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找到一条环境友好、步骤简单的二苯基脯氨醇的合成路线。以脯氨酸为原料,先后与三光气、三乙胺反应,最后与苯基溴化镁反应,得目的产物。确定了合成二苯基脯氨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苯基脯氨醇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糠醇为原料,以醇作熔剂,在酸性和上糖醇开环制得一系列乙酰丙酸酯类化合物。然后再以乙酰丙酯类化合物为原料,制得一系列未见报道的此类酯与醇的缩合产物,并用HP5988-GC-MS联用仪研究了反应产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得高纯度的三十烷醇-1,采用萃取、皂化、分离、结晶和保温双溶剂交替结晶纯化方法,所得的三十烷醇-1,经气相色谱分析纯度可达99.99%。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糠醇为原料,以醇作溶剂,在酸性条件下糖醇开环制得一系列乙酞丙酸酯类化合物。然后再以乙酞丙酸酯类化合物为原料,制得一系列未见报道的此类酯与醇的缩合产物,并用HP5988GC-MS联用仪研究了反应产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5.
以浓缩鲜刺梨汁和鲜牛乳为主要原料,辅以饮料添加剂,采用科学方法制成营养互补且丰富的非发酵型乳酸饮料,具有浓郁奶香及独特刺梨风味。  相似文献   

6.
台湾信息     
这是由日本养乐多本社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一项台湾发明专利。钙和乳酸饮料对人体的有益作用已为人们熟知,该专利提供的是一种具优良物性安定性的强化钙乳酸菌饮料的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7.
氟哌啶醇与阈下剂量吗啡合用对小鼠成瘾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哌啶醇与阈下剂量吗啡合用对小鼠成瘾性的影响。方法:自然戒断试验。结果:吗啡与氟哌啶醇配伍组元一发生竖尾和自发惊厥。结论:吗啡与氟哌啶醇合用,在产生明显协同镇痛作用的同时,致成瘾性却比等效剂量吗啡低得多。  相似文献   

8.
酪氨酸的氨基和酚羟基经Boc和苄基保护后,氢化铝锂还原及脱保护得酪氨醇.酪氨醇在Et3N作用下与CS2反应关环得一种新的Evans试剂-4-(对羟基苄基)-嗯唑-2-硫酮,总产率达46%,探讨了投料比、时间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分散介质及分散剂对丙烯酰胺分散聚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醇/水混合溶剂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PAM)。讨论了醇的种类、醇水比及PVP的用量对丙烯酰胺(AM)分散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水比(体积比)为50:50时,制备的PAM较稳定,单体转化率高;PVP添加量为单体含量的15%时,能制得较高分子量的PAM。  相似文献   

10.
反应性乳化剂十二醇马来酸钠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先利用十二醇(DA)和马来酸酐(MLAD)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单酯,然后加碱中和制得反应性乳化剂十二醇马来酸钠,得到了本反应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含量为醇酸总质量的1%,醇酸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3h时,所得粗产物中十二醇马来酸单酯的含量最高.对自制的反应性乳化剂进行了乳化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自制反应性乳化剂乳化力优于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最大气泡法测溶液表面张力,得其临界胶束浓度为8mmol/L.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乳液,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乳液聚合相比,由反应性乳化剂制得乳液聚合物的剪切强度、抗水性能、抗污性能、透明性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小米乳酸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小米、牛乳为原料,采用酶法糖化水解淀粉.经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1∶1)的混合菌种发酵而制得一种营养丰富,酸甜适口、香气浓郁的保健饮料。结果表明:小米浆糊化的最佳条件为8倍加水量,糊化温度为95—100℃。小米浆在PH5~6,温度在85℃下加入80单位/g干淀粉的糖化酶,酶解6h后,还原糖得率最高。小米乳酸菌饮料的最佳配方为5%牛乳、5%蔗糖、0.4%的复合稳定剂,混合菌种的接入量为4%。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以玉米淀粉糖浆为主料,以红茶为辅料,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饮料的工艺过程。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影响该发酵饮料风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大豆为原料,添加草霉汁,经乳酸菌发酵制作发酵草霉汁豆奶,研究了草莓汁的添加量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确定最适配方及工艺。  相似文献   

14.
凝固型果肉酸奶的研制及工艺设备选型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添加果肉及异麦芽低聚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酸奶配方,生产工艺及设备选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研制生产的酸奶价值高,口感良好,是优质的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采用米根霉产L-乳酸的反应器发酵。以摇瓶发酵为基础,建立了两种反应器模型,探讨了间歇式发酵的产酸速率、周期和发酵次数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果蔬菜生产国家之一,中国的水果蔬菜资源非常丰富,但其鲜销状况却不容乐观。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逐渐接受益生乳酸菌发酵技术开发的新型发酵果蔬饮料,这主导了果蔬饮料发展的方向。研究评价了不同种属乳酸菌的耐酸性和耐胆盐能力,得到5株能较好适应人体胃肠环境的菌株,并应用于复合果蔬汁的快速发酵。通过感官评定,确定了混合果蔬汁的优化比例。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并进行单菌发酵和混合菌种发酵。实验结果表明,5株乳酸菌发酵产物的pH值均有大幅下降,酸度增加;发酵果蔬汁储藏第1周出现酸的转化;混合菌株发酵产品的酸度几乎是单一菌株发酵产品的2倍,酸的转化发生在冷藏第2周。  相似文献   

17.
米根霉发酵生产L( )-乳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米根霉发酵生产L( )-乳酸的研究进展.米根霉是生产L( )-乳酸的理想菌种,目前主要集中在菌株的选育、发酵工艺的优化和提取分离操作以及新型反应器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控制米根霉菌体的形态可提高菌株产酸的能力,操作简便.提出今后应从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定向选育出高产L( )-乳酸的基因工程菌株,优化发酵工艺,改进发酵设备和选择合适的固定化载体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从而降低生产L( )-乳酸的成本,加大乳酸衍生物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扩大L( )-乳酸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氨酯继载体,对米根霉(Rhizopus oryzae)进行自吸附固定化,在鼓泡塔反应器中对以葡萄糖和混合糖(葡萄糖和木糖)的乳酸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固定化米根霉以葡萄糖、木糖与葡萄糖的混合糖为碳源的L-乳酸发酵动力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9.
实验以麸皮膳食纤维和优质复原牛乳为主要原料,经过乳酸发酵来制备一种新型保健酸奶。研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产品感官质量和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确定麸皮膳食纤维酸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膳食纤维添加量为2%,糖添加量为6%,玉米粉添加量为0.6%,奶粉添加量12%,其中奶粉添加量的影响最显著;最优的发酵工艺参数为: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4小时,其中发酵温度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应用酶活测定的方法分析了肌酸激酶在不同浓度的乳酸、丙酮酸中的活性变化.实验结果说明在失活过程中没有蛋白质的聚沉,失活与乳酸浓度、丙酮酸的浓度呈正相关.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提示,丙酮酸离子、乳酸离子对肌酸激酶没有明显影响,丙酮酸、乳酸是通过其解离状态的H+改变了机体pH值而影响肌酸激酶活性的,作者就丙酮酸、乳酸对肌酸激酶影响及其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