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理地区精神病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探讨弓形虫感染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19例精神病患者及9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弓形虫IgG抗体检测。结果:精神病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为31.96%,健康体检者为20.88%,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地区精神病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高于健康人群。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弓形虫病的认识,重视精神病患者的弓形虫感染情况.对门诊和住院病人进行常规弓形虫检测。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哺乳动物和鸟类易受其感染。人类弓形虫感染率也非常高。法国高发区孕妇感染率超过50%,美国为25%-38%。全世界约有1/3的成年人感染,我国人群的感染率为5%-20%,家畜感染率为10%-50%。孕妇感染弓形虫可致流产、早产、死胎或畸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恶性肿瘤病人等)感染弓形虫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弓形虫对人类健康及生产、生活的危害已不容忽视。由于弓形虫病的治疗仍未找到理想的药物,因此对其预防的意义远大于治疗。研制安全有效且廉价的弓形虫疫苗正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与弓形虫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弓形虫病的流行概况、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并通过流行病学资料论述了恶性肿瘤患者对弓形虫的易感性,从而分析了弓形虫感染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探索弓形虫病的有效治疗药物为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研究用双氢青蒿素(Dihyolroartemisinin科泰新)及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治疗弓形虫病,进行从动物试验到临床的观察.在动物实验有效的基础上,首次从临床证实双氢青蒿素对各种类型弓形虫患者和活动性感染者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148 例孕妇(妊娠八周至妊娠七个月),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静脉血弓形虫(Toxoplasm a godii, TO)抗体;即Tox-IgG抗体和Tox-IgM抗体,发现近年来有猫犬接触史(指现在或曾经养过猫犬的)孕妇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猫犬接触史孕妇(P< 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一起猪病进行了病理学鉴定和临床病理学研究,结果是:该起猪病的病原为弓形虫,为致病性原虫;临床症状为高热稽留,呼吸困难,体表发紫,便秘或腹泻,共济失调,最后衰竭而死亡;病理变化特征是:出血性、败血症,肺水肿、间质性肺炎和变质性肺炎,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非化脓性脑炎以及肝、肾、肺、心驻等的变质性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弓形虫快速鉴定方法,进行国内实验动物感染调查,为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全国60个不同厂家的12 394只实验动物(包括:猴290只、小型猪425只、犬579只、兔1 234只、地鼠372只、豚鼠1 363只、大鼠987只、小鼠7 144只)作为调查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动物血清中弓形虫抗体IgG和循环抗原CAg。利用PCR技术鉴定弓形虫p30基因。应用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识别弓形虫虫体。结果 用ELISA从12 394份动物血清中检出4份弓形虫抗体IgG阳性。在这4份抗体IgG阳性样本中都发现了弓形虫虫体和DNA。通过PCR扩增p30基因的分子特性证明了样本中弓形虫病原体的存在。通过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在这些样本中发现了弓形虫速殖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对12 394只实验动物调查结果显示,弓形虫感染率为0.03%(4/12 394)。结论 ELISA、PCR、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相结合可完成实验动物的弓形虫检验工作。国内实验动物中存在弓形虫感染。因此,建议设计合理的筛查程序用于防止动物传播的弓形虫病。有必要开发新的诊断工具,特别是快检技术用于这一重要人兽共患病的未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分析弓形虫病的传播动力学机制,针对已建立的包含了弓形虫完整生命周期和主要传播途径的基于个体模型,运用拉丁超立方体抽样方法对该模型系统中的影响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不同因素对弓形虫病在农场系统传播的影响程度,从而找到了在不同研究侧重点下,影响该病传播的核心因素,剔除影响不大的因素,最终对原有模型实现了简化。  相似文献   

9.
不论在科技英语中,还是在其它英语文体里,“是”与“否”的问题对中国读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问题所以不容忽视,一是因为英语否定词的位置及其否定范围与汉语有所不同;二是因为英语中否定意义的表达有时不需否定词的参与,因而极易引起误解。1 英语否定词的否定范围著名语言学家伦道夫·夸克(R.Quirk)等在《当代英语语法》(AGrammarofContemporaryEnglish)一书中提出,否定句存在着一个否定范围;也就是说,在否定范围内的部分有可能被否定,在否定范围外的部分则不能被否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控制弓形虫病传播的临界值,对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并进行相关的理论分析与研究,针对弓形虫的生活史以及传播途径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得到了决定疾病是否继续存在以及传播的基本再生数,当基本再生数小于1时,疾病将逐渐消亡,最终灭绝,当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模型存在唯一的地方病平衡点,此时疾病将一直持续下去,形成地方病。通过建立合适的Lyapunov函数等方法,给出了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同时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系统、完整的定性和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对后续弓形虫病的研究及其数学模型的建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鼠腹腔中弓形虫速殖子的增殖发育的方式、过程及S.D.对其的影响作了详细的考察,结果表明弓形虫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内二裂殖、纵二裂殖、裂殖生殖等,虫体以鼠腹腔内巨噬细胞的胞壁作为假包囊壁有其中增殖发育,经过72h的增殖生长,虫体成熟后突破假包囊逸出,S.D.可部分抑制速殖子增殖。  相似文献   

12.
吉林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的免疫学检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吉林地区孕妇弓形虫感染情况.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96例孕妇(妊娠8周~7个月)静脉血中弓形虫(Toxoplasma godii,TO)抗体,即Tox-IgG抗体和Tox-IgM抗体.结果发现有猫犬接触史(指现在或曾经养过猫犬的)的孕妇弓形虫感染率明显高于无猫犬接触史的孕妇(P<0.0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但城市与乡镇孕妇弓形虫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首次妊娠孕妇与非首次妊娠孕妇弓形虫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无猫犬接触史是孕妇感染弓形虫的主要因素,二者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3.
弓形虫SAG1,ROP1基因及其复合抗原基因的核酸免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混合SAG1和ROP1编码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评价其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效果.方法 将SAG1和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EGFP-N3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RT-PCR体外验证重组质粒在NH3T3细胞中的表达;通过检测抗体、抗体分型及细胞因子来评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腹腔内注射毒性株弓形虫速殖子攻击免疫小鼠.结果 RT-PCR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能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SAG1和ROP1混合重组质粒疫苗诱导小鼠产生很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于毒性株弓形虫感染攻击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不同候选抗原编码基因重组质粒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弓形虫感染保护性免疫,提示含有多种成分的混合DNA疫苗的研制可作为核酸免疫研究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弓形虫pcDNA3-ROP1 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诱导其体内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及抗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重组质粒用生理盐水稀释后,肌注免疫BALB/C小鼠.分别于免疫后5周和10周用ELISA法测定IgG抗体滴度;免疫鼠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感染.结果 经两次检测,均可测到特异性IgG抗体,且抗体的滴度随免疫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攻击感染免疫组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弓形虫pcDNA3-ROP1质粒 DNA疫苗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及部分抗虫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新兴 《前沿科学》2011,5(4):26-29
在汉语辞书中,“尺度”一词的释义是:(一)计量长度的定制;(二)标准,规则。在国内科学研究领域里,有一些专家、学者,把大气团运动的距离、范围、规模,说成是“大气运动的尺度”;把大气团运动持续的时间长短说成是“时间尺度”。在汉语里,“尺度”一词的含义,与距离、范围、规模、长度等语词意思毫无关系。用“尺度”一词,替代距离、范围、规模、长度的做法,在汉语语词用法上没有任何依据,而纯系是对于尺度一词的误解、错用。所谓“大尺度”“小尺度”“中尺度”的说法,更是文理不通,不合逻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猕猴作为珍贵的实验动物,资源逐步匮乏,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灵长类中心笼养猕猴种群自然流产、难产、早产和死胎(统称为妊娠异常)病例时有发生,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因此,逐一查找猕猴妊娠异常原因,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对提高猕猴繁殖率保护猕猴资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也为研究人的生殖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参照引起人自然流产的因素,又考虑到猴自身的特性,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分析猕猴妊娠异常原因:病原体,猴易感的弓形虫(Tox,toxoplasma),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实验中,我们对三年来收集的29例妊娠异常雌猴样品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并与正常分娩组和正常猴群组做对照。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妊娠异常组猕猴弓形虫感染率达34.4%,明显高于正常分娩组(12.5%)和正常猴群组(5%);不同的饲养环境中妊娠异常猕猴的数量也有显著差异。结论弓形虫感染、环境条件造成的应激反应及猕猴自身条件都与猕猴妊娠异常相关,对此,我们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措施来降低妊娠异常率。  相似文献   

17.
高次方程正项分解及嵌套半线性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曾和李等(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4):425;1998,21(5):519)的基础上,给出一个迭代初值选取条件宽松、计算量相对较小且容易改进为大范围收敛性迭代解法的高次方程的迭代解法。  相似文献   

18.
用弓形虫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 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 细胞融合,获得3 株能稳定分泌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细胞培养上清液和腹水中的单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1∶16 ~256 和10 - 6 ~10 - 7 。单抗类型均为IgM。杂交瘤细胞经液氮冻存12 个月后,复苏生长良好,分泌活性稳定。在McAb- Dot- ELISA 实验中,所能测出可溶性抗原的最小浓度为10 ng/ mL  相似文献   

19.
人体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刚地弓形虫(ToxopIasma gondii)引起的全球性寄生虫病。过去由于诊断水平限制,人体病例发现很少,而误认为是一种罕见病。现今已知,本病人体感染相当普遍。据国外报道平均感染率为33%,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我国早在50年代就从猫、兔、鼠动物体分离出弓形虫。60年代初就有人体病例报告。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新病例陆续发现,证实我国确实存在人体弓形虫病。据局部地区部分人群血清学调查,感染率分别为 IHA:3.9~6.4%(苏州)、2.6~11.7%(广西)、17.7%(广州);CF:1.4~1.8%(福建)、3.9%(北京);  相似文献   

20.
通过概述检测弓形虫的主要方法,推论了"国标"推荐两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主要选择依据,推荐了进一步深入检测且较可靠的免疫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