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实验室收集保存的25种野生兰科植物的菌根结构进行显微观察,并采用常规分离方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及菌落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实验室保存的兰科植物具有典型的菌根形态;从菌根中共分离获得82株真菌菌株,分属于镰孢属(Fusarium Link)、毛壳属(Chaetomium Kunze exFr...  相似文献   

2.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实验室收集保存的25种野生兰科植物的菌根结构进行显微观察,并采用常规分离方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及菌落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实验室保存的兰科植物具有典型的菌根形态;从菌根中共分离获得82株真菌菌株,分属于镰孢属(Fusarium Link)、毛壳属(Chaetomium Kunze exFr.)和木霉属(Trichoderma Persoon)等11属,其中镰孢属真菌占70.7%.  相似文献   

3.
贵州林木菌根真菌名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贵州菌根真菌野外考察。标本采集,查阅标本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菌根真菌有10科,162种,以牛肝菌科Boletaceae、毒伞科Amardtaceae、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蜡伞科Hygrophoraceae、珊瑚菌科Clavariaceae、鸡油菌科Catharelluceae中的菌根菌最为常见。菌根共生植物有9科,19种,以松科Pinaceae壳斗科Fagaceae马桑科Coriari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蔷薇科Rosaceae芸香科Rutaceae豆科Leguminosae中的种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4.
对莲瓣兰的菌根结构和真菌类群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达到保护莲瓣兰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莲瓣兰的目的。采用徒手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根的基本结构,并对莲瓣兰的菌根组织进行真菌分离。莲瓣兰具有典型的兰科植物菌根构造,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菌根真菌从根被侵入,通过外皮层通道细胞进入到皮层薄壁组织,在皮层薄壁细胞内形成菌丝团。通过三次分离,共得到196个菌株,这些真菌绝大多数属于半知菌和子囊菌,共计29属,其中色串孢属(Torula)占30,10%,花顶孢属(Idriella)占11.22%,为绝对优势菌。  相似文献   

5.
兰科植物物种种类丰富,是世界上被子植物中种类最多的科之一,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物种。为进一步了解掌握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基本状况,通过对保护区内兰科植物进行专项调查,进而分析其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兰科植物8属11种,均为陆生兰;属的区系成分主要以北温带分布为主(4属,50.00%),兼有世界分布(2属,25.00%)及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2属,25.00%);种的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4种,36.36%),兼有温带亚洲分布(2种,18.18%)、东亚分布(2种,18.18%)、中国-日本分布(2种,18.18%)和旧世界温带分布(1种,9.10%)。通过综合分析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物种组成、生长现状及区系组成,提出对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铁皮石斛种子-胶膜菌属菌根真菌共生体为实验材料,利用4种真菌特异性染剂,包括苯胺蓝(aniline blue)、氯唑黑E(chlorazol black E)、台盼蓝(trypan blue)和麦胚凝集素-异硫氰酸荧光素(wheat-germ agglutinin-fluorescein isothiocyante,WGA-FITC)染剂,整体透明试剂(Hoyer′s溶液)和多种显微观察仪器对共生萌发种子和原球茎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结果显示4种真菌特异性染剂能有效检测菌根真菌在共生萌发种子和原球茎中的定殖,共生原球茎经过整体透明试剂处理后,最大程度展示了菌根真菌在皮层细胞内的结构和真实定殖情况.本研究为兰科植物种子共生萌发检测提供了多种简单有效的形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雅长保护区)兰科植物保育研究概况,通过文献检索统计分析并结合实际,对雅长保护区在兰科植物资源特征、兰科植物繁育、传粉生物学等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提出兰科植物研究科学发展建议,为今后保护区兰科植物保育研究提供参考方向及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8.
九种外生菌根菌与杨树苗木的菌根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9种外生菌根菌对4种杨树苗木进行了菌根化试验,比较了各外生菌根菌与不同杨树形成菌根的能力以及不同接菌方法下的菌根感染率,并探讨了外生菌根菌对杨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绒盖牛肝菌(Xc)、美味牛肝菌(Be)、彩色豆马勃(Pt)和紫金蜡蘑(La)均能与杨树苗木较好地形成菌根,Xc在4种杨树苗上的菌根形成能力强于其他菌根菌,Be在I-69杨上形成菌根能力较强,Pt和La则形成能力较弱;褐环乳牛肝菌(SL)、褐疣柄牛肝菌(Ls)、华美牛肝菌(Bs)、头状秃马勃(Cc)和黄须腹(R1)在灭菌基质上不易与杨树形成外生菌根,但在自然土中却可形成;通过打孔接菌的方法,苗木菌根化率要比移栽时施底肥接菌和蘸根法接菌时高,其操作也更简便、省工;小叶杨可与大多数供试菌根菌形成菌根,Ⅰ-72和NL-351杨则与Pt的亲和度最高,Ⅰ-69杨与Xc菌的亲和度最高.研究显示,与Ⅰ-69杨、Ⅰ-72杨和NL-351杨最适的外生菌根菌分别为Be、Xc和Pt;与小叶杨最适的外生菌根菌为Xc和Be;这些菌根菌对苗木的促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兰科植物全基因组序列公布兰科植物千百年来激发了人们的丰富想象,世界首个兰科植物全基因组序列及分析"兰花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Genetics第1期上。该研究由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黄来强和国家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暨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刘仲健共同发起和领衔。研究人员介绍了兰科植物(兰花)在科学和文化历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兰花多姿多彩创新性的花朵、传粉、生活和生理特性,小兰屿蝴蝶兰的代表性以及具有景天酸光合代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菌根菌对宿主植物光合性能的影响,研究了6种经外生菌根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华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紫金蜡蘑(Laccaria aemthystea)、黄豹斑鹅(Amanita pantherina))处理的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菌根苗针叶的叶绿素含量差异 和针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外生菌根菌能明显提高马尾松、湿地松和黑松菌根苗针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及其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ФPSⅡ、ETR)。各外生菌根菌处 理中,美味牛肝菌、华美牛肝菌、彩色豆马勃3种处理对松苗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大,菌根苗的针叶实际光化学效率也较高。马尾松各菌根苗中紫金蜡蘑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 高,湿地松各菌根苗中彩色豆马勃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高,黑松各菌根苗中则以紫金蜡蘑、华美牛肝菌处理的PSⅡ电子传递速率较高。各松种菌根苗叶绿素含量与菌根苗实 际光化学速率(ФPSⅡ)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外生菌根菌浸染对核桃根系的影响,找出最佳浸染技术方案,采用浸染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调控对比实验研究了美味牛肝菌、紫色马勃、鸡油菌等外生菌根菌对核桃浸染的根际菌根形成及菌根感染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接种组苗木的菌根感染强度(M%)为47.34%,紫色马勃接种组苗木的菌根感染强度(M%)为48.54%,鸡油菌接种组苗木的菌根感染强度(M%)为48.73%;当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70%时,菌根感染强度最大为48.6%。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兰科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省兰科植物种类及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地点涉及兰科植物分布相对集中的30个县以及植物物种多样性相对丰富的15个自然保护区,野外调查在不同季节进行;分别对陕西省兰科植物进行了资源调查、标本采集和图片拍摄.对采集的标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与相关植物标本馆(室)兰科植物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共发现陕西省野生兰科植物41属82种,属、种数比以往的记录有大幅度增加.在此基础上,对陕西省兰科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汇总贵州省兰科植物数据,建立了贵州省兰科植物资源名录。收集的兰科植物标本分为53属156种,属数、种数分别占贵州野生兰科植物种数的69.7%、58.2%。分析贵州省兰科植物资源利用状况,应加强兰科植物多学科研究和加大兰科植物标本收集和保存力度。  相似文献   

14.
将黑松分别接种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简称Rl)、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简称Pt)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简称Be),研究了不同菌根横截面解剖结构的差异及其对黑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根横截面中,中柱、皮层、菌套的结构以及哈氏网的分布均有较明显差异,且与黑松生长有一定的相关性。生长较好的Rl和Pt菌根苗其根具有较小的中柱和较大的皮层,皮层细胞间密集分布着高度分支的哈氏网菌丝;生长一般的Be菌根则形成较大的中柱和较小的皮层,皮层细胞间哈氏网菌丝较少。菌套的厚度与黑松生长无明显相关性,但Rl和Pt菌根的菌套排列紧密,形成拟薄壁组织,似与黑松根成为一体。Be菌根菌套排列相对松散,可见菌丝分隔;CK菌套菌丝排列疏松,不规则或平行排列。由此可见,相同条件下形成的不同菌根其解剖结构有所差异,并对宿主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选取黔中地区贵州省植物园内迷人杜鹃群落为研究对象,采集杜鹃根系及根际土壤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物种多样性,比较迷人杜鹃根内及根际土壤2个生态位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性,以期了解迷人杜鹃的菌根真菌种类及其成分,探讨植物-根际真菌间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取得迷人杜鹃根系真菌有效序列116921条,其中根内生真菌367个OTU分属于8门、20纲、38目、71科、93属,根际土壤真菌652个OTU分属于11门、25纲、50目、85科、114属;优势门、纲、目、科分别为:Ascomycota(子囊菌门)、Archaeorhizomycetes(古生菌纲)、Archaeorhizomycetales、Archaeorhizomycetaceae。迷人杜鹃根系不同生态位之间,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根际土壤真菌菌群多样性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地宝兰属(Geodorum G.Jacks.)植物隶属于兰科(Orchidaceae)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树兰族(Trib.Epidendreae)美冠兰亚族(Subtrib.Eulophiinae)地生兰类群,全属约1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我国地宝兰属植物有5种,在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台湾、四川和云南等地有分布记录。本文结合近几十年来地宝兰属植物的研究动态,阐述该属植物的资源概况、濒危原因、保护现状、细胞学、繁殖技术、菌根真菌、传粉生物学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下一步研究建议,以期为制定地宝兰属植物的保护策略和实施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部分兰科植物菌根的内生真菌种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产于我国云南和福建的36种兰科植物菌根的内生真菌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隶属于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Hyphomycetes)真菌菌株102个,包括在13个属内;腔孢纲(Coelomycetes)真菌菌株1个,属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文中对已定名及未定名各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外生菌根的形态及根毛生长状况对宿主生长的影响,分别对黑松接种3种不同外生菌根菌进行研究,观察菌根形态,并对菌根根段进行透明染色后观察根毛的生长发育程度及菌套、哈氏网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黑松与不同外生茵根菌形成的菌根形态各异,黄色须腹菌(Rl)和彩色豆马勃(Pt2)的菌根以多头状分支、二叉分支、多级二叉分支为主,美味牛肝菌(Be)的菌根多见二叉分支和顶端明显膨大的棒状.菌根的形态与黑松生长状态似无明显相关性.黑松不同外生菌根根段上均可观察到根毛,且根毛的生长发育状态与菌根菌对黑松的促生作用具有一定相关性.在生长较好的Rl和Pt2菌根化松苗中具根毛的菌根段所占比例较高,且在根毛生长区可同时观察到较多哈氏网菌丝;而在Be菌根苗和对照菌根中,具根毛的菌根段相对较少,在根毛生长区很难观察到根内哈氏网,且杂菌较多.  相似文献   

19.
D精氨酸对菌根化马尾松植株内源多胺和抗旱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内源多胺对菌根化马尾松植株抗旱能力的影响,以分别接种4种外生菌根真菌及其混合菌的5种菌根化马尾松小苗为材料,通过添加ADC竞争性抑制剂D精氨酸(DArg)进行室内模拟自然干旱胁迫处理,分析了各处理植株的萎蔫度、针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抗旱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未施加DArg的处理中,各植株的抗旱能力依次为接种混合菌根菌的植株较高、紫金蜡蘑(La)菌根化植株次之、CK植株较低,而DArg处理的各植株抗旱能力发生了逆转,依次为CK植株较高、La菌根化植株次之、接种混合菌根菌的植株较低。分析表明菌根化马尾松植株Put合成主要依赖以LArg为前体的途径,并且向Spd和Spm的转化效率较CK植株高;维持较高Spm含量、(Spd+Spm)/Put值,是菌根化马尾松植株抗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分布在浙江省的4个维管植物新记录种,它们是:平羽凤尾蕨Pteris kiuschiuensis Hieron.(凤尾蕨科Pteridaceae)、洋野黍Panicum dichotomiflorum Michx.(禾本科Poaceae)、锦地罗Drosera burmanni Vahl(茅膏菜科Droseraceae)和深裂沼兰Crepidium purpureum(Lindl.)Szlach.(兰科Orchidaceae).凭证标本保存于温州大学植物标本馆(WZ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