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金属支护顶梁产品特点及材料特性,结合顶梁井下使用环境特殊型,制定合理热处理工艺,提高顶梁的强度及韧性。  相似文献   

2.
在液压支架的设计中,传统的方法是把顶梁假设成杆,用材料力学的方法计算其危险截面的应力,并且把弹性极限弯矩作为设计时的最大许用弯矩。本文把顶梁假设成—交叉梁系,对其作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导出了部分节点弯矩超过弹性极限弯矩的梁单元刚度矩阵,并对计算方法的收敛性作了讨论,分析了液压支架在部分节点达到塑性后的安定问题。  相似文献   

3.
考虑压顶梁对围护结构的约束作用和土压力的空间效应,对现有弹性地基梁法进行改进,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压顶梁约束下围护结构内力及变形的规律,并与平面问题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滑移顶梁支架的稳定性指标和失稳条件。得出结论:滑移顶梁支架结构、放顶煤工作面围岩和工艺特点是引起放顶煤工作面滑移顶梁支架失稳的三个主要原因。认为在放顶煤工作面,不仅滑移顶梁支架会失稳,其它类似支架也可能发生失稳。  相似文献   

5.
介绍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矿首次采用并联顶梁液压支架放顶煤开采遇到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及与单体π钢放顶煤工艺对比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考虑压顶梁对围护结构的约束作用和土压力的空间效应,对现有弹性地基梁法进行改进,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压顶梁约束下围护结构内力及变形的规律,并与平面问题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采煤机摇臂自动调高及放顶煤开采放煤过程矸石进行控制,其关键技术是煤岩界面识别,利用自然γ射线的煤岩界面识别方法是比较有效的,根据中国煤矿顶板岩层自然γ射线辐射状况,建立了煤矿顶板中自然γ射线穿透煤层的数学模型。推导了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岩石自然γ射线穿透煤层及支架钢板的衰减规律公式。并在实验室做了大量模拟项板岩石中的自然γ射线穿透煤层的衰减规律试验,得到了自然γ射线穿透0-225mm煤厚的衰减曲线。研究表明:在0-225mm煤厚范围内,理论计算和实验得出的衰减规律是一致的。此结果为煤皮厚度测量仪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采煤机滚筒摇臂调高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红岭公司地质条件复杂,回采动压影响明显,巷道变形快,而且变形严重,在综采工作面掘进期间,上下巷均沿顶掘进,使用U型钢支护巷道,随着工作面的不断向前推进,必须超前将U型钢支架替掉,以使上下两巷的超前支护和U型钢支架的回收,使用铰接顶梁有效改变了以往存在的许多弊端,解决了困扰生产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小自移式掘进支护设备顶梁的质量,以增加设备自行移动的灵活性,降低工程造价,研究了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的优化设计.首先用三维建模软件Pro/ENGINEER对自移式掘进支护设备的顶梁进行了三维参数化建模,定义了设计变量.在此培础上利用ANSYSWorkbench对顶梁进行了优化设计,以最大综合应力和整体位移为约束条件,以结构质量为目标变量进行优化改计.实现了顶梁结构11%的质量优化.对该类结构优化的难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依批.最后对优化结果进行仿真分析,证明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机械设计进行方案验证,以滑移液压支架为模型对其顶梁部分进行三维建模与有限元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液压支架中顶梁设计的各项参数提供模拟实验验证,利用模拟对顶梁两端施加外力,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而得出该顶梁在受力过程中,各个模块应力变化趋势。验证了改顶梁设计是否符合要求,为传统机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电除尘器壳体顶梁结构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思路:即将保温层与原壳体箱形截面顶梁组合成一个桁架梁系,增加了梁系的整体截面高度,使桁架梁系的抗弯承载能力比原壳体顶梁大幅提高,从而可以减小原箱形截面顶梁的壁厚,以节省钢材。为了研究桁架梁系的设计方法,结合一实际工程,首先,分别采用基于平截面假定的平面梁杆结构体系计算方法和壳单元空间有限元方法对桁架梁系进行内力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平面梁杆结构体系计算方法得到的内力结果是基本准确的。其次,分析外界、保温箱与壳体之间气压差分布以及温差对桁架梁系的荷载作用,得到了最不利的气压差和温差荷载工况。第三,优选桁架梁系构形,在下弦构件集中力作用点处设置竖腹杆,且区格分布较为均匀的构形是较为经济合理的。考虑保温箱的承载作用,将原壳体顶梁优化改造为桁架梁系后,既能保证其承载安全可靠,又能明显节省钢材。  相似文献   

12.
魏明玉 《科技信息》2012,(21):429-429
我矿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面机械化程度,降低材料消耗,经过应用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在工作面的支护方式均采用落后的坑木支护或单体支柱支护,部分矿井也采用了液压支架支护的方式,但各类支护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该文提出了在极薄工作面端头采用自移式顶梁支架进行支护,并对设计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说明。指出自移式顶梁支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对各类工作面巷道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广泛的社会效益的支护装置。  相似文献   

14.
对在大倾角中厚煤层中采用XDY-ID型悬移顶梁液压支架进行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改进建议,从而解决了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大倾角中厚煤层走向长壁机械化的开采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掩护式、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顶梁曲线,从连杆机构运动特性出发,用数学规划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编制了子程序库,对不同要求的顶梁曲线,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条件下,取得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充填液压支架整体的框架结构,对充填支架整体进行简单的力学分析,采用UG对液压支架顶梁进行实体建模设计,应用Ansys Workbench对顶梁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危险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以此为基础,以顶梁体质量为优化目标,顶板厚度、顶梁主筋板厚度和高度设为变量,对顶梁主要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顶梁主筋板厚度减少2 mm,顶板厚度减小4 mm,主筋板高度增加8 mm,共减轻质量197.65 kg,为验证顶梁优化结果的正确性,重新对优化后顶梁的三维模型进行了虚拟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顶梁在两端荷载工况下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机械可靠性优化设计原理,对液压支架的主要承载部件顶梁,建立了可靠性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编制了通用程序。对国内引进的第一套WS1.7-210/450型电液控制液压支架的顶梁进行了实际运行。为该支架的使用维护和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重点介绍了炮采支护工艺在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对提高煤炭行业的开采技术水平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