。目前,天文界广泛采用的银心距测定值为(8.0±0.5)kpc。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08,(3):7-7
天文学家近日指出,大约在4000万年之后,一团被称为“史密斯”的巨型氢云将与银河系发生碰撞,届时将引发新恒星形成浪潮,接着又会出现恒星死亡大潮。据估算,史密斯氢云中包含的能量足以制造1000万个太阳。目前,史密斯氢云距离银河系圆盘大约8000光年,距离地球大约40000光年。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欧洲天文学家公布了首张银河系大规模年代图,显示了银河系中心形成的复杂结构。银河系是一个涡旋星系,中心有一个凸起,直径达数千光年,包含了银河系星体总质量的四分之一。欧洲南方天文台(ESO)领导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分析了单颗恒星的化学性质、颜色、亮度和光谱信息。同时,利用模拟和观测得到的数据,调查了银河系数百万颗恒星,并将其与光谱仪测得  相似文献   

16.
黑洞是什么?有人称,黑洞是“用神秘包裹起来的谜中谜”。其实,黑洞就是天体爆炸后的残留物,如此命名是因为即使光也无法逃脱其引力。现在,天文学家已经知道黑洞遍布整个宇宙,而且还在包括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在内的各星系中心发现了最大的黑洞——超大质量黑洞。这些“超级黑洞”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10亿倍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08,(6):12
日本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一个300年前突然苏醒的黑洞,而且它已经开始“狼吞虎咽”。黑洞位于银河系中央,原来一直处于沉睡状态。距地球约26000光年的它就是“人马座A星”,是一个质量为太阳的400万倍的“怪物”。日本天文学家利用欧洲航天局的“XMM-牛顿轨道望远镜”和美、日两国的X射线卫星发现,  相似文献   

18.
星际分子云     
美国一组天体物理学家(D.圣德斯、N.斯克维尔、D.克雷门斯、P.索洛门)利用14米射电望远镜,在115赫兹频段上观测到银河系范围内的一氧化碳分子辐射,这一范围仅限于银河系的太阳轨道范围内。这项观测可以测定几千块星际气体云的大小和质量,并确切它们在银河系中的空间分布。星际云几乎都是由氢分子组成的,但其中还有  相似文献   

19.
宇宙动态     
300年前苏醒的黑洞日本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一个300年前突然苏醒的黑洞,而且它已经开始"狼吞虎咽"。黑洞位于银河系中央,原来一直处于沉睡状态。距地球约26000光年的它就是"人马座A星",是一个质量为太阳的400万倍的"怪物"。  相似文献   

20.
天文学家们已观测到银河系中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恒星.这些恒星位于包围着银河系的球形银晕中,它们是150亿年前银河系形成时就诞生的最古老恒星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