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县动态     
<正>宁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分院正式签约落户8月23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签约成立,正式落户清华宁波科创园。这是宁波市引进共建新型创新载体的又一重大举措。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是由宁波市政府、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鄞州区政府三方合作共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新型研发机构。根据合作协议,未来该院将依托清华大学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全面对接宁波市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亲自谋划、直接推动、大力支持创建起来的新型创新载体,是浙江省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中成立的第一家省校共建创新载体,是清华大学在长三角区域的重要校地合作基地和产学研示范平台。建院以来,以推进省校合作和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出发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18年10月,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浙江省和中科院间的科技合作成效十分明显,在"一所二园三中心"的基础上,2009年,省院又共同实施了"432"工作计划,2010年,中科院成果在浙江的转化已经实现销售收入230多亿元。而宁波、温州、嘉兴等8个市先后与清华大学共建了17家创新载体,其中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已成为浙江省与清华大学成功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浙江省和中科院间的科技合作成效十分明显,在一所二园三中心的基础上,2009年,省院又共同实施了432工作计划,2010年,中科院成果在浙江的转化已经实现销售收入230多亿元。而宁波、温州、嘉兴等8个市先后与清华大学共建了17家创新载体,其中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已成为浙江省与清华大学成功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正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安徽省政府与清华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精神的具体落实,是由清华大学与合肥市政府共建的新型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研究院于2013年12月开始建设,2016年1月8日正式运行。研究院秉承清华大学"顶天立地"的科研指导思想,瞄准世界公共安全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融合清华大学的科研、人才优势和安徽省、合肥市的产业支撑优势,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贯通融合公共安全领域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等链条,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公共  相似文献   

6.
13日,浙江省与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俄罗斯应用化学科学中心等知名院校举行集体签约仪式,将合作共建38家科技创新载体,涉及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领域.这是继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高层次科研机构落户浙江之后,该省实施"引进大院名校战略"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正>8月13日,2019 "创客中国"无人机创新创业大赛暨首届榆林智能无人产业创新活动周拉开帷幕。上午,举行了第二届镇北台国际论坛,交流人工智能领域前沿尖端技术,探讨智能无人系统实战应用,共绘榆林智能无人产业发展蓝图。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中国联通研究院等4家单位承办。市长李春临致辞,并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优贤、徐德民颁发榆林市政府科技创新顾问聘书。中国载人航天副总指挥、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张育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军民融合办常务  相似文献   

8.
正3月16日,"追梦长三角·智汇赢未来"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人才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嘉兴经开区举行。12个高科技和高层次人才项目集中签约落户。项目包括中国工程院罗安院士创新团队电力物联网智能传感项目、国家级人才陆遥博士医学影像AI大脑项目、智能传感智能健康传感芯片项目等。"立足嘉兴,能够布局长三角,辐射全国市场。"陆瑶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项目预计在未来3年内,年销售额将超过2800万元。签约仪式上,上海浦软嘉兴创新园正式揭牌。  相似文献   

9.
市县动态     
《今日科技》2021,(5):31-33
正平湖创新中心北京联络处在清华园揭牌5月7日,平湖市政府及有关企业与清华大学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开展校地对接活动,平湖创新中心北京联络处在清华园揭牌。活动现场举行了"深根计划"项目签约仪式,共有2个项目现场签约落户平湖,均为清华校友项目。项目涉及智能边缘计算机产品及技术研发、低氮燃烧技术研发等,将推动平湖市生产与生活全场景的智能升级,并为平湖碳达峰、  相似文献   

10.
<正>南湖,中国革命航船扬帆之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如今正崛起一座"新城"——嘉兴科技城。从昔日的乡村田野到如今高新企业林立、高端人才荟萃,风雨兼程,"东方硅谷"呼之欲出。2003年底,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谋划、推动下,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在嘉兴南湖共同组建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此为契机,嘉兴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闯劲在全省率先规划建设了18.8平方公里(核心区3.65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正>单位简介濮阳光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7月,由濮阳县人民政府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共建,致力于开展光电产业技术研究与合作,支持创新和重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促进光电产业发展。完成新型光电子芯片、模块、集成器件和设备的研发与成果转移转化,为行业创新提供公共服务,为行业发展提供决策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科技点燃梦想,创新成就未来。5月16日-17日,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嘉兴市委人才办、嘉兴市科学技术协会、桐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桐乡市委人才办、桐乡市科学技术局、桐乡市科学技术协会、乌镇镇人民政府、乌镇·院士智慧谷联合承办的"乌镇院士之家"开家仪式暨院士嘉兴行活动在嘉兴举行,擦亮"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中的最耀眼的"创新蓝",助推嘉兴高质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14年,阳江市人民政府与钢铁研究总院共建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院基于激光加工、增材制造和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围绕五金刀剪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镍合金产业组建集原创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培养、成果孵化等多功能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目前,研究院已通过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组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成为阳江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14.
正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合肥院")是清华大学的外派研究院,由清华大学与安徽省、合肥市共建,于2013年12月开始建设,2016年1月正式运行。清华合肥院秉承清华大学"顶天立地"的科研指导思想,瞄准国际公共安全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重大需求,依托清华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和安徽省、合肥市的政策、产业支撑优势,构建公共安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体系,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公共安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基地。清华合肥院现有科研和技术创新人员800多人,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依托单位、安徽省科研  相似文献   

15.
1月21日,第四届"海外清华学子浙江行"活动在杭启动.上午,省委书记夏宝龙、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等与海外学子代表进行了座谈. 蔡奇主持座谈会,赵一德、毛光烈和清华大学副校长姜胜耀等出席.会上,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介绍了"海外清华学子浙江行"活动情况,部分海归学子作了发言. 2009年12月,浙江省和清华大学共同组织开展了"海外清华学子浙江行"."浙江行"已经从一句口号发展为一个品牌,从一项活动发展为一个平台,从清华大学一个学校扩展到各大知名高校.  相似文献   

16.
以"合作、共建、创新、双赢"为主题的"2004年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暨杭州科技合作周"于11月13日在浙江世贸中心开幕.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主办,浙江省科技厅和全省11个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全国首家网上技术市场.  相似文献   

17.
产业技术研究院是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创新链后端,在工程技术开发、技术商品化、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衍生孵化等方面具有鲜明优势与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的独立法人组织。通过对天津市一批产研院现有基础和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提出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对策建议,致力推进天津市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使产研院成为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和标杆。  相似文献   

18.
正浙江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自2012年成立以来,围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企业研究院融合联动、与平台引育互促双赢、与精英集聚同轴共转的方式,走出了一条企业创新主导、战略载体加盟、领军人才支撑的三轮驱动之路。一是依托重点企业研究院,大力培育创新主体。以国家电网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六研究所光伏装备与智能控制研究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长  相似文献   

19.
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兴科技城)是嘉兴市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十二五"时期是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兴科技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和创新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在科学规划的指引下实现跨  相似文献   

20.
《广东科技》2016,(1):75-76
正2015年,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和华中科技大学于2007年合作共建的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产业孵化平台——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正式更名为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工研院院长邵新宇称,工研院更名后,从"东莞"级升格为"广东"级,服务领域从"制造工程"拓展到"工业技术",将从原来主要服务东莞产业,拓展到服务珠三角乃至广东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