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刘玮婷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7):65-66,83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博尔赫斯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其中占主体部分的侦探小说是一个关于"为了追求生命的意义而不断选择"的故事,然而时间的不可逆转以及死亡的威胁都让这种选择遁入虚无。但博尔赫斯采用了套盒模式,将这个虚构的侦探小说嵌入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之中,并通过整个故事的结构构建起一种积极的、动态的"后现代历史叙事"观,从而得以在虚无之上寻找到意义。  相似文献   

2.
余华在小说《第七天》中建构了一个"亡灵世界",以"亡灵"视角透视现实世界的荒诞离奇.从"实际生活经验"视角解读亡灵世界,发现《第七天》关注个体生存状态,通过叙述亡灵在死后七天时间寻找生存意义的过程,印证了死亡的"本己"和"在傍",也表明此在生存体验须放在时间中考察,才能抵达真理,显露生命最真实的面相,这与海德格尔"实际生活经验"哲学观点相通.《第七天》中"向死而生"的死亡书写,可看作是海氏哲学视角下"实际生活经验"的一种显现,也是余华文学叙事上的一次转向.  相似文献   

3.
加缪认为,"荒诞"是人与世界唯一本质的联系。在荒诞的世界中,人存在的意义变得虚无。当人们清醒地认识荒诞时,荒诞就开始了。人与世界、社会以及自身的对立和冲突,使人处于绝望和荒诞之中。他主张正视现实中存在的困境,面对荒诞通过反抗去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给世界和人生赋予意义,在强烈的悲剧情景中实现对荒诞的精神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马尔罗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文学创作直指:人如何面对人类必死的生存的荒诞性。马尔罗的小说有浓厚的荒诞意识,并以个体独秀的方式抗争人类荒诞的命运;马尔罗在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面对死亡的独特体验,反映了西方文化在"上帝死了"以后个体抗争死亡的个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博尔赫斯是享誉世界的著名阿根廷文学家,他的短篇小说开辟了拉美幻想小说之先河。但当他在确立了文坛地位之后,评论家们对这位大家的民族身份却产生了怀疑。因其作品中强烈的异国情调,而往往不被阿根廷本土读者视为己出。文章通过对博尔赫斯作品匕首意象分析,试图揭示博尔赫斯作品中,死亡、暴力主题出现的真正原因,以及博尔赫斯及其作品中所体现的阿根廷性格。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包括以反传统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小说相比,现代小说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出内倾性、隐喻性和实验性的基本艺术特征,极力追求一种与现实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以便表现出世界的荒诞和人生虚无。  相似文献   

7.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海勒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美国"黑色幽默"派的小说,其最大成就就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和人们心理的深刻描写以及对荒诞的尖刻讽刺。小说中最荒诞也最具"黑色幽默"性质的便是"第二十二条军规"所象征的总体题旨,即社会和人类存在的荒谬性。小说围绕这一主题从不同细节来揭示现实社会的本质,以荒诞隐喻真理,寄托了作者对自己所描绘世界的深深厌恶和绝望。  相似文献   

8.
弗洛斯特的诗歌明显地流露出一种虚无思想,这种思想往往借助星光意象产生顿悟,从而实现诗中"我"的精神升华:虚无与超越.这种"实现"主要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死亡意识、孤独意识和梦幻意识.诗人的虚无思想有其产生的根源,这种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皇宫的寓言》是博尔赫斯一篇不足九百字的小说,它充分体现了博氏虚构小说的特质:不确定的因素,扑朔迷离的情节,游戏三昧的语言,浩瀚无边的幻想,这些都深深隐藏着作者的真实意图。在小说中博尔赫斯不但消解了现时与梦幻,也完美地融合了真实与虚构。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几乎既是博尔赫斯小说的主题,也是他小说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奇幻小说《奥兰多》是一部有趣的颇具夸张色彩的"假期书",同时也是一部极富哲理的作品。《奥兰多》在表面的荒诞之下,蕴含作家对男女两性关系的探讨,对"真实"、"死亡"的思考,以及对个体"人"的身份追寻,将文学与哲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饶舌的哑巴"是理解李洱小说文体风格的关键,在他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中,故事主人公、叙事人及文本风格都显现出这一特质.这是作家对现实荒谬、人生虚无的体验式把握,也是他深深包藏在怀疑精神之中的悲悯情怀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重新做人》是韩东于2012年底推出的一部新诗集,收录了他自2002年来写作的诗歌。这部诗集中仍然可以看到韩东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书写,也看到十年人生经历对韩东诗歌的影响。更值得一提的是,韩东在诗歌中通过富有紧张感的张力表达出他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并由此揭示出"存在"的悖谬与虚无。但韩东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拥抱这虚无,并试图超越,这个过程是通过他"走"和"看"的空间感受与"回忆"和"告别"的时间体验体现出的。韩东关注"此刻",同时也时常回忆"过去",但更重要的是韩东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前进。  相似文献   

13.
论当今文学创作中审美与审丑的失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一批作家审视与扫描的是丑的东西 ,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私生活的曝光 ,人的兽性、欲望的展示以及存在的荒诞上。这种品味丑、欣赏丑的做法 ,易于把人类引向绝望与虚无。面对文学创作中审美与审丑的失衡 ,作家应当在大众生活中去开掘人的时代意识 ,以及美好的理想信念 ,为人类提供一种新的精神高度 ,以唤起读者对真、善、美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4.
王新春  李丽 《科技信息》2008,(7):191-191
虚无主义由来已久,但当进入二十世纪,虚无主义愈加浓重的包围着这个世界。海明威作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从标题到主题,从情节安排、人物命运到整个作品的基调,都笼罩着虚无主义的阴影,浸染着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海明威笔下的世界因为战争而痛苦,因为痛苦而变得虚无,又因为无边的虚无而变得愈加的痛苦。本文主要探讨虚无主义在《太阳照样升起》中的体现和海明威的虚无主义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揭示出了地域文学中的“时空悖论”;空间,即地域文学与主流文学相比它所独具的地方性,时间,即地域文学与主流文学相比之所共有的时代性,于是窨的地方性特色要通过时间性的传统文化来表现,时间的时代性价值要通过空间性的主流文化来体现,四川省著名的地域文学作家,“巴山作家群”90年代的代表作家贺享雍的新作《怪圈》,对解开这个“时空悖论”的纽结,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创作探索;化时空矛盾为审美张力,变民俗文化为艺术表达,寓主题象征于自然风物,用现代叙事讲传统故事。  相似文献   

16.
李君利 《科技信息》2011,(5):187-187,166
西方绘画自19世纪中起,开始了一个流派纷起、方生方死的时代,在当时非理性主义强调人的无意识或潜意识层面的情感意志和本能冲动的理论背景下,西方现代画家表达各种怪异、丑陋、阴暗和不合常理,它尖锐而犀利、悖谬而颓废……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反证法在静电学中的应用问题,说明反证法是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数学分析的演绎证明中,反证法用的较多,而要用反证法首先要学会由已知判断正确地写出其否定判断,又因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所以能否根据已知概念正确陈述它的否定概念,就变成能否灵活的运用反证法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函数几类基本概念及其否定概念为例,简要地谈谈数学分析基本概念及其否定概念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9.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而"黑色幽默"被视为是"荒诞剧"的继续,又被称为"荒诞小说"。在《第二十二条军规》里无处不存在着荒诞,约瑟夫·海勒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将荒诞的艺术效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艾薇菊·丹提卡在《息·望·忆》中成功塑造了两个海地黑人女性形象,母亲马汀及女儿索菲。马汀遭人强暴,远走他乡,但仍然无法逾越父权文化管制下的道德樊篱,最终精神分裂。索菲游离于现实与梦境的边缘,母亲的经历和“验身”行为使她趋于崩溃。马汀和索菲在异己的世界里生存,无法取得社会认同,难以倾诉,强烈的荒诞感使她们窒息。面对荒诞,马汀选择逃避,在绝望中自杀。索菲则立足现实,直面荒诞,在反抗中寻求精神解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