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月的一天,上午第二节刚上课,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名女生喊了声“报告”后进来,在小赵(我的徒弟)的办公桌前站了一会儿,然后坐了下来。我当时并未在意。过了一会儿,她还在那。我就问了一句:“这位同学是高二的吗?”她说:“是。”“为什么不上课?”“是老师让来的。”“老师为什么让你到办公室来?”“和老师顶嘴了。”她说着眼泪流了下来。看得出,她觉得自己很委屈。我说:“咱俩能聊一会儿吗?”她点点头,走了过来。原来,她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因为他们班政治作业完成得不好,所以小赵让他们在课堂上重做,而她却在做语文作业。老师问她时,她却气呼呼地说:“我的政治作业做得那么好,你为什么不给优……”  相似文献   

2.
寒假开始了。我们几个教师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不知谁将话题引向了’寒假作业。多数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大同小异,无非是读课外书、日记、作文、实践活动等。但有一位老师却别出心裁,他说:“我的寒假作业布置了三项:第一项,寒假里玩得快乐而有意义;。第二项,记住第一项;第三项,贯彻好第一项和第二项。”他的话一说完,立刻引起了大家的议论。有的老师半开玩笑地说:“领导要找你谈话了,工作这么不负责。”有的老师替他担心:“一个寒假没作业,家长会不会向领导告状?”这位老师笑笑说:“我不在乎领导和家长,我在乎的是孩子们。”  相似文献   

3.
顺便提一下     
某班的教室里。老师:“你终于来了!为什么昨天没有来上课?”学生:“因为我妈妈从楼梯上摔了下来。”老师:“哦!原来如此。妈妈受伤了所以你没有来。”学生:“不是,是我爸爸受伤。”老师:“为什么你妈妈从楼梯上摔下来你爸爸会受伤?”学生:“因为我爸爸在外面喝醉了酒。”  相似文献   

4.
为教学“5的乘法口诀”,某老师把课本的主题图放大,精心制作成5张彩球图(每张5个彩球),准备以这些图片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每一句口诀。课上,当老师张贴出第一张图,并宣布课题时,学生中出现了一个声音:“老师,我已经会了。”随后,又有七八个这样的声音:“老师,我也已经会了。”并摇头晃脑地背起来:“一五得五、二五一十……。”老师一时不知所措,愣在讲台前……  相似文献   

5.
一个星期二的上午,我正在六年级一班上语文课。正在我与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时,坐在教室门口的一位学生说:“老师,有人找你。”只见教室外面站着一位陌生人,他夹着一个包,站在教室门口。我走出教室。那位先生用普通话说:“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学具推销员,能不能耽误你几分钟,让我跟同学们讲几句,介绍一下我们的产品。”我想:这些推销员也太厉害了,居然瞄准了农村学校中的学生。我不想让他来影响我的教学,拒绝了他。可这位推销员还不死心,缠住我,总是要我给他一次机会。这时我的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作文训练机会吗?同学们平时不注意观察。缺乏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的敏感性,不知积累自己周围的素材,  相似文献   

6.
微笑真好     
今天是我的校外值日,部分学生见到我或是机械地喊一声:“老师好。”或是出于礼貌地打招呼“老师好!”这样的镜头已不足为奇,但闻声望去,会有着异样的感觉:面带微笑地向你打招呼多是低年级的小同学,多数高年级同学往往低声问候,或面无表情,更有甚者疾步走开……  相似文献   

7.
张丽民 《奇闻怪事》2007,(11):30-30
[片断1]张权(化名)又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室。小组长收完作业后又来找我告状:“老师,张权又没写数学作业。”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没写作业了。虽然每次他都找了很多没完成作业的理由。也都让他补上了,可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隐隐地我感觉到这里面有问题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案例1]一次课外活动,学生让我和他们做游戏。我说:“咱们来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吧,我当鸡妈妈。”孩子们都欢呼雀跃着围拢过来。很快,我的后面就排了一串“小鸡”,有男生也有女生,几乎全班都来了。我们跑着,笑着,叫着……玩得特别开心。活动结束后,亚亚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我对你说一件事,你千万别生气。”  相似文献   

9.
一天早晨,我正在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突然,一位中年妇女闯到我面前:“老师,我……我有事找你!”她气喘吁吁地把我拽到一边,“老师,我商店里400元钱叫刘倩倩(化名)偷去了!”她声调激昂,一脸的愤怒。“你当场抓到她了?”我直视着她问道。“肯定是她!这闺女是出了名的三只手。今天早晨她到过我的商店。”妇女十分肯定。  相似文献   

10.
当一个陌生人自称是你爸爸妈妈的同事而要带你去“找爸爸妈蚂”时……当有人要为你看看手相时……当你希望“科学仪器”和“星座运气图”会给你美化未来时……当心!有人就已经把你看“扁”了还准备当“马”骑——来,来,来,开开眼界,让我们防“骗”于未然吧!  相似文献   

11.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无赖,那就尽情放纵他,迁就他;如果你想培养一个很棒的孩子,那么面对孩子起初不合理的要求,你就要坚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身为人母的我,相信每个做家长的面对着孩子哭着要东西时,就犯愁,是给还是不给?该怎么办?一孩子的愿望是无止境的,总有一天你会拒绝他,而此时拒绝比当时拒绝给孩子的打击大得多。卢梭还说过: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时,应当干脆加以拒绝。我想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用爱的力量拒绝孩子,用耐心和“狠心”去解决。在学校有的学生作业不完成,来校后谎称忘带,起初几次,我相信这些可爱的孩子,给予了原谅,希望他们今后该改正。可事情并不是这样,情况愈来愈糟,忘带作业的人多了,次数多了,我慢慢地发现了问题,便规定:没带作业就是没做,也不准家长送。这样一来,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不带或没做的逐渐减少。有个学生以《以忘的教训》为题写作文,感激老师帮他改正了缺点。开家长会时,家长也认为这个办法好。有的学生忘带书,家长送,其实家长也烦,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愿耽误孩子的学习,这样做家长是真的关心孩子、疼爱孩子吗?我认为并不是。  相似文献   

12.
上课不久,李老师便气冲冲地跑来找我。“你去看看吧,这样的学生没法教了!”我急忙站起来说:“李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李老师欲言又止,最后气愤地说:“你还是自己看看吧,班是没法上了。”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李老师,是我校的老教师,以对学生要求严格而著称,所以经常与学生有些摩擦。可是,从来没见他气成这样……我感到问题严重了。我急忙向教室跑去,在路上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推开门,黑板上赫然画着一幅画:一个惟妙惟肖的猪头,旁书“猪头小队长”五个大字。难怪李老师会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大概是刚才李老师发火的缘故,教室里一片寂静,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成美育“低、慢、多、高”教学法》一书中明确指出:“教学之所以是个慢速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学习必须有一个学习心理激发的过程,即”预热“的过程。学生喜欢的老师,往往是会做心理激发的老师。学习心理激发后,往往会使学生轻而易举地进入”学习角色“一学就会,一学就成功,否则将会事倍功半。”这段话使我深受启发,在教学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期末复习时,望着孩子们那一张张显得十分紧张的面孔,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此时,我突发奇想:如果让学生自己来出期末的试卷,也许学生不会那么紧张。于是,我大声也说:“同学们,本期的期末考试我们来一次改革,试卷由同学们来命题。”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老师,你真好!”“我们是学习的主人啦”……孩子们的那种高兴劲真是无法形容。  相似文献   

15.
三年前,在朋友中谈及网上购物的话题时,别人顺口就会回答说:“网上的东西你都信?”三年后我同一位中学生问及到网上购物的问题时,他却很不耐烦地回答我:“请你不要问我这个老土的问题,这两年我的书、鞋和衣服都是在网上买的。”我问他:“你在网上买东西有人骗你吗?”他回答说:“网上网下都有骗子,但网上有“支付宝”,你找信誉好的不骗你,东西便宜,还有积分返利。”  相似文献   

16.
遗忘也是美     
那天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看到一篇短文,题目是《盖于遗忘》,觉得颇有道理。 这里的遗忘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遗忘,是结合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来分析的。例子就是我们日常教学常见的现象。在面对一个多次不完成作业,经常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时,很多老师往往会习惯性地使用这样的语言:你这已经是第N次没做作业了,你已经连续N天没有认真听讲了,你明天是不是还要这样啊?  相似文献   

17.
军上了高中后,成了一名住校生,由于学习能力出众,很快当上了班干部,进了学生会,就在军暗自高兴时,室友却慢慢疏远他了。每当他回到宿舍,室友的谈话就会嘎然而止;问缘由,说:“你是名人,我们哪能和你聊天啊。”军主动搭话,他们也总拿酸溜溜的话来刺激他。  相似文献   

18.
同学谢谢你     
一昨晚,我在写学生的品德评语。当写到我最头大的这个男同学时,我是这样写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就像公园里有各种花草。但你这一棵花草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刺。它刺伤了同学间的友谊(所有的同学都害怕坐在你的旁边,甚至前后),刺痛了老师的心(老师的正确批评,换来的是你的怨气、白眼和辱骂)。如果你和这个班级没有缘分,请考虑转学。我想,既然你不信任老师,那么你在这里已经接受不到有利于你健康成长的教育了。写完了,我觉得满意,这写出了我这个班主任和各科老师的心声。同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许多镜头:1、…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有的老师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或其它方面表现落后于别的学生,就川限铁不成钢”,面对本来就懊恼失意的学生,常常拿“比”来训斥:你看某某同学,人家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你为什么总是当尾巴?你看某某同学,每次老师安排的事都完成得非常好,你为啥老出差错?[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邓月花 《奇闻怪事》2005,(11):38-38
参加学校的优质课比武,感受颇深。我上的是“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在最后一个环节“质疑问难”中,有一个学生提出:“小数是谁发明的?”我一听,愣住了,在备课时,看到过这个问题,想给学生介绍,但怕教学内容又难又多,没时间讲这个问题,所以就没有去记忆;再者已经快下课了,我还没布置作业呢。于是就对学生说:“这个问题网上有,你上网去查查吧。”就这样我完整地上完了一堂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