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草原畜牧经济文化类型在当代的新近变迁,主要体现为政府和牧民通过实施退耕、退牧和还草、还林工程,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本文介绍并讨论了关于这一举措及其效果的两种不同观点:完全赞成的观点和不完全赞成的观点。不完全赞成的观点把草原生态重塑与畜牧生产方式转变问题放在天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度其内在关联的系统中来考察,强调指出:指导政府决策的草地生态科学还不够“科学”;不减畜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草畜矛盾和生态恶化;要充分认识牧区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社会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榆林做为陕西省畜牧业生产区和重要基地,有着丰富的草地和牧业资源。随着国家建设生态畜牧业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实行退耕还草,禁牧,休牧,轮牧和舍饲养畜,所以开发利用饲草资源,提高各类饲草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促进粗饲料的转化,给舍饲养畜提供多而富有营养的饲草,降低饲养成本,提高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北方草原生态环境、草食家畜品种改良与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多年来开展的以羊养殖为主的草原生态畜牧业试验结果,初步报道了在荒漠化草原地区以草食家畜良种繁育与草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为主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北方干旱区草原是我国草原的主体,也是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结合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草原项目,总结归纳相关研究调查材料,着重就北方干旱区草原的生态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了草原区有关气候、水资源、草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6个资源特征,阐述了有关草地面积、质量、生物多样性等5个方面的生态问题,以锡林郭勒草原生态工程治理为范例,总结了干旱区草原植被恢复与改良的技术体系和生态工程切入点,进一步提出了干旱区草原保护和改良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肃南县牧区生态建设水资源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平德 《甘肃科技》2006,22(2):21-22
肃南县牧区现状由于超载过牧严重,致使草地生产能力下降,草原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扬沙和沙尘暴危害加剧。通过建设节水、高产、优质灌溉饲草料地,对大面积天然草场实行围栏封育、轮牧、休牧、禁牧等手段,实现牧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长芒草-杂类草型草原实行暖季划区轮牧、自由放牧及围栏封育3种不同利用方式,探讨了划区轮牧在草地植被恢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参试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轮牧区通过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家畜采食方式的控制,以长芒草为主的禾本科牧草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自由放牧区和围栏封育区,代表草原退化的菊科种群有所降低,草地生产力明显高于对照区,划区轮牧十分有利于长芒草草场的植被恢复,对今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大学的生态学学科缘起1957年建校伊始,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李继侗教授移植北京大学的生态地植物学教研组于内蒙古大学.1977年在李博院士主持下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生态学专业.60年来,生态学学科始终坚持"面向草原,旁及农林"的发展方向,在国家生态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支撑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家生态学学科体系的设置和建设,率先制定生态学专业课程设置并编写生态学教材,培养了大批的生态学人才.在研究方面,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在国家级获奖科研成果如中国植被和中国植被图编研、草原生态系统长期研究、草地资源动态大面积遥感监测、退化草地生态修复、以及内蒙古环境资源调查规划和生态保护等方面成绩卓著,其独具特色的草原生态学研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在内蒙古大学成立60周年前夕,内蒙古大学整合资源成立了生态与环境学院.生态学团队在蒙古高原宏观生态学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生态学和适应性管理、高原植物进化与分子生态学、环境生态学与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湿地科学与旱区水资源、环境地球化学循环、微生物生态学与废物资源化、生态规划和管理等领域凝炼有特色的学科方向群.基于60年来深厚的学术底蕴,面向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内蒙古大学的生态学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生态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卓越中心、并在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战略实施、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中发挥智库和技技术支撑基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3-2015年,采用标志重捕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大针茅草原,季节轮牧区、按月轮牧区、连续放牧区和过牧区4种不同放牧方式及禁牧区(对照区)下啮齿动物进行了专门调查,对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啮齿动物群落相似性和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使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放牧增加了啮齿动物数量,使优势种出现了差异.连续放牧区和过牧区优势种为草原黄鼠;按月轮牧、季节轮牧和禁牧区优势种为黑线仓鼠.2.不同的放牧方式导致了啮齿动物群落相似性不同。按月轮牧与季节轮牧相似性指数最大,连续放牧与过牧相似性指数最大;禁牧与过牧相似性指数最大.3.连续放牧和过牧增加了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按月轮牧和季节轮牧降低了群落多样性.本研究认为,季节轮牧能够控制啮齿动物个体数量的同时可以降低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首先详细阐述了鼠害涵义及对生态系统的危害.针对我国草原尤其青藏高原草地的严重鼠害状况,一方面,较系统地总结了鼠害对草原植被与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及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着重强调了草地中啮齿动物的生态功能——"生态系统工程师"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种作用.最后,提出了青藏高原草地鼠害的控制思路及途径,指出今后需要特别开展草地啮齿动物种群暴发,即鼠害发生的阈值的研究,并据此采取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以及其他人工控制技术来抑制鼠害发生.该文对于草地鼠害研究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严重丧失及其后果,至今仍缺乏有代表性的实验结论.放牧是人类施加于草原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干扰因素,从荒漠草原群落多样性、植物功能群多样性以及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3个方面综述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不同放牧制度对荒漠草原群落多样性、植物功能群多样性的影响过程和作用机制是研究荒漠草原利用与保护平衡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蒙古国两种典型草地生态系统类型(荒漠草原和高山草原), 采取围封和放牧两种处理方式, 对2013—2018年这两种草地类型的群落盖度进行系统分析。按植物分类学法, 将群落内的所有物种划分为五大功能群——杂草类、蒿类、豆科、禾本科和莎草科, 采用Gordon稳定性方法评估围封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围封显著增加荒漠草原杂草类植物覆盖度, 减少蒿类和禾本科植物覆盖度, 年际间无明显的变化规律, 而对于高山草原, 围封对不同功能群盖度无显著影响; 2) 围封增加荒漠草原的群落稳定性, 而对高山草原无明显影响; 3) 群落稳定性与优势种盖度占群落的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荒漠草原的优势种占比高于高山草原, 导致荒漠草原的群落稳定性更好。根据上述结果, 建议在对草地进行围封管理前, 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及围封对植物群落及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同时辅以休牧、轮牧或季节性放牧等措施, 才能真正提高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世居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及其他民族适应草原生态环境,创造并发展了以游牧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基础的的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弘扬草原文化,是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需要。草原文化蕴含的精神气质是建设现代文明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这项改革,旨在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统筹森林、草原、湿地监督管理,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和农业问题专家石山曾说,"林草可以兴邦"。"不要看不起林草业,我国一定要实现林草兴邦。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战略,不仅要把山林、草原建成一片绿色世界,同时要建成强大的现代畜牧业基地和木本粮棉油基地。"  相似文献   

14.
岷县草原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草原不仅是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草在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治理、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国民经济、生态安全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岷县拥有天然草地290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4%,是全县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绿色屏障。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区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3,自引:11,他引:22  
三江源区植被类型以高寒草甸、高寒灌丛草甸和高寒草原为主.植物区系特征为:植物种类较少,以温带科属为主,特有种、属种稀少.该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经营管理水平落后,超载过牧,鼠害猖獗,草地退化、沙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物种减少,生物多样性丢失.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加强天然草地资源的保护、优化家庭牧场生态结构及生产模式,建立稳产、高产的人工草地,逐步实现半舍饲和集约化生产.建立健全草地资源监测、预报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不同生态类型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草原生态食物链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建立在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原生态食物链上肉食种群一草食种群一草地资源三者的微分动力系统模型。并对平衡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草原生态食物链对人类活动的干扰随时间变化作出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系统达到平衡时。草地资源密度与草食对肉食种群的转化率成正比,与自身退化率、草食种群的消费率成反比,表明三者间的密度调节与制约机制;②草地资源的退化率m3大于生长率ra时,草地资源密度先迅速下降继而迅速上升;草食种群与肉食种群均逐步灭绝,表明人类应充分保护草地资源,更要限制牲畜放牧的强度,选择合理的捕杀强度是维持食物链生态平衡和保证生产效益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协调人类活动与草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项目简介一、项目名称民族生物学与生物资源保护利用技术创新引智基地二、学科(领域)生物科学三、项目建设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保护研究所.四、项目负责人薛达元,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安全、生物遗传资源及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薛达元是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基地首席科学家;中国民族地区环境资源保护研究所所长;国家环保总局系统生物多样性学科首席专家;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IUCN世界保护区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与自然保护分会执行理事长.  相似文献   

18.
广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广州示范基地")是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以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广州高新区")为载体,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体制。近年来,广州示范基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总要求,以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线,紧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思路,加快集聚创新资源,不断优化科技管理机制,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调发展,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打造国际科创中心,成为全球前沿科技成果的策源地和产业化基地。2019年,广州示范基地因数字动漫产业集聚典型示范荣获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集聚类)十强称号。  相似文献   

19.
以黄河流域9省区2010-2019年生态环境、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三大系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生态-旅游-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三大系统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为生态水平>文化水平>旅游水平,中西部省区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2010-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旅游-文化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空间分布上东西差距明显,中西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较低;3)黄河流域生态-旅游-文化耦合协调发展是公共资本、科技水平、基础设施和社会消费共同驱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位于土地沙漠化迅速发展的河北省坝上高原的康保牧场为研究区,选取典型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块设立6块样地,采用标桩法,通过一年时间的实地测量,对其土壤年风蚀量进行了计算利分析,旨在为今后当地土地利用结构和格局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年风蚀量的大小是秋翻耕地〉退耕还草地〉天然草地〉退耕还灌草地〉天然灌草地〉留茬地.结合对当地基本情况的实地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在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地区,特别是在年降水量不足300 mm的半干旱地区,退耕还灌草结合的方式要好于单纯性人工种草.单纯性人工种草效果欠佳,在遇到连年干旱的情况下,人工牧草长势不好.2)秋翻耕地的土壤年风蚀量要远远大于留茬地,留茬地不但大大减轻土壤的风蚀量,甚至还起到了风积土壤的作用.因此,农田的耕作应采取保护性耕作,推广秋季高留茬,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风蚀量.人工植被建设应以灌草结合的模式为主,对于广大天然草原应以自然恢复为主,根据草原退化的不同程度,因地制宜实行禁牧,休牧或轮封轮牧,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