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评美国核威慑战略的演变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战略是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威慑战略作为美国核战略的核心,自“二战”结束开始萌芽,在经历了“遏制”、“大规模报复”、“灵活反应”等阶段的演变、发展后,到后冷战时期又有了新的走向。对美国核威慑战略进行研究,是有益于中国军事战略理论发展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2.
1954年苏联开始装备核武器后,其军事战略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了核条件下的发展时期。近三十年来,它大体可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可称为“火箭核战略”阶段,六十年代末期和七十年代为“积极进攻战略”阶段。火箭核战略 1954年9月,苏军首次举行了在原子弹实爆条件下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开始研究使用核武器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3.
罗曦 《世界知识》2021,(1):35-37
鉴于特朗普在其任内对中美战略稳定关系的冲击,美国当选总统拜登上台后的对华军事战略及核战略走向颇受关注。在竞选期间,拜登曾表示将奉行与特朗普政府有所不同的核军备发展与核军控政策,包括降低核武器作用、反对核军备竞赛、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重返伊朗核协议,等等。因此,拜登上台有可能为修复中美战略关系、重塑中美战略稳定提供一个新契机。  相似文献   

4.
华约解体、苏联剧变后,北约该怎么办?“北约战略新概念”标志着“灵活反应”军事战略的结束,而且反映了美国力图通过北约继续控制欧洲,建立美国主导的“欧洲新秩序”。  相似文献   

5.
新年伊始,美国抛出了酝酿已久的新军事战略.美国新军事战略提到了中国,美国媒体在解读时又特意突出了中国,这就引发了我国学界和民间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如今国内媒体充斥着一片“狼来了”的喧嚣,营造出一派“山雨欲来”的景象:认定美国新军事战略就是冲着中国来的,并进一步判断美国军事战略重心东移是为了加强对中国的遏制,美军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是为了集中力量对付中国.  相似文献   

6.
讲到美国的战略,人们往往以为是指军事战略,其实,美国的战略是多方面的,除了作为美国全球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战略外,还有外交、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战略。本文题目上提到的三个“边疆战略”,也许更能体现美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总体战略或叫做美国国家战略。美国从独立战争到现在,不论是当年开发西部还是今天对宇宙的开发,无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关系的调整,俄罗斯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现实遏制”战略,并出台了新的军事战略——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该战略虽含有一定程度的进攻色彩,但仍为防御性战略。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美国国防部长佩里在不同的场合,多次使用了一个崭新的概念——“预防性防务战略”,并将此概念正式写入了4月初推出的新年度《国防报告》。这是美国对冷战后国际安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大幅度调整其军事战略的结果。它标志着美国开始将其军事战略从冷战时期的以威慑为主转化为和平时期的以预防为主,逐渐完成了对军事战略的重新定位。主要内容:四个核心美国认为,冷战后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核、生物、化学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变幻莫测、频繁复杂的地区冲突;“新兴民  相似文献   

9.
里根政府执政以来,军事战略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战略思想更加活跃,新思想不断涌出。里根政府目前推行的战略,用美国国防报告的话来说,即是“根据苏联威胁的增长而发展了的灵活反应战略”。提到“灵活反应”战略,人们不免会想到六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1961年韩国朴正熙军事政变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反对一观望一支持”的微妙变化过程,这主要是由美国东北亚战略决定的。,另外,政变后军事集团的言行以及韩国国内局势大体稳定也都使美国找到了实现其对韩政霰的新“合作者”,于是美国很快转而支持军事集团。  相似文献   

11.
当前,以美国思想为主导的北约战略正在经历重大的变化。由于美国的相对衰落和欧洲地位上升,北约开始出现“欧洲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北约未来的走向,引人瞩目。几经变迁不再是“美式翻版”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其战略从总体上讲体现了美欧双方的利益,但其核心思想则是以美国的欧洲军事战略理论为依据制定的。不论是40年代末奉行的“大规模地面作战战略”还是50年代执行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60年代以来的“灵活反应战略”,都是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三沿”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重点从“向沿海倾斜”实行大门户开放的区域增长极突破,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转型,从改革开放试验区增长核突破,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从“增加对外开放城市”突破,走有序梯次开放开发之路。“沿江开发”与“承东启西”是邓小平推进区域经济腹地开发、实施主轴发展战略的大举措。沿边后发协同战略是邓小平对区域经济梯度推进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8月,美国国防部长布朗宣布修改美国核战略的重大决定。这项决定的内容包含在卡特总统7月下旬批准的第59号总统指令中。苏联对此反应强烈,开动了宣传机器对美国新的核战略大加攻击,认为其实质是加强对苏联的“对抗政策”。美国和西欧报刊也发表了许多褒贬不一的评论。争论由来已久美国国内关于核战略的争论由来已久,核战略亦几经改变。这种长期争论归根到底在于:如何根据美苏核力量对比的变化,来估计未来美苏核战争的性质、规模和后果。一种观点是:一旦发生核战争,就不能加以控制,一定是全面核大战,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因  相似文献   

14.
美国正全力推出国家导弹防御计划(NMD),尽管布什政府一再声称这一计划主要是针对伊拉克等“无赖国家”的,但随着这一计划的进一步发展,势必对中国未来的核战略形成极大挑战。中国在战略方面如何应对,将关系到亚太乃至世界格局的稳定和中国国内的改革开放前景,不能不细察之。美国:包藏祸心许多共和党强硬派认为,正是当年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使得“邪恶”的苏联帝国垮台。在他们看来,冷战结束后建立一个保卫美国的核防御盾,既有重要的现  相似文献   

15.
美国正式退出《反导条约》之后,国际核态势和冷战时期相比可以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冷战时期美苏采取的相互确保摧毁战略使得美苏之间没有发生大战,于是核威慑战略成为核国家的普遍战略。现在美国核战略从防御型转为进攻型,国际安全是更加有保障了,还是不如以前确定了?如果核国家采取防御性的相互威慑和进攻性核战略其结果都一样的话,则说明核国家不需要核战略,因为拥有核武器这一事实就足以稳定国际和平。但如果结果不一样的话,那么进攻性核战略从理论上会产生什么结果呢?冷战时当美苏采取相互核威慑政策时,中等核国家的有限报复战略是有效的,但现在美俄相互确保摧毁战略已不存在,中小核国家原有的核战略是否还有效?如果已经无效,这些国家将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也就是说全球的核态势是否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从中国来讲,中国是否有必要调整自己的核战略?如果需要进行调整,又有哪些战略可供选择?今天请几位专家来,就是想请大家就这些问题谈谈看法,以引起各方的关注。美国现在拥有绝对超强的实力,所有的核国家都不想与之对抗,于是在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后核国家都采取了低调政策。不过这些核国家暗中仍会考虑如何调整自己的核政策。这些国家虽没有与美国在核力量上一争高低的想法,但却会想方设法加强自己的核武库。除了巴基斯坦外,所有中小核国家都会在加强核武器进攻能力的同时研制反导系统。这意味着使用小型核武器的可能性在增长。———阎学通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回顾“五四”新 来我国科技发展的简要历史,说明中国人民追求科技发展的坎坷经历;通过对比分析“五四”精神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和新中国成立后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并就当前如何贯彻执行“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后冷战时代美国全球化战略,是美国在雅尔塔体系终结和国际新格局开始之时,经过长期的探讨和摸索逐渐形成的,其目的是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权,因此尽管其间布什政府的“世界新秩序”和克林顿政府“参与和扩展”战略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但在总体上都有严重缺点,这是美国后冷战时代在国际事务中连遭挫折的重要原因,美国只有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来指导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也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艾森豪威尔经济、外交思想与他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森豪威尔从他的经济保守主义和国际主义观点出发,提出了“新面貌”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际集体安全主义原则。研究艾森豪威尔的外交思想,对深入理解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外交战略及今天美国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是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又体现了党坚决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的决心。我党历来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特别是关于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不仅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也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刻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实力大为削弱,美国试图趁机挤压并控制苏联遗留下来的“权力真空”地带。9·11事件给美国直接介入中亚提供了一个绝佳“窗口期”,美国借“反恐”的名义顺利地取得在阿富汗及中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开始以阿富汗为中心构筑中亚的霸权体系。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和阿富汗周边地缘格局的变化以及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阿富汗对美国“战略枢纽”的地缘政治价值逐渐弱化。其主要表现为,历经四任总统、耗时20年、死亡2000多人、累计花费近万亿美元的阿富汗战争加剧了美国霸权地位的快速衰落,预示着阿富汗“帝国坟墓”的特性似乎已在美国身上应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