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后,罗默研究的主题从"剥削"理论转向政治哲学,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正义理论的重构。基于创新的经济学-政治哲学的分析范式,罗默集中批判了罗尔斯和德沃金等思想家的平等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模型化的平等主义正义理论。罗默的新研究范式有力地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但其正义理论框架也存在着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2.
莫斯科方法论小组(MMK)是苏联(俄罗斯)哲学和逻辑学史上时间跨度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学术共同体之一。MMK的杰出领导者季诺维耶夫最早研究了马克思《资本论》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深刻揭示了《资本论》蕴含的辩证逻辑和科学逻辑;谢德罗维茨基是MMK的精神领袖和有力组织者,在他的领导下,MMK经历了思维研究、活动研究和一般方法论研究三个发展阶段,相应地形成了内容-发生逻辑、活动论和系统-思维活动方法论三种范式。MMK主张的方法论主义和发起的方法论运动是20世纪60-80年代苏联“新哲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了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方法论转向”。MMK为科学哲学在苏联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和人才基础,时至今日,MMK倡导的“社会-文化范式”和“方法论思维”对俄罗斯科学哲学未来发展和分析方法都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英国发生了两波科学左派运动。第一波以贝尔纳、克劳瑟、李约瑟等红色科学家为代表,第二波以STS学者罗伯特·扬、沃斯基、拉维茨等几位激进科学运动发动者为代表。关于第一波科学左派运动,学术界已经有不少研究,但关于第二波科学左派运动还缺乏深入讨论。第二代科学左派活跃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他们对资本主义科学提出了更加激进、更加深入、更加深刻的理论批判。新科学左派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否定科学价值中立的观点。他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具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属性,科学作为劳动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部分,通过阶级斗争和实践,有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科学。他们的许多观点不仅对STS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起,欧洲术语学界出现了对传统术语学的反思思潮。近十几年,在欧洲专业语言学界经历了某种认知方向的转换,这种潮流也对术语学界的理论反思产生了影响,相应产生了一些新的术语学认知理论范式。文章旨在对这些新理论思路的产生和发展做一简述,以期与广大读者共勉,并对中国的术语学理论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再谈中国数学史研究的两次运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的中国数学史研究,在李俨与钱宝琮、吴文俊的倡导下,出现了以“发现”和“复原”为主流特征的两次运动。为了回答对20世纪中国数学史研究存在两次运动的提法的质疑,进一步论述了李钱运动中的“复原”研究与吴运动中倡导的“古证复原”的本质差别。20世纪的中国数学史研究范式的转变,可以看作是科学编史学的一个案例,值得认真的对待。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发源地之一的美国,其人力资源管理也在实践中更迭、创新、进步,不断的发展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对美国企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时代发展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一些新形式和新特点。辅助职能转变为企业的战略经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一种维持和辅助性的管理职能上升为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之后,布尔巴基结构主义运动开始崭露头角并迅猛发展,成为20世纪纯粹数学发展的一种重要范式。结构主义范式的一个突出和本质特征就是对结构视角的固守。虽然采用结构的视角对于认识纯粹数学的知识特征是十分有效的,但这不意味着结构的视角就是唯一的和万能的。结构视角有其难以掩饰的盲区,这就是非结构或难以结构化的数学对象与系统。而对非结构的数学对象与系统的研究恰恰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壮丽的数学与科学知识创新图景中一个突出和显著的特点。只有突破"结构性"的框架与教条,祛蔽结构主义视域的盲区,克服其知识的内在局限性,结构主义的范式悖谬性才能得以消弭并有可能获得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8.
科学哲学在20世纪80-90年代曾是中国诸多哲学学科中最为强悍的一支劲旅,并在我国“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当代启蒙运动中立下卓著功勋。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以介绍、引进西方科学哲学流派和理论为主体”的研究范式日渐耗尽其元气,科学哲学的未来前景也随即遭到人们的质疑,费耶阿本德早就说过的“科学哲学是一门有着伟大过去的学科”,似乎成为中国科学哲学界世纪末的一种话语。然  相似文献   

9.
赵路 《科学大观园》2012,(16):69-69
我们的大脑会在一生的时间里持续产生神经细胞吗?这是科学史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研究已经暗示了这种可能性,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科学家才证实这种被称为神经发生的新的神经细胞的诞生发生在成年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大脑中。然而如今一项令人惊讶的新研究表明,在人脑的嗅球中,新的神经细胞或许能够生成,但却无法存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以来,范式(paradigm)开始广泛应用于哲学社会科学中,用以指称科学共同体中的观点、视角和概念系统。该术语由美国学者库恩(Kuhn)率先提出,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理论阐释力。范式融入人文科学研究后发挥了超强的阐释力。俄罗斯术语学在科学中的地位经历了漫长演变,其间关于术语的性质、研究和分析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自身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多重范式,从历史比较主义到结构主义,再到认知主义。这些范式不断更迭又交相互动,使得俄罗斯术语学在理论革新和实践应用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认知术语学研究不同话语中术语的生成、发展及功用,助力支撑学科术语系的结构化建构研究,旨在确立术语系的建构规则,揭示认知模型下科学语言体系的形成途径,形成了从认知语言学、称名学视角分析和描写术语的概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回顾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各国的实践,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并对其进行了反思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公共研发资助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范式转换是科学发展的重要表征,从要素分析到互动网络分析反映创新研究的范式转换特征,这一转换也使创新从传统构成式理解跃升到新的系统生成式理解。基于地理、社会和行业的主体接近性耦合生成区域集群互动创新网络,创新则是主体接近性耦合与网络互动共同作用的产物,接近性耦舍创新这一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深刻的创新范式转换意蕴。  相似文献   

13.
哲学人类学整体论探究兴盛于20世纪上半叶,使人类学得以复兴。不过,对于哲学人类学整体论概念的内涵,哲学人类学家们至今仍然莫衷一是,与之相应,哲学人类整体论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等也是众说纷纭。以后期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派系主张,哲学人类学整体论应当探究语言符号与它们的文化背景和实践背景之间的关系,即侧重于探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以拉尔夫·比尔斯和哈理·荷伊杰为代表的派系则主张,哲学人类学整体论应当探究文化系统各个组成部分或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及相互影响,即侧重于探究整体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与影响,等等。当然,一种健全的整体论探究应当两者兼顾。哲学人类学整体论概念内涵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外延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方法论整体论、功能主义整体论、洗衣单整体论和过程整体论这四种形态的哲学人类学整体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由《水经注》始,中国传统典籍记载了与运城盐池盐业生产相关的诸多科技史料,记录了其若干地理与水文特征,并涉及"浇晒"、"南风"等产盐的关键技术与条件。近代学者曹焕文将实地考察与古人记载相比对,解释了卤水中添加淡水的成盐机理以及"颗盐"形成的晶体学原因,提出了"咸、淡水钩配原理";同时,通过对卤水化学成分的鉴定和对盐池副产品开发的研究,得出气候温度对卤水化学变化的重要作用,由此将古人对"南风"促进卤水水分蒸发的直观认识提高到"携带热能、配合化学反应"的现代科学水平。从以《梦溪笔谈》、《天工开物》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传统,到曹焕文引入西方科学研究,这是一种范式的转换,也是运城盐池研究与开发现代化的标志。本文从范式转换的角度,探讨了曹焕文在运城盐池科学研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中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提出了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范式,从国家重大战略、社会主要矛盾、高等教育任务三个层面给予了理论支撑,从基本概念、预期目标、内容供给三个方面描述了主要内容,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三个角度论证了实现路径。该范式具有规范化功能,为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公众理解科学是20世纪中期西方兴起的现代科普形式。但认真分析这种科普类型,不难发现其基本理论已先期存在于英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J.D.贝尔蚋的著作里。本文分析贝尔纳在传统科普讲解科学向现代科普理解科学嬗变中的历史作用,指出他的科普思想有着明确的公众理解科学取向,他不愧是现代科普公众理解科学的理论奠基人。  相似文献   

17.
强电场中离子运动规律及应用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是当今世界经济、军事强国竞相研究的焦点 ,它涉及工业、军事的高能物质 (活性粒子 )加工及其辐射的等离子体源及反应器 (室 )。目前 ,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及其源的研究局限于弱(电场 )电离放电范畴 ,存在等离子体浓度低、能耗高和体积庞大等问题。为此 ,研究外加非均匀强电场、空间电荷形成的本征电场对离子的作用力及其运动规律 ,以便解决形成高浓度等离子体的方法及离子从强电场束缚中引出去的问题 ,为研制强电离放电非平衡等离子体源提供理论基础及加工方法 ,并可望使外输的等离子体束浓度达到 10 1 4 /cm3。等离子体源及反应器可以做到微型化 ,每立方厘米有效放电体积处理气量高达 15m3/h。它的体积、能耗、一次造价、运行成本等也将大大降低 ,有望解决等离子体工程化的现存问题 ;也能解决困扰世界各军事强国的飞行器等离子体隐身、减阻及天线的应用理论与方法问题 ;又可用于水处理 ,治理赤潮、海洋生物入侵以及杀菌消毒等领域 ,实现零污染、零废物排放 ,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新型量子计算范例的哲学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围绕着突破经典计算能力的问题,对量子计算范例作全面深入的哲学透视。除了系统介绿这种“自然机制+算法”的新兴计算范例外,还将量子计算范例同其他现有的主要计算范例进行了比较。结果说明,到目前为止,只有量子计算范例才真正突破经典计算的计算范围,因而其有着深远的科学和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维斯特创立的普通术语学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基本形成后,在30年中稳步前进。自21世纪以来,欧洲对术语学的讨论忽然变得热烈,产生了一些“颠覆性”的质疑。文章介绍了欧洲术语学传统思想的承继者们如何应对这些质疑,以及“现代术语学革新派”突破性的理论思想贡献,并浅析未来的术语学理论发展的趋势和远景。  相似文献   

20.
众创哲学是一个基于众创经济发展的全新哲学领域,其重要的哲学意义在于揭示出众创经济背后的普遍联系与价值极限。在众创经济条件下,众创哲学不仅是一门经济哲学,更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哲学、实践哲学和人的哲学。本文基于众创哲学的产生背景和基因溯源,准确把握其概念特征和价值归属,深入开展众创经济发展的哲学深思,并提出众创哲学的发展图景和建构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