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之友》2008,(3):13
长期以来,很多科学家认为,在与现代人类早期祖先的生存竞争中落败,是导致尼安德特人灭绝的主要原因,但一名加拿大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尼安德特人灭绝可能与气候变冷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魏明 《大自然探索》2003,(10):60-64
人类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从南猿——直立人——化石智人三个阶段,发展成为现代人。在每个阶段都有很多分支,这些分支的进化者有的成功了,有的灭绝了。尼安德特人生活在距今20万年到4万年前,在进化的道路上曾与我们的祖先结伴同行,但是最终还是灭绝了。尼安德特人灭绝之谜一直吸引着众多人类学家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3.
尼安德特人是一种和现在人类有众多共同特征的、聪明的原始人类,出现于25万年前,却又在3万年前灭绝。他们为何会灭绝?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谜题.人类学家最近指出,尼安德特人很可能因为其食人习惯造成了类似疯牛病的疾病流行,这种疾病使其人口数量减少、人口质量降低,最终造成其种族在3万年前灭绝。  相似文献   

4.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 :一项能辨别DNA样品相似性的技术支持早期关于尼安德特人是一种灭绝末期的人种的遗传传学说法 .  芝加哥田野博物馆的科学家LutsBachmann在 6月份的AmericanJournalofHumanGenetics上报道 ,尼安德特人的DNA与古代Homosapiens人以及现代人的DNA相比 ,存在着重要的遗传差异 .他们断言 ,这些数据支持了尼安德特人在解剖学上并非是现代人的祖先的假说 .研究者取 110 0 0 0年前与 5 0 0 0 0年前的尼安德特人与 35 0 0 0年前的H .sapiens人的化石中的…  相似文献   

5.
<正>这个由艺术家伊丽莎白·戴恩斯(Elisabeth Daynes)再现的尼安德特小孩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最新的观点: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类是非常相似的,只是外形上看起来更加强壮一些。该图像再现的依据是直布罗陀附近的魔鬼塔发现的化石用以测定化石和沉积物年龄的新技术为我们了解人类起源提供了深刻见解。一直以来,尼安德特人的形象无非是粗陋野蛮而未开化,如今这种观点应该要彻底改变了。我们人类常常倾向于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自己与已灭绝的近亲是截然不同的。然而,越来越多的化石遗  相似文献   

6.
正尼安德特人的遗迹从中东到英国,再往南延伸到地中海的北端,甚至远至西伯利亚,都有所发现。但大约在4万年前,尼安德特人被智人取代,而科学界对其灭绝原因一直未有定论。近期,一项新的研究给出新的解释:42 000年前的地球磁极逆转事件加上太阳活动的下降可能造成了一场大灾变。  相似文献   

7.
赵忠孝 《世界科学》2006,(12):27-28
今年7月21-26日一批古人类学家在德国波恩集会,纪念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发现150周年,会中讨论了尼安德特人的生态和生活特征、他们如何在欧洲迁移,以及气候给他们的进化带来些什么影响等,是一次自从发现尼安德特人150年来学术上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欧洲科学家报告称,人类活动与欧洲洞熊在末次冰期发生灭绝之间存在重大关系。研究认为,洞熊种群从大约4万年前开始急剧减少,这个时点早于气候变冷时期,而与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在欧洲扩散的时间重合。由于末次冰期的寒冷气候开始较晚(约3万年前),研究认为包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16,(6):74-77
山尼达谋杀 5万年前 在伊朗北部的扎格罗斯山脉,考古学家发掘出了一名尼安德特人(一个已灭绝的古人种,曾被认为是有别于现代人种的野蛮人种)谋杀遇害者的遗骸——"山尼达3号". 它属于一个40~50岁的男性,他死于第9根肋骨所遭到的致命伤.在羊的尸体上测试新石器时代(大约5万年前,也是这名死者所属的年代)武器后,考古学家确信是一把投掷式轻质矛枪造成了此人的致命伤.尼安德特人拥有较重的长刺矛,但并未掌握投掷式武器技术.由此判定,杀死这名尼安德特男性的人是一名现代人(指现代人种).杀人原因呢?是领地争执?或是一次致命的偶遇?还是这名现代人太饿了?考古证据表明,现代人确实吃过尼安德特人.来自法国西南部雷诺瓦洞的尼安德特人颚骨上的工具痕迹,与该地区被杀死的麋鹿身上的刀痕(而且肯定是现代人的刀)一致.  相似文献   

10.
俞静 《大自然探索》2016,(12):44-47
正听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但我们身体里的确隐藏着大量来自远古灭绝人种的基因。我们的身体里含有数量惊人的来自灭绝人种的DNA,科学家正在探索这些"幽灵"基因对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们的祖先混合了人类进化史上多个人类分支的血统,将一些已经灭绝人种的DNA一代代传了下来。时至今日,灭绝人种的DNA,包括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及其他灭绝人种在内的DNA就存在于我们的细胞内。科学家想知道,携带了多个人种基因会给我们的生存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11.
<正>一段小指骨,几颗牙齿,还有一个下颌骨,这就是我们关于神秘丹尼索瓦人所拥有的全部实物证据,这是一个与尼安德特人有着密切关系且已灭绝的古人类群体。近期,一项新研究在遗传证据基础上对丹尼索瓦人面貌进行了物理重建,让我们有机会首次一瞥这一古老人类物种的模  相似文献   

12.
尼安德特人(以下简称尼人)是现代人类的“堂兄弟”,他们早在3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虽然人们一般认为尼人愚笨,故被淘汰,但是最新的研究证实他们是聪明勇敢的猎手.能运用各种巧妙的方法猎捕最强悍狡猎的动物。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普遍认为,在地球生命演化史中,像二叠纪生物大灭绝这样的事件一共发生过五次.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生物大灭绝 在距今大约4.4亿年的奥陶纪末期,发生了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  相似文献   

14.
吉植  王传超 《自然杂志》2022,44(6):443-454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是著名生物学家、进化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他通过研究已灭绝古人类的基因组,对探索人类演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介绍帕博及其团队关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研究和发现,以及古DNA领域近30年的发展和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正一项全新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分析表明,现代人类早在20万年前就已经走出了非洲大陆。最近这些年,千百万人从主流遗传学测试中得知,他们身上携带着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这让他们感到惊讶,甚至震撼。科学家在2010年研究尼安德特人化石的时候第一次发现了那些基因。他们通过研究人骨化石上的基因推断出现代人类在离开非洲后于大约6万年前开始与尼安德特人杂交。  相似文献   

16.
最新研究表明,在过去几千年里,人类进化得非常快,比科学家想象中的还要快。 研究人员对来自世界各地的270名自愿者的DNA信息加以对比,希望了解在过去8万年间人类基因变异的情况。结果娃示,同5000年前的人类与3万年前灭绝的尼安德特人(右图)之间的差异相比,现代人类与5000年前的人类之间的差异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7.
人和谁相近     
如今,基因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人与动物的对比以及生理和心理的对比。沿着这两个方向,产生了许多鼓舞人心的结果。人与灵长类的基因差异研究人员要测定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因为他们是人类已经消失了的表亲。但是,这个任务相当艰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与美国、欧洲454家生命科学公司合作,计划启动检测尼安德特人(Homoneanderthalensis,20万年至3万年前生活于中东、欧洲的智人)的基因组,预计在两年内完成。把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与现代人和其他灵长类的基因组相比较,有助于确认在人与尼安德特人之间的进化联系。而且,这项研究也…  相似文献   

18.
现在,科学家成功克隆了_一头几年前灭绝的皮雷安野山羊(尽管它只存活了几分钟);日本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死亡16年的具有优秀肉质的冠军种公牛"安福号",他们还利用从冷冻了16年的实验室小棕鼠尸体身上提取出的大脑细胞成功地进行了克隆,使它"死而复生";澳大利亚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已经着手研究克隆已灭绝的袋狼;前不久,英国一家杂志列举出10种最有可能通过基因技术复活的古代生物,包括大约在2万年前灭绝的尼安德特人……不过,在所有复活计划中,人们最关注的恐怕还是恐龙的复活.  相似文献   

19.
<正>自从初见尼安德特人的遗骨,我们就一直对他们心心念念。如今,新发掘的古物古迹和新技术帮助我们得到大量关于尼安德特人的新发现。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是与智人最亲近的古人类。在那遥远史前,他们曾与我们密切往来数千年,直到大约4万年前,他们结束了长期统治,与我们渐行渐远。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有理由相信智人和尼人曾经和睦相处,不过自从他们的遗骸于19世纪首次出土以来,大家对尼安德特人的态度并不友善,经常把他们描述成笨拙的傻瓜(甚至更糟糕的形象)。即使在今天,“Neanderthal”一词有时也会被英语使用者拿来羞辱他人。  相似文献   

20.
正单靠非洲稀少的化石记录,无法揭示人类进化史。当地质年代学家赖纳·格林(Rainer Grün)从欧洲或亚洲远足考察归来回到澳洲家中时,随身携带人类骨骸并不是罕见的事。印度尼西亚的已灭绝古人类的颚骨、来自以色列的尼安德特人牙齿、在沙特阿拉伯出土的古人类手指骨,这些骨骸都一度在他位于澳洲国立大学的实验室待过一段时间,再回到各自的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