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黄河水中表层沉积物与镉液 -固界面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E(% ) -pH曲线 ,以及河水中甘氨酸的存在对该曲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1)镉是以Cd(OH) 形式在沉积物表面进行阳离子交换反应 .pH值是控制Cd 向固相迁移的主要因素 ,离子交换率E(% )随pH升高而增大 ,且在天然河水 pH为 8.0~ 8.5下接近最大值 ;2 )镉离子浓度由8.9× 10 - 7mol·L- 1 增大到 3× 8.9× 10 - 6mol·L- 1 时 ,离子交换率降低 ;3)河水中有2 .7× 10 - 6 mol·L- 1 甘氨酸存在时 ,会提高离子交换率 ;4 )转化沙和未转化沙分别对镉的吸附作用不同 ,后者大于前者 ,与理论推断相一致 .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丙氨酸对黄河水中铅(Ⅱ)与表层沉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得出了离子交换率E%与pH的关系,pH突跃范围和最大离子交换率.结果表明,丙氨酸浓度增加,离子交换率增大;交换剂为转化沙时的离子交换率比未转化沙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黄河水中溶液 p H值对 Cu( )、Zn( )和 Cd( )分别与转化沙和未转化沙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 E( % )的影响 ,并研究了当甘氨酸存在时对上述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百分率的改变 .结果表明 :当沉积物分别为转化沙和未转化沙时 ,其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的影响是不同的 ,且实验结果与理论推测和实际是一致的 ;甘氨酸的存在对不同金属离子分别与转化沙和未转化沙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 E( % ) -p H曲线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天门冬氨酸对黄河水中表层沉积物与铅(Ⅱ)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pH关系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天门冬氨酸浓度增加,离子交换率增大,交换剂在转化沙时的离子交换率比未转化沙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离子交换法,研究了黄河中游水体表层沉积物与铜的液 固界面相互作用,并绘出了离子交换率( E% ) —pH 曲线.由此得知,水体pH 值是控制铜离子向固相转移的主要因素,离子交换率( E% ) 随pH 升高而增大;表面沉积物浓度增大,E% 增高,E% —pH 曲线向小的pH 方向移动;而Cu2 + 浓度增大,E% 则降低,使得E% —pH 曲线向大的pH 方向移动,说明它们对吸附物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六六六在海河沉积物中的自然生物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天然水体沉积物中六六六(HCHs)的自然生物降解行为,采集海河沉积物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表 明:HCHs在海河表层沉积物及水/沉积物界面层中的生物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α-HCH、β-HCH、γ-HCH和δ-HCH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1.45×10-2~6.02×10-2d-1、9.8×10-3~3.39×10-2 d-1、2.00×10-2~8.58×10-2 d-1和1.42×10-2~5.40×10-2d-1;4种HCH异构体的降解顺序为γ-HCH>α-HCH>δ-HCH>β-HCH;厌氧条件下HCHs的降解速率高于好氧条件,温度升高降解速率增大;水/沉积物界面层中HCHs的生物降解速率,除好氧条件Tα-HCH和γ-HCH外,均高于表层沉积物.  相似文献   

7.
由氯化亚砜和棕榈酸制得棕榈酰氯.在100 mL水-丙酮混合溶剂存在下,以棕榈酰氯和甘氨酸为原料合成了N-棕榈酰基甘氨酸钠,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及其优先顺序,优化反应条件为n(棕榈酰氯)∶n(甘氨酸)=1.0∶1.5,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3.0 h,pH值为9~10,产物质量收率为90.57%,并对N-棕榈酰基甘氨酸钠的应用性能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黄河水中表积物与镉液-固界面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E(%)-PH曲线,以及河水中甘氨酸的存在对该曲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镉是以Cd(OH)^+形式在沉积物表面进行阳离子交换反应.PH值是控制Cd(Ⅱ)向固相迁移的主要因素,离子交换率E(%)随PH升高而增大,且在天然河水PH为8.0-8.5下接近最大值;2)镉离子浓度由8.9*10^-7mol.L^-1增大到3*8.9*10^-6mol.  相似文献   

9.
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N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级浸取分离法分别对南四湖的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可浸取态氮(WAEF-N)、强碱可浸取态氮(SAEF-N)及强氧化剂可浸取态氮(SOEF-N)进行提取,并将沉积物的N划分为可转化态氮(TTN)和非转化态氮(NTN),对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N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和相关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南四湖上下级湖区表层沉积物中除SAEF-N外,TN及各形态N含量差异显著且上级湖明显高于下级湖区;下级湖表层沉积物中TTN占TN含量的比列明显高于上级湖;南四湖沉积物中N元素成分主要结合在沉积物中的细粒黏土成分中;南四湖上覆水中TN和NH4+-N与表层沉积物中TN和各形态N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南四湖湖水中的N元素主要来源于入湖河流;沉积物中的氮磷比在1.5~4.5,低于Redfield指数,上覆水中的氮磷比为13.7~24.1,高于Redfield指数,进一步说明南四湖目前水体中的N、P元素主要来自于入湖河流;沉积物中的TN含量在近10 a间下降很大且P仍然是南四湖湖最主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0.
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Hg、Cd、Pb、Cu、As、Cr、Zn监测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和surfer软件对这7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Zn和Cu的含量最大值分别是182×10-6和36.7×10-6,超过《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一类标准,其他元素含量的最大值均符合一类标准;钦州湾内湾沉积物质量较外湾差;重金属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为龙门水道,其次是钦江口和犀牛脚镇沿岸海域.龙门水道大部分重金属含量较高可能是由于内湾携带大量污染物的较强径流与外湾海水在此交汇沉降所致,此外,还可能与龙门水道狭窄,地形复杂,岛屿众多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文章成功地建立了环己烷存在下,Na2SO3化学除氧环糊精诱导邻菲咯啉室温磷光法.与通氮除氧相比,化学除氧简便、快速,并且极少量(60μL)环己烷,即可产生很强的室温磷光.详细考察了影响邻菲咯啉室温磷光的各种因素,如Na2SO3浓度、环己烷用量等.实验表明,环己烷存在下,邻菲咯啉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高的灵敏度;邻菲咯啉在1.0×10-7mol/L~4.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2.09%,最低检出限为6.85×10-7mol/L.  相似文献   

12.
沉积物试样在H_2SO_4存在下,用6NHCl浸取,铅形成可溶性的氯络阴离子,镭以Ba(Ra)SO_4沉淀仍在残渣中,从而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210)Pb用离子交换提纯,而~(226)Ra用EDTA-氨水纯化。制成的PbSO_4和BaSO_4样品源,分别用低本底的β测量仪和α测量仪计数。并以此方法测定厦门81017站位沉积物岩心~(210)Pb、~(226)Ra放射性的垂直分布,求算出该站位的沉积速率为13.2cm/y(以沉积物-水界面的层位密度为基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广西近岸水下平原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和积累特征,促进对重金属自河口海湾向陆架扩散规律的对比与把握。【方法】从广西近岸水下平原采集表层沉积物和岩芯,通过实验测试的手段,分析表层沉积物重金属Pb、As、Hg的分布和积累特征。【结果】广西近岸水下平原表层沉积物中Pb含量为8.0×10-6~44.7×10-6,As含量为1.6×10-6~31.4×10-6,Hg含量为0.001×10-6~0.086×10-6,变化较大;Pb、As、Hg的分布受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类型影响,As含量在水下平原北部水动力作用强烈之处出现局部高值,与含As的母岩风化有关;Pb、As、Hg有一定的共聚性,并显示亲Ni、Zn、Ga、Zr和疏Sr的特征;Pb、As、Hg与粒度参数有线性和聚类关系,对粒级响应性即斜率k的拐点在~0.125mm至~0.063mm之间,视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不同而有所移动;贫有机质站位由于水动力作用强烈,以自然风化的物理过程为主,重金属含量很低,而有机质积累成因为主的站位重金属含量积累增幅区间的频率,Pb的以40%~60%最高,As和Hg的均是60%~80%最高,增幅序列均遵循单增自然对数关系,曲线分段对应不同的沉积环境。【结论】广西近岸水下平原表层沉积物质量总体较好,但相对区域本底值来看,Pb积累性比较突出,As次之。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类新型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4-烷基二苯甲烷二磺酸盐(Ⅰ).在三氯化铝催化剂存在下,烷基苯(分别为十二、十四、十六烷基苯)与苯甲酰氯反应获得4-烷基二苯甲酮(Ⅱ).在氢氧化钾存在下,(Ⅱ)用水合肼还原,再经氯磺酸磺化,产物用氢氧化钠水解获得(Ⅰ),收率分别为37.7%、36.5%、33.7%(以烷基苯计).采用IR、1H NMR表征了结构.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2.10×10-3、6.50×10-4、4.10×10-4mol·L-1;γCMC分别为46.13、52.43、54.70 mN·m-1.并研究了其乳化、泡沫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祁连山及周边地区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444份,分析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祁连山及周边地区地层沉积物磁化率的研究成果,探讨沉积物磁化率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磁化率与经度相关性较高,以97°~98°E为界,东侧磁化率主要受控于亚洲季风;西侧受控于西风环流,磁化率受风力或者风沙输送影响,与物源有关.地层沉积物磁化率在不同环流系统中意义存在差异,亚洲夏季风控制区沉积物磁化率与气候湿润程度呈正相关,西风模态核心区反之,过渡区沉积物磁化率对气候的响应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6.
选择无水FeCl3作为氧化剂,在纳米SnO2存在下,室温下通过固相研磨的方法使噻吩发生聚合,得到聚噻吩(PTh)敏化纳米SnO2形成的PTh/SnO2复合纳米粉.XRD分析表明,在SnO2存在下,PTh的结晶度有所提高;AFM和TEM分析表明,所得PTh/SnO2复合物具有20×100nm的棒状形貌;DRS中PTh/SnO2的吸收限在610nm处.以罗丹明B作为模型研究了产品的光催化性能,分析了染料的矿化程度.结果表明,经模拟太阳光照射120min后,PTh/SnO2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83.5%,COD去除率达88.0%,同时对PTh促进SnO2光催化性能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于室温固-液两相体系,将甘氨酸乙酯二苯酮希夫碱进行相转移催化碳-单烷基化,合成了12个光学活性的α-氨基酸乙酯二苯酮希夫碱的烷基衍生物,并进一步水解得到相应的光学活性α-氨基酸乙酯盐酸盐.光学纯度为3.2%~96.6%.  相似文献   

18.
在甲醛存在下,高锰酸钾与()能够发生化学发光反应,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检出限为4.5×10-8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3%(1.0×10-6g/mL(),n=11),线性范围为1.0×10-7~1.0×10-5g/mL.该法已用于尿样中()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九龙江河口表层沉积物元素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进行元素分析,研究了其主元素的组合特征,同时运用元素的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探讨了其地球化学意义.元素相关分析表明,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常、微量元素相关性明显,表层沉积物成分以SiO2和Al2O3为主,最高值分别可达75.36%和24.27%;其中SiO2与大部分的常、微量元素呈负相关,而Fe2O3、MgO、K2O、MnO、Cu、Co、Ni与Al2O3之间呈强正相关.因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的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主要有陆源和生物源,但以陆源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通过采集星云湖典型区域表层沉积物,并分析了星云湖表层沉积物的总氮、有机质、磷形态。结果表明:星云湖不同区域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差异性,但是不同的磷形态间具有某种相关关系;星云湖表层沉积物中总磷与IP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Fe/AL-P、Ca-P、IP均与总磷呈显著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