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提高诗歌翻译质量,使更多读者领略中文诗的魅力,依据诗歌翻译的美学理论,对唐诗英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及"江雪"三首唐诗的不同英译文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再现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诗歌的翻译入手,就三位翻译家的几首唐诗的英译技巧进行比较,而认为唐诗英译意美是第一位,而形美、音美应放在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3.
“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本文旨在以其英译唐诗“枫桥夜泊”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为译者从事翻译实践和读者欣赏翻译作品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从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相似文献   

4.
诗歌翻译向来是文学翻译中被谈论最多、亦最难琢磨的领域。通过自建微型语料库,以唐诗《春晓》的五个英译本为语料,使用 Wordsmith4软件,对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三美”论,即“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进行客观量化分析,以期对诗歌对比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诗歌在任何国家都被认识是思维的最高表达形式,有其特定的语表达形式和语言特征。因此,诗歌的翻译不仅在语意上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求传达原文的风格,表现原文的美感。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思维,指出了新的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三美理论,并从三美角度对唐诗《江雪》的四种英译本做出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邹克亚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6):45-46,54
"意美、音美、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翻译诗歌的最高境界。中国的古诗作为最精炼和最富于音乐性的语言,在英译时,译者不仅要考虑到意境美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做到音美和形美。《登鹳雀楼》是我国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其英译也有许多版本。文章分析了"意美、音美、形美"在《登鹳雀楼》的三个经典译本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唐诗英译是中国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客观要求。英汉两种语言音韵表达手段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唐诗英译充满挑战性。意境是诗歌翻译中传达的灵魂;音韵是使其完美再现的载体。因此,唐诗英译主要是在准确传达意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8.
唐诗英译是中国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客观要求。英汉两种语言音韵表达手段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唐诗英译充满挑战性。意境是诗歌翻译中传达的灵魂;音韵是使其完美再现的载体。因此,唐诗英译主要是在准确传达意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9.
唐诗英译是中国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客观要求.英汉两种语言音韵表达手段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唐诗英译充满挑战性.意境是诗歌翻译中传达的灵魂;音韵是使其完美再现的载体.因此,唐诗英译主要是在准确传达意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有着崇高的地位。很多国内学者都尝试翻译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为分析框架,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层面上比读和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脍炙人口的Sonnet 18的3篇译文,说明三篇译文虽各有轩轾,但未见完美。在诗歌翻译中应将"三美"有机结合,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诗歌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11.
汉诗之美,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英诗之美,也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同样道理,汉诗英译之美,也多在于译诗的语言之美.因此,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应将汉诗的语言之美,转变为英诗的语言之美.诗歌的语言之美,主要包括典雅之美、通俗之美、简隽之美、借鉴之美、和谐之美、精当之美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艺术魅力。它的创作是一门艺术,是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方面,林语堂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接受美学基本原理,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性进行审美分析,提出了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美应遵循审美对等的原则,并通过运用词汇转义、语域对等、最佳协调的策略,对汉诗英译过程中更为理想地再现原文的美学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是许渊冲教授的中国古诗英译理论。该理论充分彰显了许的"求美"观。许在古诗英译中追求意美、音美和形美,这是为了能让读者"乐之",能让文学翻译发展成为目的语中的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15.
李白《静夜思》的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李白《静友思》的五种译文,尝试探讨汉诗英译的真谛。汉诗英译不应是亦步亦趋地复制和模仿原诗,而是在充分理解原诗内容的基础上,将原诗的韵致、意象和情愫跃然纸上,以求译诗像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模糊美及模糊特征阐明了文学模糊的审美价值,并运用接受美学理论论证了诗词翻译的可行性及诗词翻译的策略:译文应为读者留有想象空间,并力求使翻译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17.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意象的再现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关键所在。然而意象的再现不等同于意象的一一对应,通过格式塔意象再造能更好地再现原诗的整体意象,从而达到意美再现。  相似文献   

18.
诗歌翻译,犹如“带着脚镣跳舞”,要在既定形式下跳出最美的舞蹈。由此,以《声声慢》为例来分析,认为“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基本单位,进行诗歌翻译时,应注意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9.
在诗歌教学中适当运用文学文体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深刻体会到英语诗歌之美学价值和文学的无穷魅力。文章拟以美国诗人爱伦.坡的叙事诗《乌鸦》为例来说明在课堂上如何把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和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