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针对CG-Ⅲ光速测定仪测量光速存在实验误差大的不足,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实验改进的方法,并进行了实测,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自由空间磁力线速度测量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自由空间条件下磁力线速度的测量实验.指出磁力线速度可以通过电磁感应速度测量,与电磁波速度无关.测量结果表明,系统中Z轴方向的磁力线速度在10倍光速以上.基于经典麦克斯韦方程的有限元数值求解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该实验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麦克斯韦方程,并提供了一条从经典电磁学角度理解相速度、群速度超光速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光速测量和超光速研究的历史。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对王力军博士超光速实验的各种观点。指出超光速研究的意义和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有一个著名法则是任何东西不能以超过真空中光速c的速度传播。但在2011年9月22日,在意大利完成的一项实验提供了中微子以超光速(vc)运动的证据。相对于真空中光速,实验和计算显示中微子早到了[60.7±6.9(统计)±7.4(系统)]ns,亦即(v-c)/c=[2.48±0.28(统计)±0.30(系统)]×10-5。这表明中微子速度v=299799911m/s。研究人员对CERN与检测器间约730km的测量精度达20cm,相应时差的测量精度达10ns;而测量工作的置信度水平达6σ。这是真正了不起的实验。美国的MINOS项目已经准备作更精确测量以校对这一结果。如MINOS证实了OPERA发现,这结果的意义重大。但也有物理学家表示怀疑。如该结果错了,我们也不能完全抹杀这一实验的意义。超光速研究将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一个科学猜想:自然界的物体运动速度覆盖从0到∞的全部数轴。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超光速世界的物理规律在物体速度趋于光速时以Einstein相对论为极限。提出了超光速测量的新思路,即利用系统经济学的层级战略思想,增加超光速测量的维数:至少增加一个变量同时和光速一起测量,或者考虑增加测量仪器的维数。  相似文献   

6.
董晋曦 《前沿科学》2011,5(1):32-48
现有实验均未直接证实光速与方向无关这一论断,几个天文实验反倒证实了与其相反的结论。因此作为狭义相对论基础的光速不变原理是存疑的。在此前的论文中,笔者从对已有实验事实进行的理论分析证明光速是可变的。本文所要论述的是,若光速可变成立,由此将会引出一系列与此相关的问题与结论:相对性原理不是普适的、绝对运动是可以探测到的、光速是既变又不变、可以建立一种以光速定义的绝对坐标系等等。这样,长期存在的由于要求相对性原理与光速不变原理并存而形成的似是而非的困惑局面将得以消除,物理学将会得到一次解放。应指出.本文所述光速可变在概念上与目前报道的光速随时间而变的VSL理论及超光速理论有本质不同(并不排除存在此类现象的可能),因为它涉及绝对坐标系这一更为根本的物理学问题。实验是检验真伪的唯一标准.建议国家主管部1"3在论证的基础上组织人力、物力对笔者过去发表的单程光速、往返光速可变实验方法进行实验.以验证光速可变是否成立。  相似文献   

7.
若光子是有质量的重光子,它的频率有一确定的最小值,光速则有一个确定的下限,仅低于极限速度 约10 % .与介质中光速的色散不同,由光子质量引起的色散几乎全部集中发生在最小频率附近狭窄的频率范围内,高于长波无线电频率的电磁波的速度都是饱和的,即等于极限速度 .因此,光速等于常数 的测量结果以及康普顿散射实验,都不表明光子的质量必然为零.静电场的传播速度应该等于光速的下限,后者则是光速色散的标志,所以,测量静电场的传播速度等同于观察光速的色散,从而有助于判断光子是否有质量  相似文献   

8.
钼酸铅晶体是一种声光性能优异的新型功能材料,将其引入光拍法测量光速实验中,介绍了光拍法测量光速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在实验中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对实验的改进。声光器件性能的优劣对光拍法测量光速实验的误差影响显著,由于钼酸铅晶体声光品质因数大,对于一定的声功率,较易获得理想的衍射效率,以此为主的声光器件能够使实验误差控制在±0.5以内,且简易,成本低,表明了钼酸铅晶体在近代物理实验中具有潜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987年2月23日发生了超新星爆发,在1987A超新星的第一批光子抵达前7.7h,意大利布朗峰下的探测器检测到第1批中微子到达,包含5个事件。而在第1批光子抵达前3h,第2批中微子抵达,日本神岗Ⅱ的探测器收到11个,美国Ohio州的IMB探测器收到8个,前苏联Baksan的探测器收到5个。这怎么会发生,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有3种可能:1光子速度为光速c,中微子速度是超光速;2中微子速度为c,光子速度为亚光速;3中微子速度为超光速,光子速度为亚光速。从最近的研究来分析,可能发生了情况3。本文先论述引力势造成的光速值修正,包含两个理论——Einstein的(1911年)和Franson的(2014年)。这些理论都预期引力势使光速减小,从而使光速c成为不恒定的常数;而这就损害了狭义相对论的基础。Franson考虑了量子力学的Hamilton量中引入有质量粒子的引力势能所带来的影响,并依靠了Schr?dinger方程这样的非相对论性理论;所得结果基本上与超新星SN1987A的观测相符。回顾2011年9月22日公布的在意大利进行的中微子超光速实验,即使它的结果错了,也不能完全抹杀OPERA实验的意义。其时中微子速度由飞行距离与飞行时间之比确定,这是Newton力学的方式。OPERA研究人员对CERN与探测器间约730km距离的测量精度达20cm,而相应时差的测量精度达10ns。因此,确定中微子速度的最佳方法仍应像OPERA实验那样去测量距离和时间。别的研究方法,例如以“虚数静止质量”概念为基础的方法,由于物理意义不明又不能直接测量,在科学上没有多少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郭中华 《甘肃科技》2004,20(5):107-108
本文从光速的测量入手引入光速 ,阐述了相对论中光速极限的概念 ,并对于超光速和光速的减缓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1.
超光速研究的历史与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光速测量和超光速研究的历史。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对王力军博士超光速实验的各种观点。指出超光速研究的意义和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盛广沪  俞进  廖兴展 《江西科学》2006,24(5):323-326,349
人类对超光速与慢光速的理论研究由来已久。近期的一些实验结果使得该领域再次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这是因为该现象既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又涉及到重大的基础理论问题。本文将概述超慢光速的理论、实验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5个阶段光速测量的方法,研究了3个层次光速理论的发展,展示了基本物理常数c 的物理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光速不变假设面临的问题,提出对光速问题进行重新考查。依据真空不空的观点提出了"类以太假说",以基本力分析为基础,探讨了类以太的作用特点与运动特性,论述了类以太对光速的作用影响,解释了历史上的光速实验,探讨了光速可变与超光速的检验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实验方法。希望以此促进光速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推动对相对论的再认识与再考查。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差频相位法光速测量的频率漂移等问题,该设计系统采用高频锁相、自动增益控制、数字测相和同轴光学系统等技术,提高了差频相位测量法光速测量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从而使实验室光速测量更为便捷和精确。  相似文献   

16.
实验利用近代物理微波技术实验仪器,采用驻波法,在测得微波频率和波导波长的基础上,应用电磁场理论,计算出光速,设备简单,相对误差小,适合于学生实验测量。  相似文献   

17.
LM2000B型光速测量仪的初始状态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如何对LM2000B型光速测量仪的初始状态进行调整,以保证实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测量方法是通过采用测定光信号的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来确定光速的.作者利用周期性光信号测量光速,即首先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过混频滤波,进而测量相位差和时间增量求得光速.  相似文献   

19.
光拍频法测光速是一种通过测量光拍的速度进而间接测量光速的方法.详细分析光拍频法测光速实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在对实验方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忠实原有实验原理,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实验改进意见和构想.  相似文献   

20.
利用调制波测量光速的关键在于测量调制波的波长,实验中采用相位差法测调制波的波长。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可知调制波的频率对测量误差基本上没有影响,测量误差主要是来源于波长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