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WO技术)经前方微创入路治疗肱骨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2年3月我科室运用MIPO技术治疗17例粉碎肱骨骨折(AO分型:B型10例C型7例),所有病例均采取闭合牵引复位,经肱骨前方肌肉隧道置入LCP板,C臂机透视力线满意后固定,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7例患者术后随访18-24月,平均21月,骨折4-6月均一期愈合,平均5个月愈合。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麻痹症状,术后10周完全恢复,1例患者因合并肱骨近端骨折,钢板位置较高,发生肩峰撞击综合症,物理治疗后好转。按Neer评分,肩关节活动优9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4.1%)。结论运用MIPO技术经前方入路治疗肱骨粉碎骨供破坏少,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无需暴露桡神经,这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探讨应用MIPO技术治疗128例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3月~2008年8月应用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128例,观察手术时间、输血量、愈合情况、并发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术中出血平均为160 ml(80~250 ml),手术时间60 min(40~95 min).随访时间13~3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感染,有1例螺丝钉松动迹象但骨折已愈合.4例有10~15°肘内翻,余均恢复正常提携角.已沿原切口取出钢板65例,未发现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和再骨折.80例使用Lc-DCP钢板,48例使用LCP钢板,一般为10~12孔钢板,远近段各用2~3枚螺丝钉固定.根据Constant-Murley及Broberg-Morrey的标准,肩、肘关节恢复均满意.结论 MIPO技术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理想方法,其固定确切,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骨折端血供的破坏,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相似文献   

3.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肱骨干中下段术后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内固定失败后肱骨骨不连。方法:对20例创伤性肱骨骨折内固定失败骨不连患者,取出内固定物,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加压固定。结果:20例骨不连患者,经2.5~4个月治疗均获得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改善。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对内固定失败的肱骨干中下段骨不连是一种较好的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PHILOS)经前外侧入路使用经皮微创技术(MIP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同侧肱骨中上端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25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同侧肱骨干中上段骨折,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1~72岁,平均为61.5岁。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并发症及术后12月肩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月~24月,平均为18.2月,手术时间70~126 min,平均为107.8 min,术中出血量100~240 mL,平均为173.6 mL,骨折均取得愈合,愈合时间为14~28周,平均为20.3周。1例患者术后出现拇指背伸活动受限,3月后恢复,1例患者钢板位置放置较高出现肩峰撞击,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改善。术后12月随访肩关节功能优17例,良7例,一般1例,优良率96%。术后12月肘关节功能优23例,良2例,优良例100%。结论运用PHILOS钢板结合经皮微创MIPPO技术通过前外侧入路闭合复位固定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中上段骨折,具有术中损伤小,出血量少,节省手术时间,骨折愈合率高,术后肩肘关节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不同部位肢体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疗效。对19例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锁骨2例、肱骨1例、股骨5例、胫骨11例),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根据骨不连部位及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骨折断端髓芯减压、自体微粒植骨;骨皮质剥离、植骨;结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或加压钢板、克式针内固定治疗,并分析其疗效。本组1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1个月。骨不连均愈合,愈合时间5~10个月,平均7.2个月。骨折处所涉关节功能等恢复良好,2例出现切口感染,经伤口换药后愈合。充分认识导致骨不连的原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彻底清除局部病变,骨折断端髓芯减压,针对不同部位采用相应的植骨、内外固定手术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有用效果方法自2002年应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5例,对本组病例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 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3~21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达临床愈合,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法:优11 例、良3 例、可1 例.结论解剖型钢板设计合理,固定强度能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而且安装时不需过多剥离软组织,减少肩袖损伤和肱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邹惠平  宋勇  胡德炜  李新忠  魏琴 《江西科学》2012,30(5):617-619,651
评价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奉新县人民医院使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43例,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3例,三部分骨折24例,四部分骨折6例。随访评定包括X线片、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43例患者获得平均15个月(8-24个月)临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平均时间3.5个月(1.5-6个月),无畸形愈合。肩关节功能按照Constant评分标准,优18例,良21例,可2例,差2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粉碎性骨折和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和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52例的病历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成A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27例及B组(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25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血清肌酸激酶(CK)浓度、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52例患者随访时间10~19(15.72±3.61)个月。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2天血清CK浓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在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方面,均可重建肘关节功能,达到有效治疗骨折的目的。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但对肌肉的损伤较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体会。方法采用肘后正中纵行切口,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6例。结果26例病人随访1~2年,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定:优10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2.3%。结论我们认为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骨折对位准确,固定牢靠,有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是目前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内侧LCP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胫骨中下段骨折采用胫骨远端内侧LCP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4例患者随访13~39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无畸形愈合、骨不连、钢板外露、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胫骨远端内侧LCP允许以更"生物"的方式处理胫骨中下段骨折,最大限度地保留局部血供,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青壮年严重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技术,方法:取肩关节前侧入路的下部分,不离断三角肌附丽,不剥离骨折周围软组织,“T”型外固定架固定术后3~5d开始肩关节主动功能练习,结果:所有32例手术患者无一例感染,均在6周左右取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评定按JOA标准,优良率占96%,结论:应用“T”型外固定架治疗青壮年严重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利于关节早期活动,恢复肩关节功能,是治疗青壮年严重移位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腓骨下段截骨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脱位的叮行性。方法2002年3月~2008年2月,我院采用经腓骨下段截骨手术入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脱位28例,观察术中距骨骨折部暴露情况,骨折复位内固定效果以及术后距骨愈合情况及踝关节功能。结果28例患者经8月~4年随访,采用Hawkins疗效标准评定,优良率达78.6%。结论通过改进手术入路,避免了传统手术入路的缺点,便于手术操作,保护残留血供,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免骨折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及距骨缺血性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Neer分型二部分、三部分及2例四部分共33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LCP)内固定,早期关节康复锻炼,术后对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随访评估。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0周(15~32周),按neer评分评价疗效,优良率90.91%;结论: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LC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探讨胸骨直型重建钢板和传统重建钢板治疗移位肩胛盂骨折的疗效。采用改良Judet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48例IdebergⅣ、Ⅴ型肩胛盂骨折患者,其中普通重建钢板固定组(对照组)20例,胸骨直型钢板固定组(观察组)28例,对比观察两种固定方式的疗效。本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日常生活、肩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的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胸骨直型重建钢板比传统重建钢板治疗移位肩胛盂骨折手术疗效更佳,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3年5月至2008年3月, 对我院收治的12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患者, 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加植骨的微创技术进行手术治疗, 避免对胫前皮瓣和骨折端血供过分破坏, 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起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结果: 12例患者均得获9~37个月(平均19.8个月)随访. 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 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 良5例, 可1例, 优良率91.6%. 结论: 采用双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能良好的复位固定、植骨和早期功能锻炼, 可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Y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16例.结果:16例均达到解剖复位,随方1~3a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结论:Y型解剖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效果优良,特别是C型骨折,固定牢靠、稳固,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长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微创潜行钢板技术在同一型号钢板体表投影对照情况下,对粗隆问骨折应用动力髋(DHS);胫骨近端及平台用高尔夫钢板;股骨髁上,股骨远端、胫骨中段及桡骨中段等处骨折应用限制性接触钢板;胫骨远端骨折应用解剖钢板,骨折均为闭合复位,钢板经皮下隧道插入,经皮螺钉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人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均获得临床愈合.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符合生物接骨原则,避免了传统方法破坏软组织及骨膜较多,常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弊端,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本组15例尺桡骨骨折不愈合患者分别选用不同的内固定、自体松质骨植骨,瘢痕组织、骨间膜松解等综合治疗,术后尽早行前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2~29个月,15例均获骨性愈合,功能满意13例,优良率86.6%.结论:影响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因素包括局部软组织条件、骨折部位及损伤程度、内固定强度以及不恰当的早期活动等.正确选择内固定方法、自体松质骨植骨、瘢痕组织及骨间膜松解是治疗尺桡骨骨折不愈合、恢复前臂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83例下颌骨不同步增长部位骨折,将骨折解剖复位后,用1~2块小型钛板行骨断端坚固内固定。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和部位41例选择使用辅助颌间牵引固定。观察骨折段复位、咬合关系、颌面形态恢复情况。结果83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2例局部缝线裂开,延期愈合,其余均工期愈合。术后3月X线检查示骨折线对位良好。结论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可靠,是较为理想的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AO锁骨钩钢板(CH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的实用价值.方法对1999年8月~2007年4月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锁骨远端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28例,均采用AO锁骨钩钢板(CHP)内固定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全部骨性愈合,随访8~48个月,平均23个月.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感染及再脱位,无骨折不愈合病例,肩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CHP取出时间8~17个月,平均11个月.结论CHP对锁骨远端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治疗效果理想,骨折不愈合可以避免,患者可以早期进行功能练习,使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同步进行,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易掌握、损伤小、疗效确切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是目前有效治疗此种损伤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