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该文主要论述了ZY8800/23/47液压支架的基本参数和使用情况。其液压系统中用于架间进回液高压胶管联接的集成三通,在工作面使用中现状。结合工作面的具体状况,提出了集成三通的优化设计理念--整体优化设计为分体。并应用于新的工作面中。集成三通的设计改进为今后液压支架在此处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采工作面运顺三角点设备较多、集中布置着液压支架、运输机、转载机等,所以该地点的设备配套一直是保证工作面正常开采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运输机卧底机头部型式的改进,并在晓明矿井下进行了实际应用,实现了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高产高效。本文对设备配套方案、设计改进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随着煤矿生产的需要,采煤工作面由原来的炮采、高档普采改为现今的综合机械采煤。采煤设备都在由中小功率向大功率方向更新,采煤工作面所使用的转载机也向大功率方向更新,其本身的重量也在不断增大,采煤工作面转载机与皮带机尾搭接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把滑靴、承载梁压变形。因工作  相似文献   

4.
任继飞 《科技信息》2010,(18):396-396
本文介绍了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为适应高产高效工作面开采面自行设计的ZZS6000/17/37型四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技术特征及其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崔家寨煤矿井下采空区自然发火严重,为了掌握该矿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利用热电偶测量采空区的温度变化规律,同时利用束管测定采空区的气体变化规律,通过分析采空区温度、O2浓度与工作面推进度间的关系,确定了所观测工作面采空区"三带"的分布范围,对所观测工作面在不同推进度下的采空区温度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为预防采空区自然发火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国工作面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的研究现状,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室实验和现场测试等方法,提出采用煤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值作为工作面突出的判定理论和敏感指标的判定方法,以潘一矿13-1煤层采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选用"三率"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提出的理论进行了验证。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作为采掘工作面突出的判定方法,解决了敏感指标间相互交叉的问题和临界值模糊性难题,提高了敏感指标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党晶晶 《科技信息》2009,(2):255-255
利用转载机部分尺寸互换性的特点,对其进行部分改造,以解决其在工作面搬家过程中拖延搬家进度的缺点,提高搬家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瑞 《科技信息》2012,(13):411-411,431
为了解决回采工作面长度的问题,在对综采工作面地质,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工作面设计生产能力确定工作面长度,工作面通风能力确定工作面长度,所用支架阻力确定工作面长度三个公式确定计算工作面的长度。并结合煤矿回采工作面的各种因素,最后得出适合煤矿工作面合理长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声波法对华北地区某典型岩溶水害矿井的4707工作面煤层底板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声波波速进行探测,获得了随工作面推进时的波速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垂深3.9~12.1m之间的声速曲线出现较大的波动,在钻孔距工作面距离15~5m时声波波速迅速升高,在6~5m处达到最大值,工作面推过钻孔后,波速不断降低。垂深13m以上,声波曲线趋于稳定,说明已不在破坏范围内。声速法判断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12.1m。结合FLAC3D软件,利用4707工作面的实际地质资料数值模拟煤层底板采动破坏过程,得出了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特征:底板破坏区沿采空区四周和底板向下扩散呈现出喇叭形,随工作面的不断推进,破坏区也不断前移。  相似文献   

10.
张军伟 《太原科技》2014,(10):81-82
以18105综采工作面对接实践为例,介绍了工作面对接的关键技术,并对综采工作面前期准备工作和实施步骤进行分析。该工作面的成功对接,既保证了工作面回采工作的连续性,也加快了工作面推进速度,有助于提高矿井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综采工作面顶板的控制,是综采工作面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使工作面在正常的良性循环下安全生产,必须加强综采工作面顶板的控制。本文谈谈综采工作面顶板控制  相似文献   

12.
李以虎 《科技资讯》2013,(15):92-92
以往综采工作面遇到落差大于或等于工作面采高时,一般采用避开或工作面搬家的方法进行回采,但是随着国家对煤炭资源的重视及工作面设备功率的提高,可以适当考虑工作面硬过大断层开采,因此,综采工作面如何选取最优方案需要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相似文献   

13.
刘晓平 《科技信息》2012,(10):404-404
本文通过对QJR-400/1140S矿用隔爆兼本安型交流双速真空软启动器技术改造,为类似条件工作面的安全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综放工作面覆岩倾向破断规律,采用红外式综采支架压力监测仪,对灵武矿区磁窑堡二矿C142综放工作面矿压进行了监测,利用RFPA 2D数值模拟软件对该工作面倾向覆岩破断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表明,工作面沿倾向矿压规律明显,直接顶和老顶破断均从工作面上部开始,随着工作面推进,破断位置逐步向工作面中部转移.工作面端头受压力拱保护,压力显现不明显,工作面上下顺槽煤壁支承压力规律明显.本论文对类似工作面矿压监测、生产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煤工作面的温度关系到工人的健康、设备的使用性能和煤炭生产的安全。为了研究采煤机运动参数对工作面温升的影响,建立了采煤机设计参数与工作面温升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采煤机的牵引速度、滚筒转速与工作面温升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采煤机的运动参数对工作面的温升有直接的影响,工作面的温度随采煤机牵引速度的提高迅速增加,滚筒转速对工作面的温升影响较大;适当降低采煤机的牵引速度和滚筒转速能降低采煤工作面的温升。该结果为正确选择采煤机的运动参数、减少采煤机工作发热、降低采煤工作面温升、进一步改善采煤工作面的环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煤机参数与工作面环境及安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煤矿尘源的分析可知,截割粉尘是采掘工作面粉尘的根源;而截割粉尘扩散到工作面并悬浮在空气中,成为影响工作面环境及安全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采煤机的参数与工作面的环境及安全之间的关系,并将采煤机参数和工作面环境及安全联系起来,为设计新型、环保型、安全型的采煤机提供理论依据,并从根本上来改善工作面环境和提高工作面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综采工作面的推进长度较小,影响工作面的高产高效.本文提出了在缓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与走向长壁混合布置,工作面旋转开采,加大了工作面的推进长度.分析了其巷道布置及其特点,为特殊条件下工作面高产高效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距离煤层工作面上覆采空区积水问题,结合陕西汇森煤业凉水井矿431盘区实际开采条件,理论计算431盘区工作面开采导水裂隙及421盘区工作面底板裂隙发育高度,数值模拟43101工作面推进期间导水裂隙带发育的时空演化进程,揭示工作面涌水分布特征,建立掘进期间物探与钻探综合探测及回采期间工作面超前探放水的综合防治水技术体系。结果表明:431盘区工作面导水裂隙能够发育至4-2煤层采空区,421盘区采空区积水通过导水裂隙涌入431盘区工作面;倾向导水裂隙、采空区深部、工作面侧走向导水裂隙为首采工作面涌水主要通道。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工作面超前探放水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工作面积水治理问题,研究结果可为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防治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海林鹏  任耀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8):5294-5303,5355
孤岛工作面开采一直是煤矿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而对其进行上行开采更加大了开采难度。根据山东欢城煤矿3上、3下煤开采形成的31706、31707孤岛工作面概况,结合现场实际,采用理论分析、UDEC软件数值模拟等手段,对上行开采孤岛工作面覆岩的变形破坏情况及应力分布状况进行研究与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仅两侧采空时,应力分布呈马鞍形,应力峰值分别深入煤壁10 m、12 m;当工作面底部及两侧都采空时,孤岛工作面应力分布发生变化,两侧煤壁的应力明显减少,同时孤岛工作面位于卸压区内部。可知,底部工作面的开采起到了卸压作用,使得孤岛工作面内积聚的弹性势能得以释放,减少了孤岛工作面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程度,进行上行孤岛工作面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根据矿井回采工作面顶板情况,对回采工作面顶板冒高进行了估算,得到顶板冒高范围,揭示了回采工作面顶板破坏规律,为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