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述了生态旅游的意义,分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和能力,提出了进一步挖掘旅游资源、建设生态城市、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增强生态旅游业活力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方百寿 《漳州师院学报》2000,14(1):85-88,110
从资源规划文本和业界绿色经营入手,分析目的地提供的旅游生态中的环保内容,认为包括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饭店、旅行社等人文生态的大旅游生态中的环保建设是生态旅游的主体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旅游环境质量下降,旅游业已不再是所谓的“无污染产业”,旅游业发展中日益突出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吉林省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生态旅游不是一般的自然旅游,而是一种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旅游系统的发展方式,它是可持续旅游宏观指导思想的一种操作上的落实,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的综合发展.吉林省实施生态旅游的措施是在生态环境敏感区建立生态旅游实验区和开发旅游资源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SWOT分析法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七星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得出黑龙江七星国家级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不仅具备景观资源独特、动植物资源丰富、旅游环境优越等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先决条件,而且拥有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形势和地方政策大力支持的大好机遇;但同时存在湿地保护和专业人员匮乏、旅游...  相似文献   

5.
环境经济在大连城市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通过对城市的整体环境的改造,大连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发展环境产业,以环境立市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环境经济促进了大连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大连作为北方重要的滨海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大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腾飞。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为大连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持续发展的契机。大连将以环境革命为动力,把大连建设成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本文旨在从环境经济与城市旅游相互依存和互动的关系出发,探讨了环境经济下大连城市旅游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英国在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参与、协调之下,促进了其生态旅游的管理和发展。英国对于生态旅游设计的理念和行动,值得思考和借鉴。当前,苏州市委和市政府开展的“两山一镇”环境整治生态提升工程,更应该着力于对木渎古镇、灵岩山和天平山悠久历史的融合,注重人文情怀的渗入和生态生活理念的建构,真正建设有苏州特色的生态旅游,并使其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的终极目标是要改变现有传统的大众旅游方式,有效地促进旅游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对现有的生态环境起到即利用又保护的双重作用.但不能否认的是,只要是旅游活动,都会对旅游当地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生态旅游也难以避免.着力从生态学的角度来阐述生态旅游的环境问题,并针对其成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SWOT分析法研究了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条件,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具有湿地景观独具特色,历史和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生物多样性水平高以及交通便利等优势;具有湿地生态系统生境脆弱,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经营与管理人才缺乏等劣势;具有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保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假日经济"带来的机遇;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土地资源紧张和用地矛盾突出以及周边景点竞争压力大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定位发展目标,科学规划与分区开发,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深入挖掘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以及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等湿地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扎龙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扎龙湿地是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珍稀水禽及其赖以生存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具有生态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经济效益和政治影响 ,又兼有文化、旅游、教育等多种效益 .扎龙湿地旅游资源丰富 ,在分析了扎龙湿地旅游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其实际 ,提出了扎龙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设想 :发展生态旅游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 ,开展特色旅游 ;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有2×10~7km~2海域,拥有600多座岛屿,其具有丰富的生态内涵,宜人的气候环境,奇异的红树林、珊瑚礁景观,生动的地貌景观,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浓郁的美学意境等特征,为开展海岛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可开展森林旅游、科学考察旅游、野生动植物观赏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等多种旅游项目。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的统一,即岛屿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刘三姐故乡宜州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自然环境和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优势突出,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该文针对宜州市旅游开发现状和资源优势,从提升经营者和开发者的文化素养、绿色营销策略以及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开发对策,以提升宜州市的旅游市场竞争力,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总结了城区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调整、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城郊及其北部生态系统建设等,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利用定量方法测定了大连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3.
齐齐哈尔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国际国内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计算了齐齐哈尔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该地区的生态足迹需求对本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现代化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开发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程度.以兰州市市区和近郊7个生态旅游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其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兰州市和近郊7个样区植物有236种,隶属于62科;动物181种,隶属于69科;真菌资源较为丰富,隶属12科.兰州市市区和近郊7个生态旅游区植被较丰富,覆盖度较高,物种多样,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对存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关系处理不协调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矿区景观生态规划浅析--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景观规划是一种特殊的景观生态规划.本文论述了矿区的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创造出合适的生态条件,才能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原理框架、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对甘肃省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全省人均生态赤字0.2883hm^2,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已经超过生态承载力的限度,人地关系紧张,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和功能亟待调整.并对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从环境—城市—社会系统出发,提出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应侧重做好的几项工作,力图为城市生态环境体系的建立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建立由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子系统组成的城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三角模糊层次分析(TFAHP)、和谐度方程(HDE)以及区间数学理论构建城市生态环境和谐度综评价模型,并对环渤化工圈4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谐度进行综合评价,以验证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评价城市生态环境状况,对追求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仅仅为城市中心区绿地系统规划,随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出台,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运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原理,以城市自然基质、承载能力及新的市域城镇空间格局为基础,选择适合于市域的生态结构模式,构建市域生态节点、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三位一体的市域生态体系.从市域生态环境的角度,完善"一点、一线、两翼"及整个区域生态协调性,形成市域城乡生态的良性循环.同时,根据各区域生态敏感性程度的不同,进行控制性规划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新景家园--湘潭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构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城市区位、地形、地貌、自然生态特征,以“生态学”原理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提出“湘潭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采用宏观(区域)、中观(滨水地区)、微观(城中斑块)”的生态绿地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