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青年科学》2009,(11):49-49
神奇 公园有一对情人正在甜蜜,女孩撒娇说:“老公,我牙痛!”男孩于是吻了女孩一口问:“还疼吗?”女孩说:“不痛了!”。会,女孩又撒娇地说:“老公,我脖子痛!”男孩又吻了吻女孩的脖子,又问:“这回还疼吗?”女孩很开心的说:“不痛了!”旁边一老太太站着看了半天,上前就问小伙子说:“小伙子你真神了,你能治痔疮不?”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怎样让孩子喜欢作文呢?我认为:应该让习作训练成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动的、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  相似文献   

3.
第二届冰心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那天我正在发动学生参加比赛,一个孩子好奇地问:“老师,冰心奶奶是谁呀?”这一问提醒了我,我想,我不妨带孩子们来认识一下这个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于是我故意问:“冰心奶奶是谁,大家想知道吗?”此时孩子的兴趣高涨。我顺水推舟地说:“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学校电脑室.让你们和冰心奶奶来一次亲密接触。”一瞬间,学生的欢呼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4.
视点     
一天晚上,我带着女儿出去散步。在路上,我指着远处的一幢高层建筑问女儿:“你说那幢楼漂亮吗?”满以为女儿会毫不犹豫地说“漂亮”或“不漂亮”,可孩子非但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却反问了一句:“爸爸,哪有房子啊?”我被她问的一愣,随口说:“你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并刻意看她是不是看错了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在于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那些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在论及作文批改时曾说:“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还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有"初步养成修改文章习惯"的要求。可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因为学生普遍感到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针对此,我们进行了“小学生生活化作文”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和兴趣。我们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8.
曹红燕 《奇闻怪事》2007,(11):43-44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中年级的习作练习中一般都安排有一篇例文。这些例文都是根据习作要求提供的行款规范的小学生作文,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语言书写着孩子的生活。对于这样的例文,在我们习作指导时该如何有效用好?老师们在平时教学之余的交流中基本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孩子们初学写作应该从模仿开始,朱熹不是也认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这些,成了某些孩子的口头禅。笔者以为:出现这样的现象,许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评价。有时候为了赶进度,简单地读几篇好作文,批评几位缺点的作文就草草过场。结果,经常被夸奖的学生,会越写越好,而其他的学生,要么还是原地踏步,要么越发糟糕。如何以评价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10.
看图作文是给材料作文的一种,只不过这“材料”不是用文字来表述,而是通过一幅或几幅画面来显示,是一种“画面语言”。看图作文又是常见的一种作文形式,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写好看图作文呢?首先,要明白看图作文的基本要求:1、要细心观察画面,准确把握中心,同时紧扣中心进行分析记叙说明。2、论述时一定要联系实际,问题要深入,使文章内容丰富并具有针对性。3、要做到叙议结合,不能跟画面内容脱节,应边叙边议。其次,看图作文的基础是“看”,只有看懂图,…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科学探索》2009,(6):F0002-F0002
游逗学院来了一位神秘女生。:嘿嘿,原来她就是游逗俱乐部的兜兜姐姐!叽叽喳碴最近为什么老是一副“横眉冷对”的样子?玉米博士很纳闷:“这俩孩子一向是自来熟,这次怎么了?”豆芽一脸无辜:“还不是因为博士您!”“我?”  相似文献   

12.
近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苦苦困绕着我,家长眼中的好教师是什么?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又是什么?我连续带了两个从一年级一直到小学毕业的班级,都遇到了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家长为孩子择师,家长千方百计找关系,要把孩子交给我带。更有这样一个家长,在我1996年把他的大儿子带到小学毕业后,她找到我说:“老师,今年你又该带一年级了吧?”我说学校还没排课,不知道。可她很诚恳地对我说:“你教一年级千万告诉我。”我很奇怪,就问:“怎么,有什么事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候,子路匆匆的走进来,大声的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的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又悄悄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的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作文批改的尝试赵平辉,侯建平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师的最重的负担。作文批改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过去一些学校领导对此似乎若明若暗,不切实际地提出“精批细改”、“全批全改”的要求,检查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只看老师改了多少,作文本上的...  相似文献   

15.
上课铃响了,我急冲冲向教室走去,还未到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快,快吹啊!掉下来了。”我疑惑地想:这个平时纪律不错的班级今天怎么这么吵闹?我悄悄地走近窗户一看,原来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正对着一张面巾纸在朝天吹气。面巾纸像一只白色的大蝴蝶在几个同学的头上飞来飞去,孩子们不停地对着纸噘起嘴巴“呼,呼”大口吹气。其他孩子有的在一旁静静地观看,有的则在一旁鼓掌加油,欢喜雀跃,好不热闹的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16.
彭刚 《奇闻怪事》2007,(9):24-24
一次作文公开课,我上的是“作文与联想”。课上,我是这样给学生出题的:我的手从纸袋里拿出一个红苹果,先让学生观察。接下来是我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这个苹果好吗?”“好。”“想吃吗?”“想吃。”课堂一下活跃起来。我指着苹果说:“没这个‘优’字商标可能市场上只卖五角一个,  相似文献   

17.
“妈妈,这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乡下有什么好看?我们回去吧!” 年轻的妈妈便带着孩子逃跑似地离开了。 漫步野外,被一丛美丽的玫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过去,便看到以上的一幕,听到了这么令人深思的话。望着匆匆离去的母子,我想说:孩子,带刺的玫瑰可是好花呀!年轻的妈妈,难道你不这样认为吗?难道面对“刺”,就只有选择逃避吗?  相似文献   

18.
变色泡泡     
Key:你看,那里有一口井,“井”的英语怎么说?  相似文献   

19.
爱的魅力     
沈益亮 《奇闻怪事》2006,(10):31-31
有这样一则寓言:“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她们到家里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中我们中间的哪一位?”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了进去,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我们历来都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了一切。在童话中如此,在教育中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中小学学生中间,骂人、打架、乱扔垃圾、插队、考试作弊等现象随处可见。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没有教好吗?还是我们的孩子根本就不懂该怎样去做?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去看看孩子们期末的思想品德考试成绩,有多少孩子不上90分?或者让我们随便拉一个正玩得起兴的孩子问问:“看到地上有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做啊?”这孩子保证用最快最好听的声音回答道:“应该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