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搅拌容器内的循环流型分析了两种互溶流体进料的循环和宏观混合特性。根据循环流型推导出总停留时间分布叠加规则;求出平均停留时间与两个进料流的循环量和循环时间关系。测定了循环次数,循环时间和容器内的流型;讨论了循环量和分散系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闭式气体膨胀循环——绝热膨胀-放气回热式制冷循环,或者称改进型G-M循环,采用该循环的制冷机具有Gifford-McMahon(G-M)循环制冷机的结构简单、无维修运转周期长、振动较小等优点,而该循环的效率比G-M循环高。与G-M制冷机相类似,采用该循环的制冷机也可以做成多级。本文叙述了循环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循环的热力学分析及新循环与G-M循环的性能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果。这些结果可供制冷机的设计和实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义  郭家  韩猛  李哲  刘路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3):14322-14331
为研究竖向循环荷载对桩基抗拔承载力的影响,基于现场试验分析了循环荷载下循环次数、循环荷载比对循环位移比的影响规律,总结了循环作用下的抗拔系数与循环位移比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循环位移比的桩基础抗拔承载力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拉拔荷载,循环荷载下桩基础的承载能力衰减更快,两种情况下桩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不可等同;循环荷载比和循环次数是影响桩基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循环拉拔作用下循环次数大于2或循环拔压作用下循环拔压荷载比大于5∶4时,循环荷载对桩基承载力有较大的削弱作用;循环位移比对桩基承载能力的衰减存在放大作用,当循环位移比达到0.8时,桩基承载能力的衰减率达到50%,因此实际工程中应合理控制循环位移比的大小;提出了黄土地基中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承载力计算模型,通过案例表明,新提出模型计算的抗拔承载力与实测值误差较小,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为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基础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循环语句是高级综合中非常重要的语法现象^[1]。不同的循环语句(无限循环语句,有限循环语句和条件循环语句)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对不同循环语句的综合方法也不同。从VHDL语言的循环语句入手,研究高级研究中循环的综合方法,说明了VHDL语言中应用到不的各种情况和它们的综合方法,同时阐明了循环中的exit语句和next语句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干湿循环及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码头群桩累积侧向位移分布特征,基于水平循环受荷的刚度衰减模型和土体抗剪强度干湿循环弱化模型,通过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土体刚度衰减和土体抗剪强度干湿循环弱化,并依托三峡库区某在役货运码头,建立了码头群桩-岸坡相互作用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数值结果系统分析了三峡库区在干湿循环及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码头群桩桩顶及桩身累积侧向位移.研究表明:干湿循环和水平循环荷载产生的循环效应集中在循环周期的前面阶段;存在临界水平循环荷载比,当水平循环荷载比小于临界值时,累积位移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加载后期桩基侧向位移趋于稳定;当水平循环荷载比大于临界值时,累积位移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在加载后期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当桩基设计从控制变形考虑时,建议将水平循环荷载比控制在0.5以内;干湿循环后在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桩侧累积位移有明显增大的趋势;最后,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干湿循环后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群桩桩顶侧向累积位移预测模型,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循环矩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二步循环矩阵的概念和二步基础循环矩阵,对二步循环矩阵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得出了二步循环矩阵的五个性质,应用研究二步循环矩阵的方法,可进一步对k步循环矩阵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二阶循环统计量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循环统计理论,对循环平稳信号进行处理,主要研究了信号的二阶循环统计特性,即循环自相关函数和循环谱密度,指出循环自相关函数不为零的循环频率对应着信号中的某些故障,并可以对调幅信号进行解调。通过循环频率扫描方法提取的调制源分布在循环频率域的低频段,其结果可用循环频率-频率-循环谱密度的三维图表示。用仿真信号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应用于滚动轴承的内、外圈及滚动体的故障诊断,可以有效地分离出所对应的故障特征频率。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位移算子方法研究循环矩阵,首先从循环矩阵与Toeplitz矩阵的关系出发,给出有理函数生成的循环矩阵的概念,得到循环矩阵的Vandermonde分解形式;其次,由循环矩阵与Toeplitz-Bezout矩阵的关系给出循环矩阵的另一种位移算子表示,并证明了循环矩阵满足Barnett分解公式。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蒸气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提出一种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该循环相对蒸气压缩制冷循环改动较小,易于实现,钍对此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相同工况下的简单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作了比较,对7种不同制冷工质讨论了喷射器喷射系数及其效率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循环性能系数COP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新循环能有效地提高循环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10.
基于CO2跨临界循环系统原理,对三种单级循环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SCV循环、SCV+IHX循环和SCE循环都存在最优高压压力;随压缩机排气温度变化,SCV循环系统COP最小,SCE循环COP最大;随着蒸发温度的增加,三个单级循环COP均增加,SCE循环性能最优,SCV循环性能最差;随着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增加,三个单级循环COP均下降,SCE循环性能最优,节流阀SCV循环性能最差.与蒸发温度相比,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对最优高压压力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多项式快速算法,给出了首加尾循环线性系统求解的快速算法。当首加尾循环矩阵非奇异时,该算法求首加尾循环线性系统的惟一解,当首加尾循环矩阵奇异时,该算法求首加尾循环线性系统的特解和通解。最后,利用首加尾循环矩阵与首加尾向后循环矩阵之间的关系,给出了首加尾向后循环线性系统求解的快速算法。  相似文献   

12.
循环现象,是循环结构产生的渊源;循环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用以描述客观广泛存在的循环现象的重要手段。所以,循环语句在程序设计中是用得最多的语句之一,很多的实际应用程序都采用了循环语句、本文就循环的优化问题进行了讨论。发现单循环比多重循环结构简明,紧凑,因而不仅输入程序时间短,且运行时间也短,大家在运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时要做到优化。  相似文献   

13.
循环阵求逆的一种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循环阵求的逆的一种算法,当循环阵非奇时,该算法求循环阵的逆,循环阵奇异时,该算法求循环阵的广义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CO2跨临界双级循环系统性能提高的方法,基于热力学循环分析方法,对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循环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析的几种循环中,2个气体冷却器双级循环最优高压最高,带中间冷却器和膨胀机双级循环最优高压最低;低压缩机效率对整个循环性能的影响要比高压缩机效率更为显著;带中间冷却器的循环存在最佳质量分配比;随蒸发温度增加,带中间冷却器的循环要比2个气体冷却器的循环最优中间压力变化要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要比蒸发温度的影响大;相同条件下,2个气体冷却器带膨胀机双级循环和带中间冷却器和膨胀机双级循环性能最优,2个气体冷却器双级循环性能最差,膨胀机循环性能要普遍优于节流阀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应变控制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实际辙叉用高锰钢在循环变形过程中的循环应力应变行为、峰/谷应力响应、以及循环变形之后材料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辙叉高锰钢在循环加载初期呈现明显的循环硬化现象;随循环周次的增加,峰/谷应力逐渐达到饱和、稳定状态;随着应变幅的增加,辙叉钢的循环硬化速率加快,达到循环饱和时所需要的循环周次减少;与未变形辙叉钢相比,循环变形后辙叉材料的硬度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6.
LA猜想是有限p群中一个著名的猜想. 该文依据亚循环2群的分类,通过计算有循环极大子群、无循环极大子群的通常亚循环2群及例外亚循环2群的自同构群的阶,证明了亚循环2群满足LA猜想,并圆满地回答了亚循环p群满足LA猜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四种常用钢的完全对称恒应变控制疲劳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的循环滞回能的循环特性,并讨论了不同循环特性材料的循环滞回能的数学描述。通过确定循环滞回能-寿命和失效总吸收能-寿命的理论与实验关系式,得出:循环滞回能表示疲劳损伤时,忽略了循环过程中材料的内部缺陷、热耗散以及加工等因素引起的次裂纹所产生的能耗;总失效吸收能与循环滞回能的关系和循环滞回能的循环变化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单循环频率循环估计子由于只利用了单个循环频率处的信号信息,其估计性能及适用条件受到了较大限制.针对这一局限性,文中研究了综合利用多循环频率信号信息的多循环频率循环估计子,其基本思路是将多个单循环频率循环估计子按一定准则融合在一起,解决单循环频率循环估计子面临的困难.文中还以时差估计为例,详细推导了多循环频率循环估计子对时差的估计理论精度,并不加推导地给出了频移估计的理论精度.理论计算和数字仿真实验结果均说明多循环频率循环估计子确实具有较单循环频率循环估计子和传统相关方法更好的估计性能,并且这种估计方法具有较好地适应不同特性噪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讨论程序设计中的循环与循环不变式的应用 .利用循环不变式可以方便地设计循环程序 ,并可证明程序的正确性 .  相似文献   

20.
多循环频率时差Doppler估计方法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循环频率循环估计子由于只利用了单个循环频率处的信号信息,其估计性能及适用条件受到了较大限制. 针对这一局限性,文中研究了综合利用多循环频率信号信息的多循环频率循环估计子,其基本思路是将多个单循环频率循环估计子按一定准则融合在一起,解决单循环频率循环估计子面临的困难. 文中还以时差估计为例,详细推导了多循环频率循环估计子对时差的估计理论精度,并不加推导地给出了频移估计的理论精度. 理论计算和数字仿真实验结果均说明多循环频率循环估计子确实具有较单循环频率循环估计子和传统相关方法更好的估计性能,并且这种估计方法具有较好地适应不同特性噪声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