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过敏反应与免疫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表示,他们首次成功培育出能够杀死癌细胞的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为了培育这种细胞,科学家们首先要对专门杀死癌细胞的T淋巴细胞进行"再编程",使其变成另一种被称之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随后发育成功能齐备的T淋巴细胞。由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发育而成的T淋巴细胞,在未来可充当一种潜在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8):56-56
核废物处理处置问题是目前制约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分离一嬗变”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案,即采用化学方法将α放射性核素、强放射性核素和长寿命核素从高放废物中分离出来,并让它们在加速器或反应堆中嬗变为短寿命或稳定核素,从而大大缩减放射性的长期危害。  相似文献   

3.
<正>癌症致命的原因之一是癌细胞能避开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肿瘤也因此得以肆意生长和扩散。为此科学家尝试利用免疫疗法,诱导免疫系统对癌细胞发起进攻并建立持续的免疫抵抗机制,其中哈佛大学维斯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研究者们就展示了一种新的方法。这是一种非手术注射的可编程生物材料,能够在人体内自发地组装成三维结构,对抗甚至帮助预防癌症和类似艾滋病的传染病。研究作者、维斯研究所核心成员、哈佛大学工程与应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国际科研小组称,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家犬中传播的一种癌症,可能起源于一条生活在1.1万年前的狗。这种癌症没有随着它的第一个宿主的死亡而消失,反而通过交配把癌细胞传给了其他的狗,并延续至今。世界上已知的可传染性癌症只有两种,一种是在澳大利亚袋獾中传播的面部肿瘤,另一种就是在狗之间主要通过交配传播的犬传染性生殖道肿瘤。  相似文献   

5.
抗体是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能高选择性地结合相应的抗原,产生特异性的中和、清除和调节功能。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可迅速获得所需的抗体,对抗体的结构及功能进行改造,以及大规模制备所需的特定的功能性抗体,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抗体药物是国际生物医药领域近10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药物种类。抗体药物从研发到产品上市过程中,涉及多个方面的关键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的全面综合突破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44-44
肿瘤靶向治疗,尤其是抗体靶向治疗已被公认为最具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新策略。FDA已批准的8种肿瘤靶向冶疗抗体新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和疗效,并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研制开发肿瘤靶向治疗新药的关键和核心是发现和获得有价值的肿瘤分子靶标。肿瘤分子靶标是指能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癌细胞表达的相关分子。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4,(23):24-24
<正>和亲密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就叫做"分离焦虑症"。它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而这种不适应行为或情绪,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1.降低亲子依恋强度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  相似文献   

8.
<正>章鱼阴茎可分离在英国生物学会举行的一场最怪异动物性行为投票中,亚尔古章鱼摘得"最怪异"桂冠。亚尔古章鱼是一种海洋动物,长有8条"手臂"。它们的阴茎很长并且能够与身体分离,游向体型是其5倍的异性进行交配。当有异性从身边游过时,亚尔古章鱼便"释放"它们的阴茎与其交配。它们的阴茎实际上就是一条触手,被称之为"交接腕"的触手内有一个精液球,而雌章鱼则将交接腕储存在外套腔,可多次进行受精。尽管雄章鱼在完成这种令人惊异的交配后会死去,但  相似文献   

9.
朱兵 《科学大观园》2011,(24):73-73
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科学家们研制出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四轮纳米汽车。随着这种纳米车的问世,科学家在朝着打造可在血管中穿行,用于杀死癌细胞的先进装置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0,(14):66-66
罕见“救命”血液 澳大利亚悉尼市的詹姆斯·哈里森拥有一种稀有的猕因子(Rh)阴性血型,这种血浆天生就能对溶血症自动产生一种治疗性抗体,堪称是医学界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1.
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将石墨分离成构成它的单片碳分子的两位科学家。在有关报道中,将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单片碳分子的英文词graphene翻译为石墨烯。但笔者认为,石墨烯这个术语是不合逻辑的。什么是烯?烯是一类碳氢化合物。例如,乙烯、丙烯、异戊二烯……都属于烯。它们被称为  相似文献   

12.
赵瑾 《科学大观园》2007,(24):66-68
疾病总是悄悄地侵蚀着人类的身体,让我们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就轰然崩溃。然而,一项发现却将扭转这种局势:早在病症出现的数年之前,我们的血液中就会出现某些自身抗体,对它们进行检测,可以准确预知患病几率!今后,我们做完体检,便可得到一份详尽的疾病预测报告,还可以从医生那里得到建议,防止疾  相似文献   

13.
<正>血检是癌症诊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医生需要通过血样分析获取更多的癌细胞信息,但没一个病人愿意频繁被抽血。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4月1日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开发出一种可以直接从患者静脉血液中持续收集癌细胞的可穿戴设备,其采集效率远超静脉穿刺采样。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最近,美国、德国、荷兰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携带的基因突变在逃避免疫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关键细节.研究发现,所有突变都发生在病毒刺突蛋白上的受体结合位点.受体结合结构域上的其他位点不受影响. 研究表明,未来的疫苗和基于抗体的治疗可以通过诱导或利用针对位于病毒受体结合位点之外的部分抗体,从而提供对新冠病毒及其变种更广泛的保护.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20日的《科学》杂志上.此次研究关注的新冠病毒变种包括英国发现的B.1.1.7变种、南非发现的B.1.351变种、巴西发现的P.1变种和印度发现的B.1.617变种.  相似文献   

15.
鉴于我国兰花产业受病毒病严重危害,且尚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导致出口的兰花常带有病毒,很难通过进口国严格检疫,常出现就地销毁现象,造成巨大损失。本项目率先较系统地对侵染我国兰花的病毒进行初步调查鉴定,明确了感染我国兰花的主要病毒为建兰花叶病毒(Cy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并针对这两种病毒,开展了病毒的分离鉴定、病毒精提纯、抗体制备、  相似文献   

16.
烟草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这一点已为人们广泛认识。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烟草不仅促进癌细胞的生长,还会帮助刚形成的癌细胞逃脱人体免疫系统的侦查、攻击,使癌细胞加速在人体内扩散开来。这项成果是由纽约大学的简·A·麦克卡勤和同事共同发表的。该项成果显示,细胞表面的一些物质会向免疫系统发出信息,显示该细胞是不是对人体有害,而免疫系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决定是否破坏它。而受烟草影响的细胞此种预警物质明显减  相似文献   

17.
水力旋流器是一种新型的在油田冲砂作业中用于进行油水、泥砂分离的设备,它是利用离心力代替重力实现液固分离。本文在简单介绍水力旋流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水力旋流器的基本结构尺寸和分离效率的相互关系,并对其结构尺寸进行了优选。最后,结合水力旋流器在油田冲砂作业中的应用实例,说明了用实验方法优化设计出的水力旋流器在处理洗井液方面,不仅在方法上简单,而且技术上和经济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paclitaxel)是存在于红豆杉科红豆属Tax-ax L.植物中的一种具有抗癌流性的二萜类化合物.本品属有丝分裂抑制剂,能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繁殖,对人体正常细胞无伤害,因而是一类全新的抗癌药物.据1999年1月8日出版的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杂志>)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生物物理学家Makowshi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紫杉醇的抗癌作用还可以作用于癌细胞上的Bcl-2蛋白,来促进癌细胞的程序性自杀(apotosis).关于紫杉醇的这种抗癌机理新发现,将有利于科学家研究更为先进的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19.
1.SARS病毒目前引起SARS病的病原体为变异的冠状病毒。冠状病毒(Coronaviridae)为RNA病毒,在电镜下的典型特征为:囊膜上有大的棍棒形突起的球形病毒体,大小约100(60~220)纳米,多为多形性,内有螺旋状核糖核蛋白。病毒基因组由单一线形正股ssRNA分子所组成,相对分子质量600万道尔顿,有帽和多聚腺苷尾,具有传染性。NCBI的GenBank已发布两条完整的SARS病毒基因组,NC_004718(29736bp),AY278554(29206bp)-SARS coronavirus CUHK-W1。(发布日期均为4月18日)。目前美国(CDC,USA)和加拿大(BCCA Genome Sciences Centre,British Columbia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Nation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Canada)的实验室完成SARS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初步的基因组注释在NCBI完成,预测得到的主要蛋白质有RNA聚合酶蛋白(聚合酶1a,1b),S蛋白(spike protein),E蛋白(small membrane protein),N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等。已知冠状病毒只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许多疾病有关。自1980年在德国召开第一届国际冠状病毒讨论会以来,日益受到医学、兽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家的广泛重视。这类病毒具有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嗜性,特别是类似于鼠肝炎病毒的JHM病毒可以引起小鼠的脱髓鞘性脑脊髓炎,它是研究人类多发性硬化病的良好模型。冠状病毒mRNA的转录机制又为分子病毒学家提供了另一种RNA拼接机制。可见冠状病毒科在分子病毒学中也有相当的重要地位。1965年,Tyrrell等用人胚气管培养方法,从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命名为B814病毒。随后,Hamre等用人胚肾细胞分离到类似病毒,代表株命名为229E病毒。1967年,Mclntosh等用人胚气管培养从感冒病人中分离到一批病毒,其代表株是OC43株。1968年,Almeida等对这些病毒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状类似日冕的棘突,故提出命名这类病毒为冠状病毒。1975年国家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根据病毒的血清学特点和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目前冠状病毒分为冠状病毒和环曲病毒两个属。人类的冠状病毒分别属于OC43和229E两个抗原型,它是引起人类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常引起成人的普通感冒,儿童的冠状病毒感染并不常见。但是,5~9岁儿童有50%可检出中和抗体,成人中70%中和抗体阳性。冠状病毒感染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地区,我国以及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芬兰、印度等国均已发现本病毒的存在。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在美国华盛顿D.C.地区,连续4年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状病毒占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10%~24%。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次家庭检查中,证明冠状病毒可以感染各个年龄组,0~4岁占29.2%,40岁以上占22%,在15~1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这与其他上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况不尽相同,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大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降低。另外,当冠状病毒流行时鼻病毒却不常见。冠状病毒也是成人慢性气管炎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原。病毒分离可用人胚肾细胞,分离阴性者可用人胚气管或鼻粘膜的器官培养。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比病毒分离要敏感。由于冠状病毒类似流感病毒均属于RNA病毒,突变很频繁,易于变异,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了困难。2.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至临床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不同传染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月,甚至数年。即使是同一种传染病,其潜伏期也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局限于一定范围。潜伏期长短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病原体侵入的数量、毒力、侵入途径、机体状态以及宿主环境条件的影响。主要与病原体在机体内繁殖时间和宿主的免疫能力有关。SARS潜伏期约为2~21天,通常在3~10天。目前认为SARS病在潜伏期暂无传染性。3.人群对SARS的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herd susceptibility)。人群易感性与群体免疫力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群体免疫力水平高,则人群易感性低。从目前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来看,人群普遍易感SARS,医护人员由于是和患者密切接触,因而是本病的高危人群。4.病死率(fatality rate)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病死率表示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它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通常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目前全球SARS病的预期病死率在4%~50%左右,其中老年病死率为50%,青壮年病死率为10~15%,儿童病死率为4~6%。5.疫苗根据病原生物抗原可激发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的原理,将疫苗注入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用细菌、螺旋体制备的生物制剂称为菌苗;用病毒、立克氏次体制备的称为疫苗(vaccine),亦将上述二种生物制品称为疫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活疫苗是通过毒力变异而获得的减毒或无毒株,或从自然界直接选择出来的弱毒或无毒株,经培养后制成的疫苗,如卡介苗。死疫苗是用物理、化学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仍保持其抗原性的一种生物制剂,如脊髓灰质炎Salk疫苗。另还有多肽疫苗、核酸疫苗等。当前SARS疫苗尚在研制中。6.SARS诊断试剂(1)核酸检测(PCR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R)能够在不同的样品中测定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物质(包括血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或身体组织等样品)。引物是PCR测试方法中的主要片段,已经由世界卫生组织的实验室网络在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公布。已经研制出了包括引物、阳性和阴性对照的PCR检测试剂盒。总的来说,现有的PCR测试方法有非常好的特异性,但是缺乏灵敏性。这就意味着阴性的测试结果并不能排除病人中有SARS病毒的存在。而且,由于缺乏实验室质量控制而导致的实验室样品的污染,能够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对于存在有必要的质量控制程序的PCR测试的阳性结果,推荐用于SARS冠状病毒的实验室测试是有非常好的特异性的,阳性结果意味着在样品中有SARS冠状病毒的基因物质(即RNA)的存在。但并不意味着有活病毒的存在或者是存在着大量的病毒足够感染其他人。PCR测试的阴性结果也不能够排除SARS病毒的存在。用PCR方法对SARS冠状病毒进行测试,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结果可能出现阴性:病人没有被SARS冠状病毒所感染;病例是由其它的病原体(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引起的,或者是由于非感染性的原因引起的;测试结果是不正确的(假阴性),目前的测试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其灵敏性;样品并不是在有病毒或基因物质存在的时候收集到的;病毒和基因物质有可能仅仅存在于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取决于用于测试的样品的种类。(2)抗体测试这些测试方法用于由于SARS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抗体应答的测试。不同类型的抗体(IgM and IgG)是在不同的感染过程中出现的并且抗体水平会发生改变。在感染的早期这些抗体有可能是测不到的。IgG通常在病例恢复后仍然可以测到。以下的测试方法目前正在进行研究,但尚未用作商业用途:ELISA(酶联免疫吸咐反应):用于SARS病例的血清中的IgM和IgG抗体的混合物的测定,大约在疾病开始后的21天出现可靠的阳性结果。IFA(荧光免疫检验法):用于SARS病例的血清中的IgM抗体的测定,大约在疾病开始后的10天出现阳性结果。这种测试方法也可用于IgG抗体的测定。这也是一种可靠的测定方法,需要借助于荧光免疫显微镜进行测定。阳性的抗体测试结果:显示以前曾有过SARS冠状病毒的感染。从急性期到恢复期发生了从阴性到阳性的血清转化,或者是抗体滴定增长了四倍,显示近期有感染。阴性的抗体测试结果:在疾病发生的21天后没有检查到抗体,表明没有受到SARS冠状病毒的感染。(3)细胞培养来自SARS病例的样品中的病毒(例如呼吸道分泌物、血液或者粪便),通过接种细胞培养和病毒增殖也能测到。一旦分离到了病毒,将做进一步的鉴别以证实是否是SARS病毒。细胞培养是条件非常苛刻的测试,但目前(除了动物测试外)仅仅表明了有活病毒的存在。阳性的细胞培养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样品中有活的SARS冠状病毒的存在。阴性的细胞培养结果并不能排除SARS冠状病毒的存在(见阴性的PCR结果)。7.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或reservoir of infection)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非典病人是重要传染源。因为病人体内存在大量SARS病毒,而且具有某些症状有利于向外扩散,如咳嗽、腹泻等。据公共卫生专家介绍,病人一口痰中至少有几十万个细菌,并有可能含有肺结核、肺炎、流感、SARS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病菌。此外尚未发现动物携带SARS病毒。8.冠状病毒的增殖病毒是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核酸,必须生长在活细胞中,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与其他细胞型微生物不同之处在于:当它们处于细胞外时并不表现出生命活性,既无自主代谢,也没有呼吸或生物合成功能;但当其核酸进入易感细胞后,便很快显示其生物活性,包括病毒物质的合成以及对宿主细胞的改变。冠状病毒基因组的表达是较独特的。病毒RNA分子可直接进行翻译,产物之一是一种RNA多聚酶。然后这种RNA多聚酶被用于转录出一条等长的互补RNA,从此互补再转录出一套共3'末端的亚基因组mRNA。这套正股mRNA由6个重叠的片段组成,从共同的3'末端伸展出来,但伸展的长度不同。只有靠近5'末端的独特序列可被翻译。而与其相近的套中最小的mRNA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因此在每一种情况下,产物是一种独特的蛋白质。冠状病毒的复制周期限于胞浆。通过芽生方式从含病毒糖蛋白的膜,即内质网池和高尔基池获得囊膜,然后病毒体在小泡中被转输到质膜而从细胞释放。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史、人类学与"跨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科学编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科学史研究方法的探讨。本文站在科学编史学的立场上,分析人类学中“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对科学史研究的启示,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讨论对这种方法的借鉴和引入可能给科学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改变,以及这种借鉴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