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新道家的理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新道家思潮在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既是道家文化适应当代社会的必然结果,又明显受到当代新儒家思潮的刺激。参照当代新儒家的定位理论,当代新道家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即当代新道家必须是道家、必须是新道家、必须是当代的新道家。同时,在当代新道家的未来发展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要坚持道家思想的本质特征;二要正确认识道家的人生态度与社会作用;三要对当代新道家在未来世界文化中的地位进行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2.
新道家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当以继承、弘扬的态度对历史上的道家、道教思想进行现代诠释。道家、道教的本源论与本体论两者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两者的统一成为道家、道教哲学兼具价值意涵的形上学 ,新道家哲学本着体用一致的原则将这一形上学落实到形而下的各领域 ,并贯通了道家、道教的伦理观、政治观、功夫论、境界论 ,最终以“通”作为融贯道家、道教哲学的形式与内容的范畴 ,力图彰显出一个略具体系性的理论论纲  相似文献   

3.
道家的道贯通天地,无所不包。这个道有时被解释为极细微的物质元气,有时被解释为不含任何物质颗粒的绝对的精神实体,有时又被解释为产生万物的逻辑起源,这些解释囿于主体与客体对立的形而上学框架,违背了道家有无相包、虚实相含的宗旨。道家的道是素朴之心与万物本然相融相契的状态,是至人、圣人、神人以无知无欲之心与天地共运形成的境域,是圣人的心不偏执于一事一物毫无阻碍地、完全地敞开,也就是说至人、神人、圣人心灵的运作敞开了万物按其固有面目契入的无何有之乡。  相似文献   

4.
邹强  王松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44-147
儒家与道家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在我国传统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作用。本文从道德的内涵、起源、人性论、价值取向、目标追求等方面将两者进行比较,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它们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早期在接受西方民主法制思想之后,为了克服理论上的困难,对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性善论”做出了具有现代政治意义的阐发,同时把道家的“无为”作为政治原则,从而把民主思想和中国哲学结合起来,完成了向民主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从语词定义与主要内涵方面 ,可以尝试界定新道家的概念 ;进而可以从辨伪学问题、文本阐释问题以及与新儒家的比较方面 ,探讨建立新道家的可能途径。阐扬新道家之学理与精神 ,营建新道家学派 ,是 2 1世纪承接民族文化、争取民族生存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的时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道家文化中的与时迁移的超越精神、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自然和谐的生态智慧、节欲尚俭的生活态度等,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维系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仍彰显着鲜活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佃冰 《菏泽师专学报》2004,26(1):62-64,70
中国古代封建法律思想萌芽于春秋末期并在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糅合了各种思想学说,其中以法家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为主要构成元素。本文试图探索此三种渊源的合流在思想及其实践中的体现,以期达到对中国古代封建法律思想的动态认识。  相似文献   

9.
道家文化之起源、演变和发展共经历了先秦道家、秦汉黄老之学、魏晋玄学、隋唐道教重玄学与宋元道教内丹心性学等五种历史形态 ;自先秦以后 ,诸历史形态皆是继承前此道家文化之“薪火”、根据现实社会和思想文化的需要加以“损益”而形成的。每种道家形态“损益”的具体内容和思想特征即形成历史上“新道家”之“新”。当代“新道家”只有解决好自身的学术定位及其相关问题 ,才能求得自身的“生生之道”。  相似文献   

10.
道家在中国医学上有重大贡献,这些都同道家理论在医学上的应用分不开。道家医学的传播形态主要为三种,伦理型、传统科技型和符祝型。三种类型在历史上分别反映出,道家在追求医学完善的活动中,经历了复杂的筛选、淘汰和认证过程。值得重视的是,道家在医学上的一些本土性的科学理论,越千年不衰,为中医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极其宝贵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三毛以优美的笔为人们留下的极具个性色彩和情感张力的散,折射出中国传统化的审美特征和价值向。儒家的忠孝仁爱思想、道家的崇尚自然无为而治、佛家一切平常心、一切自然心的通灵感情等都在她的作品里有所呈现。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在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中有许多关于和谐的理念.它们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这种追求理想的和谐社会的思想,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道教发展的关键时期。宋代帝王继位以后,均或多或少地推行一系列有利于道教发展的措施。特别是北宋,由于王朝初建,人心思安,士大夫们因势利导,崇儒奉道,把道家、道教思想当成自己入仕立命的法宝,对时局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4.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虽以儒学为正统,但对道家思想也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老子》的理解与评价、老子与释道、朱熹哲学与《老子》等几个方面分析朱熹的老学思想,可以发现老学本身的理论活力并进一步彰显道家思想在朱熹哲学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其实在古代传统教育观念中就存在着素质教育的思想。特别是儒家和道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这些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提起道家,传统都认为道家是反科学的,但孰不知道家究竟反的是什么科学。近几年来,对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之问题炒得滚烫,其争论结果似乎认为中国古代是没有科学的。至少是在science本来意义上的科学是没有的。这样一来,说道家反科学就是一句十足的空话。如果从今人所理解科学的宽泛意义来看,中国古代还有科学的话,道家是否又将其作为对立面以反之。本文就此逐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新道家的伦理价值学说,应当是古代道家伦理思想优良传统的直接继承与发扬,也是从当前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对道家伦理思想的一次新诠释。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伦理思想,可简略地归结为三个原则:(1)主张敦厚朴实,反对浮华轻薄;(2)主张谦虚处下,反对骄傲自大;(3)主张少私寡欲,反对自利贪欲。同时道家,尤其是以王弼为代表的魏晋新道家,主张儒道结合,提出道本儒末的思想,主张把儒家仁、礼思想要建立在道家提倡的自然朴实的人性之上。所有这些思想都是当代新道家所应该发扬的。  相似文献   

18.
道教杂谈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对现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上寇谦之对于道教地位的归正,确保了道教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道教对于现今的社会生活,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道的根本内涵是周行不已,因此才体现为“道路”或“道理”。论文原道,在于把文艺之“文”与造化之“文”一体贯通,使个体人心与天地之心统一、艺术创作的法则与万物生化之道统一。文以载道,在于突出儒家道统所建立的伦理规范,但其中仍然保留了道周行不已的含义和藉言通要眇、从物见几微、在优游涵养中获得道的生机流行活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与道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道家是一个哲学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流派;二者之间的理论旨趣区别很大.但道家理论又为道教所利用,成为道教的理论基础.人们经常忽视道家哲学与道教理论的区别,夸大二者的联系;或者把这两个概念混合使用.这都是错误的理论判断,应该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