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对电影评论进行深层数据分析.爬取电影网站短评,利用TF-IDF进行高频词可视化,对评论进行情感倾向分析.利用贝叶斯分类器将电影短评分为好评集和差评集,得出好评与差评集的主题词概率,找出影评大数据背后隐含的深层信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文化中心,看电影成为上海市民的重要娱乐方式。上海租界的特殊文化语境孕育和催生了张爱玲的电影情结并表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租界文化影响了张爱玲的电影评论、电影剧本创作及其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3.
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的代表,曾以其艺术的独创性一次又一次地成为电影文化的热点人物.如今,"第五代"的"代"意识已经淡化,张艺谋电影创作风格也发生重大变化.文章以张氏新作<我的父亲母亲>为评论对象,通过与张氏早期作品的比较,发现张艺谋电影已远离西方他者,逐渐向民族传统回归.<我的父亲母亲>以其淡雅婉丽的叙事风格,最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4.
针对影片数量较大, 观众选择喜欢的影片较难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评论的影片个性化推荐方法. 该方法先把电影标签作为主题对观众评论进行分类, 再根据主题评估函数计算主题的满意度, 然后根据观众喜好为主题设定权重, 获得关于影片的个性化评价, 最后根据评估结果, 为观众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影片序列. 实验结果表明, 该基于评论的影片分析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5.
英国文坛的常青树戴维.洛奇不仅在小说创作和小说评论方面颇有建树,而且在戏剧、电视、电影方面也有所涉猎,因此他深谙戏剧和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多有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小说兼容并包的特点,引入蒙太奇、影视脚本、电影场景等影视表现手法为己所用,使文字媒介达到了动态视觉艺术的效果,使现代小说艺术得到了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6.
文章借助数据挖掘技术,以非遗电影《百鸟朝凤》为研究对象,在豆瓣和猫眼两个平台共抓取观影者评论数据56 645条,利用内容分析法对评论进行情感分类、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从观影者感知视角探究利用电影进行非遗活态传播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 1) 观影者能够通过电影感知非遗,即电影感知的三个维度(电影角色、电影故事、电影主旨)与非遗感知的三个维度(非遗传承人、非遗空间、非遗价值)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2) 引发观影者正面评价的主要因素是剧情、演技和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引发观影者负面评价的主要因素是题材、宣传方式和非遗的表现力; 3) 电影叙事的完整性和场景的原真性使观影者普遍对非遗产生了较深程度的感知,并引发了大量观影者对非遗价值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文章揭示了观影者非遗感知的路径、内容、情感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非遗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互联网信息,构建了一款支持评价类问题与电影智能搜索的问答系统.通过特征词匹配、情感极性匹配以及句式分析等策略,系统能对评价类问题进行智能回答.借助聚合评论信息的灵活查询策略,利用tag信息查询扩展的用户个性化搜索技术,不仅解决了电影的泛性化搜索问题,并能挖掘用户的潜意识需求.实验证明,该系统在评价类问题回答与电影智能搜索领域,效果优于现有产品.  相似文献   

8.
数字电影并非只是技术堆砌的“奇观”,同时也是电影艺术创造不可缺少的支柱,是电影创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无论是从电影影像还是电影创作方面探讨,还是从电影受众角度观察,数字技术总能满足电影影像的虚拟真实、电影创作的无限可能。其次,数字电影可以满足电影受众的审美期待,由于这种可视的影像或意象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一致,所以会使他们产生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数字电影并非只是技术堆砌的"奇观",同时也是电影艺术创造不可缺少的支柱,是电影创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无论是从电影影像还是电影创作方面探讨,还是从电影受众角度观察,数字技术总能满足电影影像的虚拟真实、电影创作的无限可能。其次,数字电影可以满足电影受众的审美期待,由于这种可视的影像或意象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一致,所以会使他们产生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首部作品。原著关于主人公阿米尔与小仆人哈桑的情感描写感动了全世界的读者。当小说被改编搬上银幕之后,所得到的评论往往是毁誉参半,电影《追风筝的人》也不例外。本文借由对电影的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对制约这部作品改编得失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数字电影取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本论文结合数字电影技术,深入详细的探讨了数字电影技术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了数字电影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案,并对数字电影配套的放映设备数字化给出了若干发展建议,对于进一步提高数字电影技术水平及数字电影的普及应用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价值,体现在冲击了传统观念、增加了电影类型和丰富了电影技术等方面,对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大量可供选择的英文电影资料,为英文电影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可能性。英文电影可以作为英语语言环境输入不足的补充,其直观、真实、趣味性能够极大的激起学生的兴趣。本文通过列出电影应用于教学的可行性、优越性和具体的操作方法,阐述了英文电影在实际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影评人的基本素质金章才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波布克说过:“电影评论对于电影作为艺术的未来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后必将发展成电影艺术本身的一个重要的文学附属品。”①波布克把电影评论称作是电影艺术的文学附属品,是否允当暂且不论,但他充分肯定电...  相似文献   

15.
影像符号是电影艺术的存在本体,以它为基础形成的电影语言是影片表意的主要方法,而且蕴藏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新时期以来的中国电影正是从影像符号的革新入手,对电影的表意方式做了大胆的探索,深刻地反映了具有民族特色和社会境况的文化内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影的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拥有全球五分之一电影市场的中国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但加入WTO之后.国际电影业前所未有的冲击及国内电影频道的日益专业化.VCD、DVD等的多样化生产与多元化营销.网络在线收看的不断便捷化都将使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本文就电影市场中至关重要的营销环节做些研究和探讨.以期让中国电影能够摆脱“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7.
旧市民电影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左翼电影为代表的新电影出现之前中国电影主流的唯一代表,其文化传统性、道德教化性、低端娱乐性以及社会批判立场的保守性等方面的特征和体现,使得它在成为鸳鸯蝴蝶派文学电子影像版的同时,又是后来一切新电影形态生发和各自前行的基础。前两年才向民众公映的《银幕艳史》再一次证明,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出品的这部无声片是旧市民电影行列中的又一个新证据。  相似文献   

18.
电影外景地的旅游吸引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多数人来说,电影除了提供物质与精神的享受之外,还吸引他们到电影的拍摄场地去旅游,美国主要电影公司对电影的旅游业价值早有利用.本文引用的数据表明,一部好的电影的放映后其外景拍摄地的旅游吸引力会有所上升,并且对当地的经济带来影响.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改善当地旅游形象,发展旅游事业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两岸长时间隔绝的原因,过去我们对台湾电影法律制度研究和探讨的较少。本文从台湾现行电影法律规范入手,通过对其电影基本制度层面的研究,以期得出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0.
飞鸟凉 《世界博览》2014,(17):76-79
在文明社会,影院也是公共空间的一种,就像公共场合不能随地吐痰一样,在影院不能大声打电话、大声交头接耳、不能拿手机对着银幕开启闪光灯拍照,这是基本礼仪。你在看电影的时候,能不能接受身边坐着一个“评论音轨”?如今国内部分片方为宣传影片,推出的“弹幕电影”这个小众观影方式似乎想自立门派,登堂入室,在大银幕上开耍,欲引导观影新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