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十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被普遍认为是电子政务的建设年。这不仅体现在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方面的投资明显加大(全年约2.500亿元以上),更重要的是,2003年在《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等有关方针、政策以及技术规范的指引下,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逐渐步入比较统一的轨道。与2002年相比,2003年的电子政务建设无论是整体规模、实际成效以及对IT产业的拉动都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2.
2002年是我国电子政务大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社会各界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电子政务建设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2001年12月25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提出了“政府信息化先行”的方针,明确了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方向。2002年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文件)下发,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电子政务建设列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决定优先推行电子政务行动计划.教育电子政务作为电子政务和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得到教育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周济部长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在教育部政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筹规划下,教育部先后制订了《教育电子政务十五规划》、《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多个指导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4.
常德市电子政务建设发韧于2000年"政府上网工程",对全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进行归口管理始于2004年。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文件,按照《湖南省信息化条例》、《常德市  相似文献   

5.
2005年,在我国90%地市级城市已经建立了政府网站基础上,电子政务方向开始从网络基础建设向功能应用和社会服务层面转变,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实质阶段.2004年颁布的《行政许可法》催生了一批行政审批系统,特别随着2005年《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实施,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作为不受时空限制的“在线电子服务”,必将成为今后电子政务市场的热点,涌动着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行政许可法律制度,不仅可以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水平,而且可以更好地履行政府的职能。依据《行政许可法》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信息公开制度、服务行政制度、民主行政制度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行政法律责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中的行政许可行为及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为我国各地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应用的不断深入,以“电子政务”促进管理创新成为了一个全球性趋势。自2003年开始,我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将工作的重心转为“应用”,进入一个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特征的应用深化期,一些重要领域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建设,部分重要行业的“金”字工程先后启动。  相似文献   

8.
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第三期培训班从2006年6月1日开班以来,我们学习了《互联互通的应用平台建设》、《电子政务概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课程,学员通过学习,开阔了思路,了解到了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思路和方法,电子政务知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6月6日下午,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建设》2009,(11):6-7
2009年10月30日,“中国电子政务优秀应用成果推选暨《信息化建设》杂志创刊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区县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者三百余人聚集一堂.共同分享中国电子政务十年发展成果,庆祝《信息化建设》杂志创刊。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电子政务建设目标逐渐明确,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政府管理水平,政府服务能力,电子政务正走向变革时代。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和实践.已从单纯的信息公开上升到在线互联服务,强调如何面向公众,做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整合利用政府信息资源以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建设》:蔡院士,作为南海区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课题验收会专家组组长,请您谈谈工程的验收情况。 蔡吉人:2003年8月2日,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受国务院办公厅委托组织验收委员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对南海市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程课题进行了验收。具体地说,就是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信任与授权服务平台;研究电子政务安全可信一站式服务机制;研究安全电子政务平台上的应用服务系统。验收委员会根据国办函[2002]74号文件和  相似文献   

12.
汪峰  刘洋 《安庆科技》2003,(3):20-22
7月22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会议并就保障信息安全和促进信息化发展相结合等国家信息化建设作重要讲话。会议讨论了《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听取了国家信息办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汇报。在我国电子政务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电子政务的大规模建设与应用,对安全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挑战。为此,安庆市保密部门以今年《保密法》颁布15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保密宣传活动,深入理解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关政策和中央保密委关于电子政务中保密工作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和探讨电子政务中安全保密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建设》2004,(9):63-64
一本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质量和读者,质量是期刊的灵魂,读者是期刊的上帝。本刊从2003年第10期起,开展“纠错有奖”活动,我们衷心希望广大读者将《信息化建设》杂志当成自己的刊物,认真仔细地查毛病、找差错,把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杂志社,我们将不断改正,不断提高,和读者一起把《信息化建设》杂志办成中国一流的电子政务权威媒体。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建设》2004,(5):63-63
一本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质量和读者,质量是期刊的灵魂,读者是期刊的上帝。本刊从2003年第10期起,开展“纠错有奖”活动,我们衷心希望广大读者将《信息化建设》杂志当成自己的刊物,认真仔细地查毛病、找差错,把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杂志社,我们将不断改正,不断提高,和读者一起把《信息化建设》杂志办成中国一流的电子政务权威媒体。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建设》2009,(1):20-29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掌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为国家有关单位的决策提供数据参考,从2008年9月开始,《信息化建设》杂志社组织了一次面向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大型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平湖市以列入浙江省信息化试点市为契机,以电子政务建设为龙头,着力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在2002、2003年连续两年将电子政务建设列入政府实事项目,精心组织,大胆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7.
大连市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先进城市,“网络平台趋于整合,公共服务渐成主流”是大连市政务信息化的主要工作方向。早在2003年,市政府针对政府各部门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便着手探索电子政务统一建设的方式。2008年,大连市在总结政府网站建设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电子政务外网集中统一平台建设工作。经过一年来的建设和应用,电子政务外网依托政府网站资源,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在资源共享和降低投入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集中统一”的模式让大连在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中尝到了甜头。  相似文献   

18.
2001年全球电子政务排名为了正确评估2001年全球电子政务建设的情况,美国UNDPEPA和ASPA联手对联合国190个成员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和研究,得出《2001联合国电子政务报告》。该报告所有数据是发生在2001年的5月到7月和10月到12月,考虑到发展对两个时间段进行研究以确保精确。在该《报告》中,按电子政务指数将各国电子政务分为四等,分别为:高电子政务指数(2.00-3.25)、中等电子政务指数(1.60-  相似文献   

19.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联合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这必将推动我国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20.
日本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发展电子政务,重视战略计划的制定。《IT新改革战略》就是是日本政府在完成了《e-Japan战略Ⅱ》建设目标后提出的最新信息化建设计划,是日本政府2006~2010年间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纲领。本文将通过解读《IT新改革战略》中所包含的电子政务相关政策,分析日本今后五年电子政务建设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