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祝诚  江壁庐 《镇江高专学报》1999,12(4):11-13,28
三十八、原文:茶囊已碎于埃壤矣。译文:茶叶也就被踩碎到泥土中了。(卷十三《权智·任术》,页181)商榷:似应译为:装着茶叶的袋子已经被踩碎在泥土里了。——“囊”:辩源》释为“盛物的袋子”,与“已”字俱不宜漏译。三十九、原文:雷简夫…··仍使人…··确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也。译文:雷简夫……就让人……用力推拉使石头掉进坑中,于是水患也就平息了。(卷十三(椒智·雷简夫移巨石》,页183)商榷:似应译为:雷简夫……就让人……用力推拉使石头掉进坑中,把它藏于地下,于是水患也就平息了。——“窖”:本义是“藏物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中期,徐炳昶和李宗侗主编的《猛进》周刊是当时一种有进步倾向的政论性周刊,它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对新报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除了在群众运动中同青年站在一起外,还写了《通讯》、《并非闲话(二)》、《十四年的“读经”》、《碎话》等杂文,支持他们反对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的斗争。杂文内容包含了重新提倡“思想革命”,寄希望于知识青年,揭露和批判了胡适、章士钊、陈西滢等人“正人君子”的嘴脸等,这在鲁迅思想发展上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文心雕龙》“变乎《骚》”一语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折衷”思维模式。在刘勰看来,体“资于故实”、数“酌于新声”是文“变”之“势”、“理”,而《楚辞》则是对这两者的集中体现。“变乎《骚扩者,实指《骚》(概指《楚辞》)为文“变”之典范。  相似文献   

4.
《系辞》第一次对《周易》作了系统的哲学阐释,它围绕着“易”与“《易》”的话题,从人的生命体验出发,不仅提出了生命本体与生命现象之间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命题,还揭示了人类文化创造由“象(言)”到“意”、再由“意”到“象(言)”的认识论规律。  相似文献   

5.
春露和秋露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论及《诗经》中“兴”的手法时以《野有蔓草》与《蒹葭》为例,释“野有蔓草,零露溥之。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为“清秀妩媚的少女,就像滴着点点露珠的绿草一样清新可爱”,这显然是有误兴为比的嫌疑;至于他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河滨芦  相似文献   

6.
汉代《诗》学对《诗》的理论统括,其路径在于用补理性的武器将《诗》的极富个性生命情感(或感性)化的东西和超理性的敬畏膜拜“天”的仪式及心理驱赶到道统域。探究其路径的话语含蕴于我们今天仍有进一步阐述之必要。  相似文献   

7.
“罗曼蒂克之爱”(romantic love)是个汉语里没有的词,也可以说代表着汉语里所没有的一种感情。圆桌骑士兰斯洛特与王后吉娜薇的浪漫故事早在1170年就有了文字记载,好莱坞永恒的经典《卡萨布兰卡》产生于1942年,但是这两个故事看起来如此相似。可以说12世纪的罗曼蒂克之爱,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至今仍然主导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与以往研究卡夫卡《城堡》的作品不同,本文主要从美学的角度,来欣赏《城堡》的内蕴,并不企图给《城堡》限定某一主题,以损伤其原有的丰富性。从城堡的“有”和“无”、环境的“显”与“隐”、生命的“虚无”与“本真”等三个方面略探其内蕴美。城堡通过“有”和“无”来显示其原始魅力;环境之“雪”和“夜”昭示了存在的“显”与“隐”;领略到了城堡及雪和夜的无穷魅力,支撑着主人公K在孤独、苦闷与虚无中,执着地演绎着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 ,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的“湘西世界”。如诗如画 ,恬静淡远 ,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 ,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幻。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 ,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 ,人与自然谐和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 ,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 ,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10.
南朱《御枇石经》,又你《南宋太学石经》《南朱石经》。现藏杭州碑林。石经为宋高宗赵构(1107-1187)亲笔所书,部分为吴皇后代笔,时间约在绍兴五年至十三年(1135-1143)。临安知府张墩奉诏摹石,刊刻于绍兴十三年至十六年(1146),立于临安太学(今杭州庆春路西端前洋街岳飞旧宅)。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左传》全帙,节录《礼记》五篇和《论语》《孟子》等七经,卷末皆刻秦桧跋语(后皆毁去)。淳熙四年(1177),诏临安府特建“光尧石经之阁”贮立之。宋人《中兴小纪》《四朝闻见录》《石刻铺叙》等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