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纳希     
1957年11月30日新西兰举行了大选,结果工党在选举中击败了执政八年的国民党。12月12日,新内阁宣布成立,由工党领袖华尔特·纳希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和毛利人事务部长。纳希现年七十五岁。1882年生于英国,1909年移居新西兰。他很早就参加了新西兰工党并担任领导工作。从1919年起他就是工党全国执委会委员,之后曾任工党书记,1935至1936年任工党主席。1929年当选为众议员,一直连任迄今。1935年工党执政,纳希任财政部长兼税务部长,后又兼任商务部长和社会保险部长。1940年起任副总理,并仍兼上述各部。1942年出任新西兰首任驻美国公使,1944年调回国,仍任副总理兼财长和税务部长,直到1949年工党下台。1951年,前工党议会领袖佛莱塞去世后,即由纳希继任。  相似文献   

2.
工党大选获胜,朗伊成为战后第一位连任总理的工党领袖。新西兰大选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外界注意的是工党的反核政策关乎新西兰和美国关系的前景。国内关心的主要是经济改革。工党继续执政获得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7月14日,新西兰提前举行3年一度的大选.工党以56票对37票战胜执政近9年的国民党.7月26日,42岁的工党领袖戴维·拉塞尔·朗伊已接替国民党的马尔登宣誓就职,成为本世纪新西兰最年轻的总理.  相似文献   

4.
闯过大选暗礁,又临经济险滩。工党以微弱多数获胜组阁,它将承受来自各方面的更大压力和制。 3月24日,澳大利亚拉开大选战幕,经过一番激烈角逐,以霍克为首的工党再次获胜,蝉联执政。这是工党继1983年、1984年和1987年连续三届执政后赢得的又一次大选胜利,霍克也因此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位连任四届总理的工党领袖。  相似文献   

5.
按照英国宪法每五年举行一次大选的规定,今年应当举行大选。4月9日,英国首相道格拉斯-霍姆宣布今年秋季、大概是10月举行大选。其实,从去年秋天开始,竞选斗争就已经加紧进行了。英国保守党执政十三年来,英国国内情况和国际地位都是江河日下。保守党内部矛盾重重,英国人民对保守党政府的厌恶情绪日益增长(参阅本期《英国霍姆内阁的穷途末路》一文)。因此,工党方面认为这次大选是他们的大好机会,该论到他们来做庄了。但是,工党提出的政策,究竟同保守党有多少不同呢? 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刊登了戈登-沃克的一篇文章,全面说明工党的国防和外交政策。戈登-沃克是工党“影子内阁”的外交大臣,1950—51年曾任工党内阁的外交大臣。他在这篇文章里表明,工党如果执政,在外交上将更加追随美国的政策,力求发展美英之间的“特殊关系”,同时企图继续充当美苏关系中的掮客,从中渔利;在国防上将托庇于美国的“核保护伞”,而致力于发展维护英国殖民利益的常规武装。当然,文章的内容在有些问题上也反映了美英之间的矛盾。此外,这篇文章述及工党的对华政策时,一方面表示“工党政府将更加密切它同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对中国进行了歪曲和诬蔑,说什么要使中国“受到联合国内世界舆论的压力”。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新西兰工党执政,宣布禁止美核舰艇进入新西兰港口的政策,致使新美关系恶化,澳新美军事联盟濒临破裂.1951年9月1日,澳、新、美在旧金山签订《澳新美安全条约》,这是三国结成的具有军事联盟性质的条约,是二次大战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的一系列军事联盟中的一个环节.新工党虽一向执行对美友好,保持澳新美条约的政策,但在今年的大选中,它以禁止美核舰艇进港为其竞选口号,受到了  相似文献   

7.
『撤切尔主义』振兴了经济,留下了社会问题;梅杰政府为自身政策失误也为前任的问题付出代价。英国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的局面,终于在5月1日的大选中结束。在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的时候,回顾一下保守党从上台到下台的历程,是很有意思的。从“巴茨克尔主义”到“撒切尔主义”二战后的头30余年中,英国两大党不管哪个上台执政,奉行的都是由艾德礼工党政府首先推行的所谓“巴茨克尔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政策。那时的保守党政府尽管对工党的价值观念及其政策方针存有根深蒂固的反感和疑虑,但也不得不面对既成事实,把工党政府搞的这一套接过来,略加修饰变成自己的东西。然  相似文献   

8.
一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渡过了一个难关。工党议员七十三名对英国政府现行外交政策和征兵制度的修正案,终于十九日遭下院否决了。这次修正案的否决,是由于保守党和工党一部份反动议员的联合支持,以及多数工党议员的缺席(约一百多名工党议员拒绝投票)。实际上,工党本身的议员反对外交政策者达一百六十一名之多,赞成者仅二百三十人,二者相差无几,而且这些反对英工党政府现行外交政策者,仍表示保持其原来的意见,坚决反对到底。英国外交政策所包含的危机并未过去,所以这次工党议员的「反叛」事件,显然不能说是问题的解决,而只是问题的开始。波涛原是由无数浪花激成的。英国这次政潮的发生,决非偶然。原来自工党执政一年以来,它的政策,特别是外交方面,简直和保守党没有什么两样。在  相似文献   

9.
拉开了距离英国的工党与工会在某种程度上犹如一对孪生兄弟。1900年,英国工会和独立工党联合成立劳工委员会,1906年委员会取名为工党。在以后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中,英国的工会始终是工党的阶级基础,也是工党经费的主要支柱,而工党亦成为工会在政治上的代言人。两者组织上相互交叉,许多工会集体加入工党。尽管工会与工党之间也发生过多次政策上的冲突,但纵  相似文献   

10.
英国在三月三十一日提前举行了大选。按照英国的选举制度,应該是五年选举一次。上台仅十七个月的工党政府,由于在議席中仅有三票的微弱多数,統治地位一直岌岌可危,有些重要法案难以在議会中通过;而英国的經济困难有增无已,国內外政策到处碰壁。因此,工党想通过大选来改善自己的处境。現在,大选的結果已經揭曉,工党以九十七席議会多数继續执政。  相似文献   

11.
8月7日,新西兰总理朗伊突然宣布辞职。此举恰如飞起一石,在新西兰政坛上激起了层层波澜。朗伊领导工党政府历时已届5年,这5年中工党政府对经济和社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虽然改革引起不少问题,但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最明显的改善是财政赤字由1984年度高达31亿新元降至1988年度的7亿多,通膨率由18%降至目前的4.4%,外贸有了较大盈余,国际收支状况也有明显改善,经济已走上了复兴之路。当然,工党政府也面临着一个严重  相似文献   

12.
竭力塑造一种与前政府不同的形象与风格,能否从根本上改变英国的面貌现在还很难说。以“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赢得今年5月大选上台执政的布莱尔政府,宣称在内政外交上都要有一个“新开端”,竭力塑造一种与其前任梅杰保守党政府不同的形象与风格。两党大体一致的经济政策布莱尔曾反复表示,新工党代表一种新的政治传统,它既不会固守老工党的过去,也不会因循撤切尔保守主义的自由市场个人主义,而要将市场和“社会主  相似文献   

13.
<正>新西兰是南太平洋地区重要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奉行无核化政策,然而这种政策近期正在发生微妙变化。2月1日,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在墨尔本举行联合政府上台以来首次外长与防长“2+2”会谈。新西兰外长彼得斯在会谈后表示,将寻求与澳建立更紧密的防务关系,并考虑加入“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这标志着有关新西兰加入AUKUS的讨论已经正式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14.
正特朗普执政近四年,对外政策遭到不少诟病。仔细观察,姑且不论其对外政策好坏与否,其一贯性、连续性有目共睹,无论是大国竞争还是"退出主义"都已成为"美国优先"之下"特朗普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个性鲜明且持之以恒的对外政策究竟由哪些人推动?特朗普在其中又扮演了何种角色?美国对外决策机制出现问题了吗?  相似文献   

15.
3月2日,澳大利亚大选揭晓:约翰·霍华德领导的自由一国家党联盟赢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在议会148个议席中获90个席位,而以基廷为首的工党仅获46个席位,从而结束了工党连续执政13年的历史。霍华德当选为澳大利亚第25届总理。大选:稳扎稳打这次大选早在宣布之前就被新闻界炒得沸沸扬扬。多次民意测验表明,两党势均力敌、不相上下。基廷执政4年,政绩颇佳。积极进行经济改革,调整产业  相似文献   

16.
1945年2月13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将当时的保守党政府财政大臣巴特勒(Butler,R.A.)及其前任工党政府财政大臣盖茨克尔(Gaitskell,Hugh)的姓氏缩写合并,创造了巴茨克尔主义(Butskellism)这个词。它着重说明保守党和工党在国内基本政策上都推行一种大体一致的、建立在艾德礼工党政府“社会主义”政策和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政策基础之上的福利资本主义。振华  相似文献   

17.
新任英国第一国务大臣兼经济事务大臣乔治·布朗, 出生于1914 年9月。他的父亲是个汽车司机。他十五岁时一面在伦敦金融区充当小职员,一面在夜校读书。1931年至1936年,在一家百货公司当店员。1936年起,在运输工会工作,历时八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当选为下院议员。同年,英国工党执政,布朗也就参加政府工作,先后担任劳工大臣艾萨克斯和财政大臣道尔顿的驻议会私人秘书,至1947年10月,出任农业和渔业部驻议会秘书。1951年4月,调任工程大臣,同时成为枢密院成员,但不久因工党政府垮台而卸任。1955年6月,布朗被选入工党议会党团。此后,在工党“影子内阁”中历任农业、国防和内政等方面的发言人。1960年出任工党议会党团副领袖和工党副领袖。工党领袖盖茨克尔1963年逝世后,他同威尔逊争夺领袖地位失败,只得再次担任工  相似文献   

18.
死不逢时工党失舵手 5月12日,英国工党领袖约翰·史密斯因心脏病突发猝然逝世,震惊了英伦三岛,人们深感惋惜。 55岁的史密斯平易近人,深得民心。他在1979年临危受命,从金诺克手中接过工党舵柄后,把工党从连续四次大选失败的绝望情绪和溃散状态中拯救出来。在短短的两年里,工党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内部改  相似文献   

19.
《科技智囊》2010,(7):91-92
6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新西兰工党领袖菲尔·戈夫率领的该党代表团。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立国30多年来,在众多的党派中,有两大政治势力——工党联盟和利库德集团,对国家政治生活起着主要的作用。前者从1948年起一直执政到1977年,后者从1977年起一直执政到现在。二者都以犹太复国主义为宗旨,在对阿拉伯国家实行扩张上有其共同点,但在对内对外政策的有些问题上,包括在阿以争端这一重大问题的处置上,又有所差异。以色列的政策如何,它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如何发展,从其国内因素说,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这两股势力的方针政策以及它们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现将这两大集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