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测量了锂铁氧化体微粉不同温度下的磁化曲线,利用单畴颗粒矫顽力随温度变化关系计算了颗粒的有效磁各向异性常数.结果发现,有效磁各向异性常数随粒度的减小而增大,微粉的有效磁各向异性常数大于锂铁氧体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  相似文献   

2.
测量了锂铁氧化体微粉不同温度下的磁化曲线。利用单畴颗粒矫元力随温度变化关系计算了颗粒的有效磁各向异性常数。微粉的有效磁各向异性常大于锂铁氧化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  相似文献   

3.
将磁场偏开易磁化方向45°角,测量在两个不同磁场强度时的转矩大小,通过计算得到磁性薄膜或颗粒的磁化强度和磁各向异性常数的数值.它不需要测量出转矩曲线,也不一定需要很高的磁场,使测量过程简单而方便.  相似文献   

4.
用聚乙二醇(PEG)和乙醇溶剂反沉淀法制备颗粒直径9.1~860nm的锂铁氧体纳米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这些纳米晶是纯LiFe5O8.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不同温度下的磁化和退化曲线,得出其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随纳米晶颗粒直径和温度的变化.利用趋近饱和定律求出不同温度下,样品的有效各向异性常数KE,发现颗粒直径为9.1nm的LiFe5O8纳米晶的KE比其大块材料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K1几乎增大10倍.利用均匀转动反磁化和混合矫顽力模型计算纳米晶的不同温度下的矫顽力,得出与实验相符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磁学方法研究了磁性层的磁晶各向异性对反铁磁耦合三层纳米体系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磁性层磁晶各向异性的增大,反铁磁耦合三层纳米体系具有4种不同类型的磁滞回线,上、下磁性层的反转场逐渐减小,而饱和场先减小后增大.当磁晶各向异性较小时,反磁化过程为反磁化核的形成与传播过程;当磁晶各向异性很大时,反磁化过程为先形成多畴微磁结构,再逐渐反转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Dy对NdFeB永磁合金各向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名义成分为Nd12.3-xDyxFe79.7Nb0.8Zr0.8Cu0.4B6(x=0,0.5,1.5,2.5)的预合金进行长时间高温退火,将其破碎,取向并粘结.分别沿取向方向和垂直于取向方向测量其磁化曲线.将两曲线延长至相交,交点对应的磁场视为材料的磁晶各向异性场.结果表明:随着Dy含量的增加,合金各向异性场(HA)呈线性增加.当Dy的原子分数为2.5%时,合金各向异性场达到7536 kA·m-1;平均每增加1%Dy,各向异性场提高值为200~300 kA·m-1.  相似文献   

7.
溶胶法制备了不同粒度的FeCu纳米颗粒体,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样品的相组成和颗粒的平均粒度,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磁化曲线,磁滞回线,涨落场和有效激活体积.“趋近饱和定律”方法求出了样品的有效磁各向异性常数.利用均匀反磁化模型计算了样品的矫顽力,计算值与测量值基本相符.结果表明,样品的激活体积随颗粒体积的增大而增大,激活体积与颗粒的平均体积的大小基本属于同一数量级,粒状FeCu纳米颗粒的反磁化基本符合均匀反磁化.  相似文献   

8.
用单粒子点电荷模型研究了PrCo5的磁晶各向异性,特别是计算了磁晶各向异性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晶场和屏蔽因子对磁晶各向异性能有较大影响,而交换相互作用对各向异性能影响较小.同时,理论分析的结果也解释了实验上观察到的PrCo5由易锥面磁化转向易轴磁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粒状γFe2O3微粉。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颗粒的形貌;X射线衍射确定了样品的相组成和颗粒的平均粒度;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了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利用趋近饱和定律求出粒状γFe2O3微粉在不同温度下的有效磁各向异性常数KE。样品的有效磁各向异性常数大于γFe2O3的磁晶各向异性常数,通过测量磁粘滞系数和不可逆磁化率,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涨落场Hf和激活体积Vf,推导了Hf和Vf的理论表达式,理论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粒状γFe2O3微粉的反磁化机制为均匀反磁化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Fe_(1.90)(P_(1-x)Si_x)(x=0.10,0.20,0.25,0.27)系列化合物的磁性、磁热效应和磁晶各向异性。结果表明,Si替代P对化合物的磁热效应影响不大,但可将化合物居里温度提高至x=0.27时的514K,且保持较强的磁晶各向异性。XRD图谱表明化合物的结构为Fe_2P型的六角结构,空间群为P-62m。经磁场取向处理后,化合物的002峰强增强,表明化合物的易磁化方向为c轴。从磁化曲线可以看出,沿外加磁场取向的化合物更易达到饱和磁化。与Fe_2P相比较,少量Si的掺杂不仅提高了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同时观察到了适量的剩磁和矫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